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和315到来前,阿里发公开信呼吁加重惩治售假行为
今天,阿里举行了一个“2017年度打假工作交流会”,发出公开信,向全社会呼吁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
公开信认为,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应该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为此,阿里表示“不惜成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
阿里巴巴首席平台治理官郑俊芳表示: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共排查出4495个销售额远大于起刑点(5万元)的制售假线索;执法机关接收1184条;公安机关能够依据现行法规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例;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
同时,阿里表示,33份制假售假案件的判决书中,发现已判决案例涉及47人,其中判缓期执行的有37人。阿里巴巴打假特战队总监叶智飞提到:2015年,阿里输出线索联合公安打掉一个制售假LV案,并抓捕了制假者;一年后,在和公安配合打掉又一个制假窝点时发现,这次与之前的案子居然是同一批制假者。
自从在美国上市之后,淘宝的假货问题就一直不乏投资者关注。最讨厌假货这件事的当然是品牌商,每一年,代表一千多个服装品牌商的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AAFA),都会呼吁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重新将阿里巴巴及该公司旗下的淘宝等平台列入“恶名市场”名单,该名单往往是指打假不力的平台。
五年前,阿里从这个名单上被除名。就在去年的12月,时隔四年之后,淘宝重回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恶名市场”名单。阿里表示这是政治因素所致。
此前,在被质疑打假不力之时,阿里就已经向USTR提交了打假成果。他表示,截止去年 8 月,阿里在十二个月内一共撤下了 3.8 亿个产品页面,并关闭 18 万家淘宝店。
然而,即便阿里提交了这样的成绩,品牌商们依然不太买账。有的品牌商坚持认为阿里打假不力,只是嘴上说说要打假,但是却没有采取实际有效的措施。更甚者,意大利奢侈品牌贸易代表联盟Fondazione Altagamma的副主席Armando Branchini直接说,这个中国零售商需要做些什么,希望设立品牌顾问委员会不仅仅是一个公关手段。
不知是否重回恶名市场名单,阿里最近在打假方面分外用力,不仅强化了平台打假规则,还将刷单团伙告上法庭。更是专门 在四季度财报中提到 了自身打假的努力:
在平台治理方面的持续努力,已成为超过10万品牌对阿里巴巴信任的重要基础。2017年1月16日,阿里巴巴还发起成立全球首个“大数据打假联盟”,LV、三星、施华洛世奇、玛氏、福特汽车等20个国际知名品牌加入,与监管部门、品牌商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保护。
今天,阿里更是写了这封公开信。再过几日就是两会了,会有类似的提案出现吗?再过几周就是315了,在这个时点发公开信,确实也是意味深长。
附阿里公开信全文:
“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阿里巴巴集团呼吁对制假售假者加重刑罚
阿里巴巴集团认为,制假售假成本太低,是当下社会假货困境的最重要因素。只有让制假售假庞大链条上的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才是中国从世界工厂走向自主创新,引领未来发展的可行之路和必经之路。
以阿里巴巴的数据为例:2016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门共认定和处理制假售假案件线索4495条,案值均高于目前刑法所规定的5万元起刑标准。执法机关接收线索1184条,截至目前通过公开信息能够确认已经有刑事判决结果的仅33例。制假售假受到刑事处罚的比例不足1%。
4495条案件线索,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治理大数据模型体系主动防控、权利人举报、消费者投诉、神秘抽检等方式筛查认定。
但由于目前法律规定中对制假售假的处罚依据相对模糊,执法机关对案件定性难、定量难,立案后进入司法程序更难。1184条线索中,公安机关能够进行刑事打击的只有469个。
不足1%的刑事处罚比例,是制假售假及侵犯知识产权行为难以从根本上遏制的关键原因。现行相关法律已难以适应打击此类犯罪迅猛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制假售假犯罪成本极低、执法成本极高、制假售假者难以受到刑事处理。其结果就是“违法犯罪的人笑死、痛恨假货的人急死、执法办案人员累死、消费者哭死”。
阿里巴巴建立了一支2000人的专业队伍、每年投入超过10亿元、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数据模型对制假售假进行主动防控。截止2016年8月底,往前推12个月,阿里巴巴共撤下3.8亿个商品页面、关闭18万间违规店铺和675家运营机构。但企业没有执法权,我们能做的是发现问题、下架商品、向监管部门报告线索、等待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我们可以尽力将假货隔绝在平台之外,但无法阻止制假售假行为在线下的泛滥和在平台间的流窜;我们可以识别并按照平台最严厉规则处理违规行为,却无力让每一个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刑事处罚。
制假售假对阿里巴巴的伤害有目共睹,对中国制造和中国商业环境的伤害更是致命的。制假售假损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和守法商家,更阻碍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良性长远发展,并正在损害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形象。
因此我们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加重刑罚、加大打击制假售假的执法力度。阿里巴巴集团不惜为此成为制假售假者最恨的人。
酒驾入刑曾向全社会清晰传达信息:酒驾者必承担严重后果。其震慑作用正是酒驾行为得到遏制的关键。我们希望全社会形成治理酒驾一样的共识和力度来治理假货。让假货在中国绝迹,必须全民喊打,人人尽责。
刑法学鼻祖贝卡利亚曾有论述:“刑罚的必定性和不可避免性,才是对犯罪最强有力的约束力量”。如果刑事处罚比例不足1%的事例一再发生,从根本上治理假货也就无从谈起。严格执法、加重刑罚,让每一个犯罪分子无法逃避应有的刑事处罚,让制假售假者不再心存侥幸,才是消费者权益得以维护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