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锂电池安全性,斯坦福团队用管状新材料将火苗“扼杀在摇篮中”
事实上,看上去 锂电池 体积小并不扎眼,但其所含能量很高,同时锂电内的有机溶剂都具易燃且闪点低。一旦有 不安全行为 ,如过充过放、快速充放电等,很可能引发电池内部危险性副反应,从而造成热失控,最终引起燃烧。
为了解决 锂电池 的安全问题,研究者们一直在尝试往锂电池里加添加物,不过这很可能损失部分电池性能。“更讨巧”的做法是如苹果,较三星的锂电池,降低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以保安全。
近日,科研团队在锂电池添加物方面有所突破。 Science 子刊《Science Advances》 刊文 ,斯坦福材料系的 Kai Liu 等人提出往电池中加入一种新材料,它能在不影响电池性能的情况下,有效抑制锂电池燃烧。
具体来说,这是一种新型非织造电纺丝隔离器(nonwoven electrospun separator),该分离器是由内核与外壳的微纤维构成,其中阻燃剂是芯,聚合物是壳。聚合物外壳的作用是,包裹阻燃剂,并防止其直接暴露或者溶解到电解液中,进而避免对电池电化学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一旦锂电池内部热失控,聚合物外壳随即熔融,释放阻燃剂,从而阻断高度易燃电解质的燃烧。
该隔离器是以磷酸三苯酯(TPP)作阻燃剂, PVDF-HFP 作聚合物外壳,直径为 1.6 cm。研究团队对其进行测试发现,当外界温度达到 160 ℃时,聚合物外壳将熔融,内部 TPP 阻燃剂基本能释放完全,“扑灭”电解液火焰只需要 0.4 秒。值得注意的是,室温下 TPP 几乎不会“主动跑到”电解质中,因而电池性能受到影响也较小。
研究团队预计,这种阻燃分离器也能用于有潜在热失控安全问题的高储能设备,不过想要应用到大型电池还需进行机械(包括钉刺测试、压碎测试)和过充过放等实际应用测试。
针对锂电池安全隐患,中国企业亦有相关突破。去年底,华为推出 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 ,并称该电池耐高温且长寿,实现的方式也是在电解液中加入特殊添加剂,并引入新型材料石墨烯以实现锂电池与环境间的高效散热。不过 有分析 称,虽然华为该项目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高温问题,提升锂电池安全性,但能量密度方面并无增量,而且成本也因工艺、材料复杂等因素增加。
或许有人就会想,液态电解质又易燃,而且加添加剂后锂电池性能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那么换成固态的如何?固体不易爆炸和挥发,同时还会使得电池的结构更强。之前,斯坦福科学家就 对此进行了尝试 ,用固体电解质彻底代替易燃的电解液,并采用人工智能及机器学习的方法,找出了 21 个有潜力的固态电解质,只是这些材料仍有待现实场景中进行测试应用。
正如 36 氪此前所说, 能量密度、成本、安全性兼得谈何容易? 学术界也好、科技巨头们也好、初创企业也好,都行走在锂电池优化的漫漫征途,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赢家。可以说,谁将率先突破谁就能拔得下一个头筹,毕竟不仅是手机,还有大片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需求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