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 Space创始人:科技正在中国掀起变革,未来会有更多独角兽涌现
在这场寒潮中,与不同创业者接触的Steve Hoffman可能是感触最深的人之一。他联合创办的 Founders Space 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孵化器之一,主要为中美两国创业公司提供服务。而他本人也频繁穿梭于中美两地,与不同的创业者、投资人、政府负责人进行对话。在亚杰商会近日举办的“亚洲杰出企业家峰会”后,36氪对Steve进行了专访。
在他看来,硅谷的很多科技公司估值过高,远远偏离了其真实的盈利能力。而资本寒冬可以让市场回归理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中国市场也类似。而且他认为,中国正处于一场科技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BAT等巨头难以覆盖到方方面面,反应也没有创业公司快,所以不管存不存在资本寒冬,这场变革都会孕育出一批新兴的独角兽,现在就是投资的最好时机。这也是他们在中国建立孵化器的一大原因。目前,美国和中国是 Founders Space 最大的两块市场,分别占比40%。
但落地中国, Founders Space 面临的生存环境似乎并不太好。 据艾媒网统计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由896家增至2530多家,成为全球孵化器数量最多的国家。但由于经营不善、资金流转困难等原因,今年“地库”、拓荒族创业咖啡馆等纷纷出局,孵化器或在遭遇一波倒闭寒潮。
不过,Steve认为这是一件意料之中的事,“在中国,超过90%的孵化器最终会倒闭。” 在他看来,中国的创业热潮催生了一批孵化器,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援手伸得过多,导致许多孵化器一手拿着补贴,一手收着租金,只是简单地提供一些办公场地和设备,并没有为创业公司创造真正的价值。“创业者缺的不是一张办公桌,而是创业经验。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弄清楚公司的商业模式,知道融到钱后怎么用、如何满足客户、怎么维护合伙人间的关系等等。现在中国许多孵化器只想拿快钱,并不提供这些服务,所以倒闭是自然的。”
所以跟其他孵化器不同的是,Founders Space提供的核心服务是“教育”,会根据创业公司面临的问题,安排两个星期的集训,从商业管理、盈利模式、市场运营、投资人关系等各方面提供辅导,并将经营公司要了解的内容制作成5-15分钟的视频,方便创业者随时学习。除此之外,公司还会组织创业者、投资人研讨会等活动。目前,公司有超过300多名导师,提供50多项培训课程,在旧金山、上海、奥克兰提供联合办公区。
现在,越来越多的孵化器开始走向多元化道路,分享投资“享投就投”经理杨曙卉指出, 中国的孵化器经历了三个阶段 ,以租金收入为主—1.0版本的“二房东”;提供专业化服务为主,租金收入为辅—2.0版本的”服务员“和提供多样化孵化服务—3.0版本的”风投 孵化“模式。
在Steve看来,多元化的服务肯定是一大优势,如果能在优质培训的基础上,结合联合办公、风投等其他功能,孵化器的竞争力会更强。不过Founders Space更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孵化器,所以主要提供来自硅谷的创业经验,更本土化的服务会交给当地的合作伙伴。
据悉,Founders Space孵化器覆盖德国、奥地利、法国、日本、韩国等地区,Steve表示,现在公司最关注中国市场,未来希望在中国的不同城市建立孵化器。
原创文章,作者:Z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