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领域报告:资本寒冬下,这些细分领域还很“温暖”
2015 年下半年开始,国内迎来新一轮周期性「 资本寒冬 」。创新创业整体环境骤然降温,媒体纷纷开始聚焦报道于 资本寒冬 下创新企业「倒闭」、「裁员」。 数字医疗 领域作为前期热点,更是难以幸免——春雨医生倒闭论、好大夫和寻医问药大规模裁员等消息经常见诸报端。但作为逆周期典型行业代表,医疗领域素来是资本寒冬下的避险行业,事实真如媒体报道的那般糟糕吗?
此次 FellowPlus 旗下数据库 FellowData 联合联基金,深度挖掘 数字医疗 领域(更为广泛意义上的互联网医疗,统计口径包括健康保健、专科服务、寻医诊疗、医疗信息化、医疗健康硬件、医疗综合服务、医药电商、生物技术、医生服务和其他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创投大数据,给大家呈现一个最全面且真实的数字医疗行业投融资现状。
创投宏观资金面仍高速增长,医疗是重点投资领域
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医疗并没有那么冷。我们认为两个中长期宏观因素推动创业投资在宏观资金面上持续增长:
- 国内社会资产配置中权益投资比重逐渐加大;
- 创新创业作为本届政府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改革顶层设计之一的政策倾斜。
据不完全统计了 2015 年下半年(2015 年 7 月份股灾之后)以来公开的新募集的医疗相关基金拟募集资金已超过百亿规模。
私募基金规模增速远超公募基金,预计年底超过公募规模:私募基金月度环比增长 6.7%、年度同比增长 90%,远超公募基金的环比 3.5%、同比 32% 增速。私募基金规模达到 8.6 万亿元,接近公募基金的 8.8 万亿元;
一级市场私募基金已成为私募主体:与二级市场基金不同,一级市场资金直接投资于未上市企业,是支持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目前股权类私募(PE)和创投类私募(VC) 实缴规模超 3.9 万亿元,占整体私募基金实缴规模的近 60%,超过传统二级市场证券类私募规模。
医疗领域一直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国家设定的 2020 年 8 万亿产值的目标 (年复合增速近 15%)更是吸引了众多不同类型的资金布局。据不完全统计了 2015 年下半年(以 2015 年 7 月份股灾之后)以来公开的新募集的医疗相关基金,涉及政府、专业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等多个主体,拟募集资金超过百亿规模。典型代表有 1400 亿规模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2016 年 9 月落地杭州,支持医药医疗科技等七大类战略新兴产业)、计划 3 年投资 50 亿元的普华资本-京新固周健康产业基金、10 亿元规模的约印创投-II 期医疗基金、1 亿美元的乐普——民和全球精准医疗创新投资基金、1 亿美元的 Vivo PANDA Fund 医疗健康产业创投基金等。
资本寒冬下,医疗还很「温暖」。那么创业者们感受到的寒冷从何而来?
创业热潮开始变冷,明星企业「马太效应」明显
互联网医疗在国内是从 2011 年开始快速成长的,其标志性事件是 2011 年 7 月纯移动端寻医问诊项目——春雨医生的成立。该领域的创新动力来自于 2009 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医疗领域的渗透,在互联网 投资主题的刺激下,持续吸引创业者投身其中。
我们跟踪了 2011-2016 年 Q3 的历年数字医疗项目新创数量(上图),从 2011 年的 156 家起步,2014 和 2015 年迎来高峰,年项目新创数量达到 543 和 481 家。一时之间,上千个以互联网 医疗为代表的创新项目遍地开花。 但到了 2016 年新创项目数量则开始难以为继,大幅下滑,前三季度只统计到 186 家,Q3 单季度更是只有个位数,显示了数字医疗领域的创新退潮。
在融资端的统计也支持上述高潮已过的结论(上图)。2011、2012 年平均一年只有 20 多个项目公开获得融资,融资总额也只是在 10 多亿的规模。2013-2015 年迎来投资风口,获得融资项目数和融资总额都以年增速超 100% 高速增长,于 2015 年达到最高峰,融资项目数达 349 家、融资总额 283 亿元。但有意思的是虽然融资事件大幅下降,融资总额仍有小幅增长,提示行业已经开始「淘沙」。从数据中可以看到,2016 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则显示出分化的趋势:融资事件数 198(预估全年 264,下降 24%)、 融资总额 238 亿元(预估全年 317 亿元,升高 12%)。
数字医疗项目新创及融资数量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显示了创新者和资本在该领域不断趋于谨慎。融资总额所表现出的小幅增长趋势,与上文的宏观资金面宽松方向一致。 进一步结合上述数量上的下降趋势,显示了资本对于数字医疗项目的集中投资方向。
FellowData 更深入地详细统计了 2014-2016 年 Q3 数字医疗各轮次融资事件数量,明显的趋势是更多中后期项目拿到了融资(上图)。我们把天使/种子、Pre-A、A 及 A 轮次作为早期项目,B 轮及更后轮次作为中后期项目,统计可看出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前三季度的早期项目融资总数分别为 129、287、138(预计全年 184),呈现高峰后下降 趋势。但是中后期项目融资总数分别是 31、60、61(预计 2016 年全年可达 80),今年再创新高。
相应的统计早期项目融资数量占比,也与上述中后期集中的趋势一致(下图)。 2014 年、2015 年、2016 年前三季度的早期项目融资总数比例分别为 80%、82%、 69%,中后期项目融资总数比例分别为 19%、17%、31%。
各轮次融资金额及占比的统计数据则趋势并不明显(下面两张图)不过最明显的是 A 及 A 轮融资金额和占比的显著提高。其原因主要是平安好医生的 A 轮融资 5 亿美金的巨大效应,显示了明星项目的资金「马太效应」。除了平安好医生,我们也整理出了今年以来公开的巨额融资:春雨医生 D 轮融资 12 亿元、壹药网 D 轮融资 10 亿元、美柚 E 轮融资 10 亿元、健康网 A 轮融资 1 亿美金、固生堂 C 轮融资 7000 万美金、更美 C 轮 融资 3.45 亿元、熙康网 B 轮 6400 万美金、新氧 C 轮融资 5000 万美元、杏树林 C 轮融资 3200 万美金、趣医网 B 轮融资 3000 万美金等。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相较于 2015 年,创业者及资本都更为谨慎的进入到数字医疗领域,资本也变得更为挑剔,且向明星企业集中,这才是数字医疗感受寒冬的真实原因。
细分领域专科服务、寻医诊疗是资本和创新热点
除了资金向明星项目聚集趋势外,我们也试图从宏观投融资数据中挖掘数字医疗的最新细分领域热点。我们定义了两个指标:资本热点和创新热点。
各细分领域中,从资本角度来看,健康保健、专科服务、寻医诊疗、医疗信息化是四 大热点,2013-2016 年 Q3 其融资数量占比分比为 18%、16%、12%、12%,占据半壁江山(上图),其典型代表分别包括美柚、固生堂、春雨医生、卓建科技等。
我们将 B 轮以前融资数量占整体细分领域融资总数比例超 80% 的方向定义为创新热点,2013-2016 年 Q3 占比超 80% 的细分领域有医生服务(88.1%)、寻医诊疗 (88.0%)、专科服务(86.7%)和医疗健康硬件(81.4%)(下图)。
由上结合资本和创新两方面来看,专科服务和寻医诊疗最受追捧。
同时这两个领域在业务逻辑上 2016 年的最新趋势是线上线下更深度融合,数字医疗企业拓展线下业务或者传统医药医疗企业战略性投资线上业务。前者如微医互联网医院及全科医学中心、丁香园的丁香诊所等,后者如爱尔眼科的爱眼 e 站、通策医疗的存济网络医院等。据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医药医疗类上市公司参与的数字医疗融资事件数量三季度已超 2015 年全年,全年融资总额也预估与去年接近(上图),维持 2015 年高峰时期的规模。上市公司不断加大这一领域投资,对于整体行业,特别是专科服务这一细分领域(上市公司大多是细分领域龙头企业)的创新及资本退出必将带来积极的影响。
综上来看,资本寒冬下医疗仍富暖意。虽然创新及资本的谨慎态度推动明星企业蓄水吸金,但是专科服务和寻医诊疗两大细分领域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开拓创新成为资本新的热点。
数据来源及整理:FellowData
文章撰写:联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