脉脉林凡,一个程序员的转型样本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脉脉林凡,一个程序员的转型样本
作者: 嘎嘣脆脆

二十年前的程序员们是不兴谈“商业”的。以周枫、王小川为代表的清华系96级,上学时参与了ChinaRen的创建,毕业后梗着脖子进入到搜狐、网易,他们不喜社交,倾向用技术说话,自负也低调着。

2010年是一个转折。

这一年,创业潮席卷,同为清华96级的许朝军、胡琛开始转换角色,从互联网企业里的中流砥柱变成了企业家。也是在这一年,王小川因为搜狗要引入外部投资的事,奔赴杭州见马云,最终引入阿里巴巴的投资拒绝360入股,商人气质开始展现。

林凡低王小川们两级,或许是受师兄们的影响,或许是商海滚滚男儿志向难挡,他带着那句“技术宅,梦想改变世界,愿意一起吗?”加入了创业大军,于是原来的“搜狗技术负责人”变成了现在的“脉脉CEO”。

CEO林凡

脉脉CEO林凡依然不太习惯面对媒体,尽管这已经是他创业的第六年,做脉脉的第四年。他说,他最佩服的是马化腾,因为“即使那么成功都不是一个特别擅长自我营销的人,真的是一个潜心做产品的人。”

过去两年,脉脉鲜少开发布会,林凡也很少对外发声。沉默的这两年,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脉脉的用户群里从互联网拓展到金融、地产、传媒、化工、医疗等,覆盖到所有的职业品类;另一件事是,把脉脉上的实名信息做成征信内容,向蚂蚁金服、京东金融、滴滴等金融和生活应用输出。前者拓宽脉脉的用户群体,后者体现了脉脉实名信息的附加值。

“前面几年就在打磨产品,看脉脉如何能够适应不同行业的人群。”

其实,也不是没有高调过。与微博的一战,算是林凡到目前为止做过最高调的事。

2014年8月,正逢脉脉获得2000万美元B轮融资,还来不及欢欣鼓舞,便被微博斥责恶意抓取用户数据。微博给了脉脉两条路:共享数据或停掉接口。当日16:52林凡发长微博予以回击,其中直接挑明微博是投资不成蓄意报复:“对这样的结果,我们早有预感。新浪曾数次表达过希望投资的意向,脉脉未从,随后新浪开始扶植嫡系。在脉脉新一轮投资落定时,他们终于磨刀霍霍。”

“大公司”、“技术垄断”几个惹眼的关键词再加上正处在融资公布的档口,使得脉脉的关注度陡然剧增,还博得了同情。

但在熟悉林凡的人看来,林凡素来低调,这番“意外”惹火,说明他确实急了。

“2014 年新浪微博断开和我们合作的时候,当时脉脉正在第一阶段的用户暴增期,微博发函通知各大应用市场和苹果商店,要求下架脉脉的产品,我非常的紧张。”在一年后的一次访谈中当被问及“从创业到现在,最心惊肉跳的一次经历是什么”时,林凡做了如上回答。

如今微博一案了解,脉脉败诉赔款200万,这件事让林凡在数据的采集上变得谨慎,“还比较敏感”,“万一大家没谈清楚,直接就被封杀了也挺麻烦的一件事情”,林凡向虎嗅说道。

追风的一年

去年一年有三个风口:直播(陌陌、映客、斗鱼)、付费问答(分答)、机器推荐阅读(今日头条)。这一年也是脉脉追风的一年,对应风口,分别做了“职播”、“业问”以及正在内测的“职场头条”(名字未定)。

这一对风口的追逐,也可以看出脉脉的重点从职场“社交”(脉脉早期定位是工作版的微信)往职场“内容”上的转移。

直播

2016年6月,“职播”上线,邀请包括江南春、王小川等企业大佬开设直播。虽然陌陌的直播业务使其净营收陡增三倍,但林凡的直播付费还处在一个观察阶段。“陌陌直播的产品模式是消费美女经济,但职场直播完全不同”,所以相比较C端,脉脉更倾向向B端收费,与企业合作发布会直播等,从而收取一定广告费。

付费问答

2016年7月,紧跟着“职播”,“业问”上线,第一个悬赏提问的问题是“雷军和他老婆离婚了?”,也真有好事者爆料,“雷布斯离过婚第一任妻子是武大校友,有两个女儿,现定居新加坡。现任妻子在百度是个中层,跟同事时常抱怨跟雷军在一起有点儿累,不但管的太严,心思还不在家里。”,抓住人性中的八卦欲,业问火了,也带动了脉脉的用户活跃度和粘性。

领英中国CEO沈博阳也曾想过在领英中国中加入这个功能,但最后被否决,理由是“每个产品散发出来的调性会吸引一些用户,职场社交还是要稍微端着一点。”,林凡没有从“low”不“low”的角度去想,他认为,无论是业问还是匿名八卦,都是UGC内容的产生,用户可以在这里满足知道其他公司内幕的需求。从这点上来说,他觉得自己更懂中国用户。

机器推荐阅读

脉脉林凡,一个程序员的转型样本

内测界面

脉脉正在内测职场头条,上线时间未定。从内测页面上来看,与今日头条类似,脉脉采用技术手段进行文章抓取,然后根据用户的职业特性进行推送。林凡将正在内测的头条业务视为“有高价值的PGC内容的分发”,已经在洽谈的内容合作方里包括罗辑思维等。

定位的转移

无论是职播还是业问还是职场头条,林凡的目的都在于丰富脉脉的内容,把增强用户粘性的期望从起初的社交转移到内容上来。他把脉脉业务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的是内容,第二层为人脉沉淀,第三层为个人职场形象展现。内容为吸引用户的基础,后两者则承担着林凡“中国最好的职业形象平台”的夙愿。

融资与商业化

2014年脉脉B轮融资结束时,林凡的想法是2000万美金足够脉脉把产品打磨好并等到下一轮融资,于是他婉拒了一些投资人增加投资的需求。

然而,2015年6月份的股灾之后,整个资本市场就进入到一个快速下滑的通道,所有的资本都在追求安全的边际,资本市场的马太效应也越来越明显,资本愈加青睐规模大而不能倒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比如滴滴。

林凡之前坦言“目前资本市场的状况,对脉脉的融资诉求也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点。”

他对融资的事似乎也并不着急,他告诉虎嗅脉脉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言下之意,即便没有新的资本进入,但自己还是能够自己养活自己。(林凡曾提过选投资人的三个标准:一是要选比较懂行的投资人,因为投资人懂这件事情的话就能跟团队走得更长,如果说不懂的话,就可能只是冲着现在的利益,或冲着泡沫来投。二是尽量去寻找长线的投资人,要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的。三是尽量选熟人,熟人可以加分。)

在脉脉的收入构成中,80%来自品牌广告(开屏广告、Feed流广告、直播广告等)、20%来自会员服务(类似领英会员,可以查看特定人群联系方式)。林凡将招聘业务收入归结到品牌广告中,但只占10%。

同样做职场社交的领英,在过去七年间从7000万美元营收成长为年入30亿美元的巨头,它的核心收入来自企业客户,具体到业务上,招聘业务(领英称之为人才解决方案)收入占据了大头,广告和会员收入则只各占20%左右。与脉脉的收入构成迥异。

对此,林凡的考虑是“国内的招聘市场比较偏结果导向,大家希望我最终付了钱以后这个人能够到我们的公司来上班,他不太愿意接受过程导向,除非这个过程特别便宜,比如几块钱买一份简历这种过程大家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这样的话能够产生的商业价值偏低一点。”“在招聘方面,收入规模比较大的,比如51Job,很大一部分收入来自线下,比如组织招聘、打电话来面试,这种线下的招聘模式比较重,我们还有点犹豫。”

林凡更倾向于给企业客户提供数据分析而产生的商业价值,“比如我告诉你,你家的员工离职后去了哪些公司,你们公司的代表人才流失方向在哪里,又有哪些公司的人进到我们的公司里面来。”

结语

在接受虎嗅采访时,林凡避而不谈融资,不过还是提了嘴,“2017年是脉脉发力的一年,会做一轮大规模的品牌宣传。”上次脉脉大规模品牌宣传的时间是在2015年初——那时脉脉刚拿上一轮融资不久,按照这个预设,脉脉的新一轮融资,估计也会在2017年到来。

2017年或许是脉脉的一个分水岭,是依托内容走出一条新的职场平台路子,还是回归繁重的线下,亦或者像今日头条开始讲机器挖掘的新故事,没人给出答案。但不管怎样,林凡已经在过去四年完成了一个从程序员到CEO的转变,尽管他还喜欢写代码,还喜欢自称“资深程序员”。

   



随意打赏

脉脉ceo林凡程序员转型林凡 脉脉脉脉林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