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业寒冬,家乐福24小时营业谋转变
中国市场业务营收下跌
日前, 家乐福 发布2016财年 三季度财报 ,销售总额到达217.8亿欧元,同比增长3.2%,超过分析师预期的217.1欧元。
分地区来看,欧洲区域占了家乐福总收入的73%,相比之下,家乐福亚洲地区的销售成绩远不如国际市场亮眼,其亚洲地区销售额同比下跌5%,中国市场销售额跌幅更达到7.8%。
据统计,家乐福2015年在中国关店18家,2016年关店3家。不仅仅是家乐福,整个 传统零售 行业都迎来关店大潮。根据联商网发布的 《2015年主要零售企业(超市、百货)关店统计》 ,2015年已有138家超市百货“阵亡”。
凯度消费者指数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 《中国购物者报告:如何把握双速前进中的中国购物者》 指出,网上购物继续主导中国现代零售环境,在过去四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年增长率在37%左右,创造了近4万亿元的收入。相反地,过去十年重塑中国零售环境的大卖场,在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的销售额下跌0.2%,客流减少4.6%,家庭年平均购物量下降4.7%。
中国消费市场日新月异,消费者行为模式也正飞速改变,让 传统零售 行业有点吃不消了。包括家乐福在内的大卖场都在寻求改变,以追上中国消费者的脚步。
试水24小时营业模式
日前,家乐福斜土路店把原来每天7:30-22:00的营业时间调整为全天24小时,成为上海中心城区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大型超市。卖场部分区域在晚上十点后处于关闭状态,包括生鲜自制区域(熟食区)、外租商户和卖场内联营的服装商户。
之所以将这家卖场改为24小时营业制,家乐福给出了两个原因:门店所在的斜土路与东安路附近,周边一公里内拥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以及经济型连锁酒店近20家,这使得家乐福的主要客户群包含了病患家属、游客、差旅人士等特殊消费群体,这些群体在夜间购物的频率和需求都高于普通社区居民;家乐福周边社区有30%以上人群为老年人,全天营业可以迎合老年购物者早起买菜的习惯。
家乐福方面表示 ,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前两天24小时营业,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每个小时都有销售成交。虽然销售额有所增加,但24小时营业背后还存在着成本的增加,水费电费以及人力费用也是家乐福不得不算的一笔账。
不仅仅是成本问题,家乐福还需要面对他的对手们—便利店。用手机地图进行搜索,家乐福徐家汇斜土路店附近出现161家便利店。这些便利店大多为24小时营业,商品也基本能满足消费者所需要的吃喝、简单日化洗护、生活用品等。
尽管如此,家乐福中国区副总裁戴瑞克依旧表示乐观,并希望家乐福24小时大卖场新模式会推广到家乐福上海的更多门店。此外,上海将以斜土路店将结合家乐福的网上商城,给消费者提供全渠道O2O购物模式。门店将提供免费送货服务,最快2小时送达。
除了上海24小时运营,今年双十一期间,云南家乐福11家门店也开展36小时门店不打烊的活动,从11月11日开始,每天不同种类的商品进行5-8折不等的促销,希望吸引消费者回归实体店。
多次尝试转型,挽回中国市场颓势
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喜好在不断地变化,作为零售企业,我们不能只着眼于眼前。
在试水24小时营业以前,家乐福做过多次调整,尝试转型。
2014年6月,家乐福在江苏昆山建成了第一家物流配送中心,开展了家乐福入华以来最大程度的架构改革,将原本的24个商品采购中心集权到六大采购中心,同时将门店运营权和采购权分离,并新建6家配送中心。
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便利店显示出更强的市场需求,成为不少实体零售业者的转型选择。2014年家乐福在上海推出Easy家乐福便利店,瞄准年轻人。除了家乐福以外,麦德龙、华润万家等传统超商也在发力便利店。
大卖场转型的另一个方向就是电商。2015年,家乐福开始尝试电商模式,充分融合线下门店资源,网上商城的货品全都来自上海的3家门店,且价格和门店一致。消费者可凭订单至上海任一家乐福大卖场办理退换货。与此同时,家乐福网上商城以及线下大卖场还提供了消费者多样化的结算方式,除了现金、货到付款、家乐福自有购物卡、银行卡付款,还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
近两年,家乐福的转型频繁且深入,面对中国市场的业绩压力,家乐福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嘉表示仍然看好中国城镇化政策带来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新兴城市会有所发展,家乐福未来的扩张会聚焦于中西部省份,并不会放缓。
传统零售 业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