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印对峙之际再谈莫迪和印度
编者按: 7月27日,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到访中国,参加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主持的金砖五国国家安全顾问会议,为9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做准备。
然而,就在顾问会议举行的同时,中印两国军队在边境的对峙已长达一月有余,目前仍难见缓和之势,这成为半个世纪以来两国关系激化的缩影。
针对这起罕见的外交事件,正角评论独家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让他跟大家分享冲突背后的因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PP评论”(ID:IPP-REVIEW)。
01、工业化与战争
正角评论 :这次的中印边界对峙已经持续了一个月。舆论担心,随着印度在经济方面迅速发展,会不会给他们挑起争端提供了底气,从而导致类似的事件在未来成为常态?
郑永年 :从以前的历史来看, 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战争 。多年来,西方看中国,总以为中国崛起以后,肯定会发生战争,即一个崛起的中国一定会挑战现存的美国霸权,因此发生战争。不过,至少到现在为止,中国避免了和美国的冲突。这和中国领导人一直在避免这个现象的发生有紧密的关系。
中国领导层从邓小平以来确立了对美国的基本政策,从“韬光养晦”到“和平崛起”到“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尽管表述不同,但精神和内核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 营造“我不要大战”的意识氛围。
但世界历史经验则是惨痛的。德国和日本的崛起都发生了战争。这就是这些年人们一直在讲的“修昔底德陷阱”,即新兴大国挑战老牌大国。根据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的研究,从1500年到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一共经历了16次权力从老牌大国向新兴大国转移的时段,其中有12次是通过战争见分晓的。那么,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呢?
实际上,人们可以探讨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战争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之后,人们的教育水平提高,民族意识也随之变得强大。现在的印度就是一个例子。
印度的工业化,跟中国的很不一样。 印度的工业化偏向于技术,集中在少数几个领域,比如IT。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大规模的工业化是全方位的,并且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上的。因此,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就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就是说,中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例如,光是珠江三角洲每年就可以吸纳高达3000万的农民工。
因为印度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几个技术部门,产生不了足够的就业。同时,城市化一直在进行,大量的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印度的教育水平也在提高,人们的权利意识在提高,民族意识在提高,民族主义也变得高涨起来。即使是传统上低种姓的人群也站立起来了。
那么,这些人做什么去呢?人们必须关注印度的失业率有多少?受教育程度有多高?就业不足会不会成为战争的根源?你有活干,就不太会有很大的动机去参加战争;就业不足,教育程度又提高了民族主义情绪,那么就会比较麻烦。历史上那么多战争,其背后是否和国家的转型有关呢?德国和日本所发动的战争仅仅是因为国际原因吗?显然不是。但对很多现象之间的关系,人们的认识并不很清楚,仍然需要很多深入的研究。
02、印度为什么膨胀
正角评论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印两国曾经发生战争。从那之后,印度一直把中国作为一个对手、甚至是假想敌。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印度的工业化、城市化也在加速推进。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两个国家是否存在因为利益冲突而导致发生战争的可能?
郑永年 :当美国说中国要挑战美国、要走向战争,我们一定要自我预防,防止自己走向战争。那么,印度的情况如何呢?我们只关注了自己前面的美国,但忘记了自己后面的印度。 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就是中国对美国的态度 ,就是说,印度是瞄着中国在发展自己。如果美国时刻提防一个崛起中的中国的挑战,那么 中国理应时刻提防一个崛起中的印度的挑战。
中国的领导层,邓小平年代提出“韬光养晦”,后来提出“和平崛起”,近年来又提出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前面已经说了,这些都是为了防止和大国发生战争。中国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但印度没有。相反,印度的民族主义越来越强。
再者,印度认为自己是一个民主国家,道德在他们一边,西方都会支持他们,他们就容易冒险。而中国则被视为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印度看来,国际上的朋友很少。类似的错误认知可要小心了。美、日联合起来帮着印度,印度的民族主义情绪会膨胀到什么程度?这种情绪会导向战争吗?
总体来看,中国的实力还是比印度强,但怎么解决问题?中国如果和印度打一战也不见得会输,更大的概率是赢。问题是要不要开战?我个人觉得, 现在对峙的方式比战争要好,战争是最极端的方式。 就今天的情形看,战争对两个国家都是困境。对印度来说,如果再次输掉战争,怎么办?对中国来说,如果赢了战争,那么印度就是永恒的敌人了。多对峙一会儿,双方赢得时间,想清楚了再做决定会比较理性。
03、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
正角评论 :印度的新任总理莫迪,其实国内的人对他的了解非常少,他身上有一个重要的标签就是民族主义。他最早被中国人知道是因为他在2014年初高调宣称,任何超级大国都不要想把“阿鲁纳恰尔邦”(实际是我国的西藏南部地区)夺走。郑老师能替我们解读下印度这位领袖么?他领导着这样一个像吹气球一样膨胀起来的政党,又会给印度带来什么呢?
郑永年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的个性和人格对一个国家的内政外交当然非常重要。 从地方长官到总理,莫迪一路走来诉诸于印度内部的民粹主义,对外则是民族主义。 这也比较好理解。一方面,任何国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产生民族主义的高涨。另一方面,印度缺乏一个全国性的组织。中国存在中国共产党,这是一个严密的组织,既可以动员民族主义,也可以控制民族主义。但印度则不一样。
从前的国大党是个家族性很强的政党,现在莫迪的政党是区域性。在全国的扩张依靠的是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且这种扩张的重点是意识形态,而非组织。人们必须高度关注这种缺少组织化的民族主义。在印度民主政治背景下,一旦民族主义情绪失控,那么对内政和外交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很多年里,西方学者经常拿德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和中国的比较。
实际上,中国学者更应当做这种比较,看看印度民族主义和当年德国和日本的有什么不同。当然,中国学者本身也必须注意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向。
04、宗教民族主义
正角评论 :印度人民党宣传印度教意识,这是一种试图用印度教价值来定义印度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且对印度国民大会党的世俗政策与做法严厉批评。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党比之前的国大党更加带有理想主义色彩,更难打交道呢?
郑永年 :我觉得国大党的意识形态基本上是世俗主义的。印度独立之后所追求的计划经济、民主和法治到后来向市场化的转型,都和中国的意识形态比较接近。人们也可以称之为世俗民族主义。但莫迪所做的则不同,他诉诸于印度传统文化,甚至宗教,接近于文化和宗教民族主义。
历史上看,世俗民族主义具有进步性,最典型的就是18世纪法国民族主义,人们称之为“自由民族主义”。但文化和宗教民族主义搞不好具有原教旨主义色彩,具有反动性。这种民族主义往往在把自己的文化道德化、浪漫化的同时把其他国家的文化妖魔化。
近代德国民族主义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民族主义最终导向了种族优越论,在二战期间造成了大灾难。莫迪所正在塑造的民族主义往哪个方向走?这是人们必须密切加以关注的,否则就会铸成大错。
求报道、意见反馈、调戏 小秘书 “老雅痞” 请加微信: xinyapi
微信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 加速会微信公号,成长快人一步!
如果你在创业, 想认识更多的创始人,彼此学习、资源共享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 创始人通讯社群 !
如果你在职场,想 认识更多媒体圈朋友(编辑/记者、市场、公关、媒介、品牌)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 媒体圈通讯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