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或者穷人思维与阶级鸿沟?是什么杀死了“逃票的父亲”?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老虎?或者穷人思维与阶级鸿沟?是什么杀死了“逃票的父亲”?
作者:李书航

在春节期间发生的宁波雅戈尔野生动物园 老虎 伤人事件似乎已经淡出大家的视线,今天还旧事重提的我对此事一定是“真爱”。

据报道,死者是一名在宁波打工的湖北人,他给老婆买了一张全票,两个儿子买了两张半票,一共花了300元人民币。他自己为了省钱没有买票,翻后山围墙下去,刚刚好到达了虎山境界之内。

正如和菜头所说( 同情 老虎 究竟是在同情什么? ):

和菜头:嗯,还有一点: 去动物园不是必须的消费。 去年的新闻里,一个贫穷的母亲为了孩子,去超市偷面包,而且不多偷, 因为是为了生存, 大众还是非常同情。

了解什么动物可以通过BBC和国家地理杂志的DVD,还是高清版本,比你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清晰具体多了。

如果你看到这里马上就产生了“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更加平等”的既视感,或者发出了“你不好好买票又不去死,让我很为难啊”的感叹,请暂时先压制一下自己的情绪。

我想更深入地探讨一个问题—— 是什么驱使着本不具备观看动物园资格的人也想进入动物园,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呢?他们为什么不接受看电视短片这种替代的解决方案呢?

客观上, 任何纪录片,画册或网站上的老虎都是对现实中老虎的虚拟。目前的虚拟还难以做到和现实100%匹配,人们总需要至少去现实感受一次。

主观上, 哪怕虚拟显示足以乱真,人们也需要通过彼此攀比来自我实现。小孩与家长都需要一次“僭越”现有阶级的消费来证明自身存在的意义。

逃票的出发点——“穷人思维”

野生动物园并非政府公益设施,它的高定价有一定的利润考虑,也起到了客观上筛选人群,摒弃“低素质游客”的作用。这可比当初“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筛选手段高明多了。

“去的人少了不就门票下调了。这个票价成立,说明目标客户可以接受。” 上文和菜头文章下的读者评论,令人读后语结:穷光蛋确实不是野生动物园的“目标客户”。只是,你不去别人还去呢,穷人去不起,富人天天去,穷人对票价的不接受,犹如石沉大海,什么都换不回来。

当然他可以不逃票,只要多咬咬牙,全家多一个月吃馒头就凉水就行啦。连砸锅卖铁都不用。

这样说的人应该觉得社会道德和规矩大于短暂的困顿。当然,逃票——也包括翻车哄抢,排队领鸡蛋等大大小小的贪小便宜行为——则体现了相反的价值观。这些人将兴许微不足道的个人小利,放在了社会规则的前面。

正如有些人理解不了“去动物园这种高消费场所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同样,有些人也理解不了”为什么要为了一百块钱的门票,冒生命危险逃票穿越虎山”。

当一个人为了社会道德做出让步的时候,他必然会对自身的利益做出了一定的牺牲。越是贫穷的人做出的牺牲就越大。为了不逃票,他牺牲的可能是一个礼拜的工资。也许当他牺牲的是一个月的饭钱的时候,可能圣母的“关怀”就能掩盖住舆论的嘲讽了吧。

只是 比穷才能原谅逃票本来就不是一种正确的思路 ,一来再穷也不能逃票,二来没那么穷的人,完全可以也觉得票价太贵了。穷人不能高消费,或者说根本不能有任何消费,似乎成了今天的社会共识——难道穷人小小向往一下优越的生活,也会成为一种耻辱?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和“别人都看得,我却看不得”的矛盾, 我们可以粗略的定义为“穷人思维”的一种体现。 这种“穷人思维”是长期缺乏安全感,朝不保夕的生活所致。

已经有多重社会实验表明 ,当一个人拥有的资源极度匮乏,以至于一天中的所有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赚一点简单的小钱糊口,他就永远没有机会进行更深的思考,不会忍耐放弃短时间利益以博取更大的长期利益。甚至哪怕此时他中了彩票,都会对钱生钱的投资退避三舍,反而纸醉金迷,花天酒地,作为对过去劳苦的补偿。

就好像是有些富养出来的小孩哪怕突然变穷也能保持着一定品质的生活,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往往一生相伴。

“穷人思维”也由信息的匮乏而伴生 。哪怕已经决定逃票,如果死者至少阅读过网络流传的“逃票攻略”,使用在线地图“探路”,他也许不会径直掉入虎山;死者也可能买不起BBC和国家地理的DVD,也可能不知道有DVD这个方式,也不知道去网上看纪录片。这使得他只能以去动物园作为奖赏孩子的选项。

即使是在这两年,我依然能看到一些90后大学新生和00后高中生惊叹,他们宿舍当中的有些同学来自非常偏远的地区,不知道怎样刷地铁票,进入肯德基也会唯唯诺诺的,不知道餐厅的规矩。上信息技术课,还要毕恭毕敬的学习开关机方法。

给每个人均等的发展机会,平等的眼界和阅历,抹平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的信息鸿沟,是人人生而有之的欲望,更是消除贫困的终极手段——给穷人发钱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往好的一方面想

老虎?或者穷人思维与阶级鸿沟?是什么杀死了“逃票的父亲”?

一个阶层能享受高消费的同时,意味着另一群人处于被剥夺的状态。但谁都不会甘心被剥夺。养了两个孩子的普通打工者,无疑也需要一次“僭越”自身阶级的休闲活动,来抚慰全家人的劳碌困窘。

也许像是纪录片一类的假老虎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但是都会被将来虚拟现实的动物园弥补,戴上头盔去动物园也依然无法替代真的去一趟动物园。假设机器人老婆只卖现在智能手机一个价钱,还能给你生一个(男)孩子,也不能解决单身者的婚配问题。

因为到那时,真人(虎)服务将成为凌驾于人造服务之上的“轻奢”消费。若有人因为找不到真人伴侣,而不得不选择人造人作为配偶,他们生下的孩子们也很可能因其出身贫寒,而被事实上划入“劣等种族”。

要想让目前社会底层群体安居乐业,光给钱肯定是不够的。 他们需要一份足以自豪的工作,体现社会价值。 他们需要一些能胜过别人的场合 ,他们需要新衣也需要新手机,需要安迪·沃霍尔说过的每个人都有的10分钟的闪光,甚至哪怕是在快手里,一堆穷人给另一个穷人捧场。

从更加深远的意义上讲,支持穷孩子、穷家庭进行偶尔的,跨越本阶级的“奢侈”消费,有助于他们培养不再“贫穷”的思维方式,融入现代社会,终结贫穷的代际传递。

我在这位舍身饲虎的贫穷父亲身上看到的,不仅是无视规则的可悲,更是对自己与孩子超越自身阶级,走出贫困,实现与你我等其他“富人”平等相处的渴望。

   



随意打赏

跨越鸿沟数字鸿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