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编者按:本文选自 “动脉网”(ID:vcbeat) ,作者高康平

IPO回暖,上半年有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募资金额超过百亿,总市值超过1500亿。作为“永远的朝阳行业”,医药行业以其高成长性和逆经济周期备受资本市场青睐,上市之后股价走势表现强劲,最高涨幅超过800%。

动脉网对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医药类企业进行了扫描,并与过去几年的数据进行了对比,鸟瞰医药类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上半年IPO企业数已超去年

贝克·麦坚时国际律师事务所于今年7月份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IPO市场回暖好于预期,2017年上半年境内IPO企业数量增长了213%,境内上市融资额也增加了160%达到了160亿美元。

大盘表现良好,加上证监会对IPO审核流程予以提速,今年上半年(截至7月31日)登陆资本市场的医药类企业也远超以往。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数据显示,自2012年开始,医药企业就持续在IPO上发力。2012年,有11家医药企业成功IPO;2013年间,证监会开展了严格的IPO公司财务审核,IPO一度中断;2014-2016年,IPO重启,医药类企业重新在证监会排队审核,IPO企业数量略有回升;今年仅截至7月份,就有25家医药公司成功IPO,远超过去几年的年平均值。

另据动脉网此前统计,截至今年5月中,在IPO排队的医疗健康企业数量达到56家,按证监会审核状态,预计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医疗健康类企业将超过40家,创历年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数新纪录。

我们对近五年IPO的医药企业募资情况进行了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IPO的企业募资达到了历年之最,金额为122.5亿元,在其他年份仅有2015年全面IPO募资金额超过了百亿。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另外,我们对新近IPO企业的市值进行了统计(截至7月31日早盘收盘止),发现在已成功IPO企业的总市值方面,今年上半年IPO的企业并无明显优势。以远超去年的企业数量在总市值上基本与去年持平,尚不及2015年的水平。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历年上市医药类企业现市值

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医药行业是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行业,行业的领先者已经通过登陆资本市场的方式获得资金等优势,进一步稳固自身的主体地位。而资本市场的新贵多为技术先发型企业,当前规模较小,但更有成长性。

综合而言,以今年的IPO数据与历年的对比可以发现,在市场大势向好的情况下,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的意愿更加强烈,证监会对新股上市的鼓励态度也让医药企业IPO开闸。

平均每周有一家企业IPO

下面我们将具体对今年IPO的医药企业数据进行分析。首先看今年上半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医药类企业的总表,从1月6日到7月31日止,共有25家医药类企业成功IPO,按时间来算,平均每8.4天(约一周)有一家企业IPO。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数据截止日期为7月31日

具体到每月上,并无特别的时间规律,分布较为均衡,7月份,共有6家企业成功IPO,达到本年上市的一个小高潮,上市企业包括医药商业的大参林、医疗器械的英科医疗、基因领域的华大基因等。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从所属行业来看,化学制药是最热门的领域,企业数达到10家,生物医药次之,有6家企业;其他如医疗器械、医药商业、中药生产、专用设备等领域也有分布。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从募资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IPO的医药企业募资金额表现并不算突出,募资1-3亿的企业数为5家;大部分企业的募资金额集中在3-5亿区间,募资金额在10亿以下的企业数为23家;募资金额在10亿以上的企业有2家,分别为新天药业和赛托生物,募集资金额度分别为11.85亿和10.74亿,其他如大参林、荣泰健康、基蛋生物等募资额度也较大。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从上市后的增长情况来看,今年上半年上市的医药类新股及次新股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平均涨幅为173.98%,即上市后市值约翻番;涨幅在1-100%区间的有5家(大参林首日涨幅44.01%,预计还会继续看涨),涨幅在100-200%左右的企业有14家,数量最多;康泰生物、开立医疗、华大基因涨幅均超过300%,尤其以康泰生物挂冠,涨幅达884.43%。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从截至7月31日早盘止的市值来看,上半年IPO的企业市值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100亿以下每一市值区间均有2家及以上企业,其中20-30亿区间的企业数最多,达到7家,40-50亿区间的企业数次之,企业数为5家;市值超过百亿的企业有三家,分别为华大基因、大参林、康泰生物,其中华大基因作为NGS第一股,当前市值224.17亿领衔。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另外我们还统计了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新股和次新股的市盈率数据,据此判断该类股在资本市场成长的持续性。据我们统计,今年上半年IPO的医药类新股发行市盈率均在22.98左右,而医药类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在50,意味着新股上市之后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我们统计了上半年上市的新股及次新股的两组市盈率数据,TTM和LYR。前者的计算公式为当前股价/最近一年的每股盈利,代表了当前股价与历史业绩的对比情况;后者的计算方式与之类似,是当下股价与上一年年度指标的综合,计算公式为当下股价/去年年报每股收益,可评价该上市公司的成长性。

今年上半年IPO的医药股TTM的平均值为50.18,最小值为建友股份26.80,最大值为康泰生物135.16;LYR平均值为40.58,最小值为欧普康视20.43,最大值为康泰生物138.29。

综上,综合来看,受IPO开闸影响,医药类公司在今年上半年也迎来IPO高潮,仅1-7月份的数据就超过了过去全年,IPO企业数量、融资规模等均创下历年新高。

医药行业本身是一个相对较为成熟的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医药类龙头已经悉数上市,在新技术、新趋势影响下,尚有小规模的创新性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如生物制药、新材料、基因等。另外,受政策鼓励民资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影响,医疗服务标的发展势头良好,看好未来发展。

具体案例分析


华大基因成立于1999年,早期参与了 “二十世纪三大科学工程”之一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1%的人类基因测序任务,奠定了华大在基因科学领域的技术优势。

之后,华大基因在2001年完成水稻基因组计划,代表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完成水稻(籼稻)基因组的工作框架图和数据库,相关论文刊发在《科学》杂志封面,给华大基因带来国际影响力。不过彼时华大基因尚在中国科学院框架之下,商业前景和盈利模式都还不清晰。

2007年,华大基因创始人汪健辞去北京基因组副所长职位,带着华大南下深圳——华大基因回归民营身份。这一年,华大基因陆续购入illumina、Life、罗氏等公司购入多台基因测序仪,开始部署商业化基因测序。

2010年,华大基因一次性从illumina购入100多台基因测序仪,这笔华大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订单,也让华大成为全球最大的测序中心。2012年,华大以1.176亿美元拿下美国基因测序仪器生产商CG公司,开始布局基因测序上游业务。

从上市历程来说,华大基因上市路亦堪称坎坷。早在2014年,华大就启动了内部的重组,以明晰股权架构;2015年2月,华大开始新一轮融资,引入深圳和高玉林、中国人寿等机构投资者,总投资金额达20亿,是华大基因上市之前的最大一笔融资。

2015年8月,华大基因公告称拟在国内证券市场IPO,同年12月向创业板递交招股书,进入排队审核;2016年12月,创业板回复,华大基因“申请文件不齐备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华大基因IPO终止审查。

招股书披露,华大基因主营业务为基因检测,向医疗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基因组学类诊断和研究服务;近三年华大基因年度营收为11.31亿、13.19亿及17.11亿,净利润达0.58亿、2.72亿及3.5亿。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到今年3月,华大基因上市申请获得反馈,上市进入最后冲刺阶段。7月14日,华大基因在创业板举行敲钟仪式,拿下“NGS第一股”。上市之后,华大基因连续18个交易日涨停,截至8月10日收盘,华大基因报收106.40元/股,总市值达425.71亿。


康泰生物成立于1992年,由财政部和深圳市政府批准组建,当时承担的业务为引进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项目;2002年,康泰生物进行股份制改造,进入上市辅导期。之后,康泰生物进行了多轮重组,引进社会资本。

康泰生物招股书披露,其主营业务为人用的疫苗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10µg、20µg、60µg三种规格)、b 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 b 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等产品,自设立以来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康泰生物为国内最早从事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生产的企业之一,目前两个生产基地分别坐落于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工业园和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另有占地 6.24 万平方米的康泰生物光明疫苗研发生产基地正在建设。

康泰生物拥有国内先进的疫苗研发中心,通过多年来不断的研发创新,现已形成产品线丰富、产品结构优良且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疫苗产品梯队,除已上市的 4 种产品以外,康泰生物目前在研项目24 项,其中 4 项已申请药品注册批件,8 项已经获得临床批件,3 项已经申请临床研究,9 项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目前公司已获得专利 27 项,其中发明专利26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

生产销售模式上,康泰生物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主要终端客户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及预测来制定销售计划并指导生产。财务数据显示,康泰生物近三年年度营收分别为3.03亿、4.53亿、5.52亿,净利润分别为0.31亿、0.63亿及0.86亿。


开立医疗的前身开立有限成立于2002年,由姚锦钟主导创立,姚锦钟是我国超声仪器工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之一,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从事超声仪器的研发与制造,历任汕头超声仪器研究所所长、汕头超声电子仪器公司副总经理及总工程师等。2014年开立有限进行股份制改造,并进行工商变更。

开立医疗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设备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开立医疗已经形成全系列医用超声诊断产品,并向医用内窥镜领域延伸,产品线围绕医疗诊断设备领域逐渐多元化。

销售网络上,开立医疗在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设立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国际销售和服务网路覆盖美国、意大利、俄罗斯、德国、巴西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财务数据显示,超声诊断设备是开立医疗的主要营收来源,占到其总营收的90%左右,医用内窥镜、配件等占10%左右。

近三年开立医疗营收为6.40亿、6.86亿及7.19亿,净利润为1.31亿、1.06亿及1.30亿。上市之后,开立医疗总市值一度超过百亿,截至8月10日止,开立医疗报收20.68元/股,总市值82.72亿。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大参林成立于1999年,总部位于广州,是一家集医药零售、医药制造以及医药批发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其主要从事于中西成药、参茸滋补药材及中药饮片、保健品、器械及其他商品的直营连锁零售服务。

招股书披露,大参林年均全国新增门店数为400家左右,到2016年末,大参林合计拥有门店数量2409家。广东是其大本营,有1809家门店,广西、河南次之,江西、福建、浙江也有覆盖。

数据显示,大参林近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4.51亿、51.52亿及61.54亿,2015年、2016年年均营收增幅为15.84%和19.14%,远超同期医药零售增速及上市连锁药店营收增速。

7月31日,大参林举行上市敲钟仪式,首发新股4001万股,募集资金9.89亿。大参林在招股书中称,募集资金将用于医药零售网络的建设和物流中心等的建设,要在三年内增加1300多家门店。

从对标案例来看,大参林和早先上市的医药零售连锁一心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区域性龙头,且希望在上市之后冲击全国市场。一心堂在2014年上市之后门店数量以每年600-700家的数量扩张,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拥有超过4000家门店。以此计算,未来三年内,大参林门店数量或亦可突破4000家。

就整个医药零售市场而言,据商务部数据,医药零售市场规模已增至2015年末的3323亿,预计2016年将超过3500亿。而随着医药分开、处方外流等执行,未来医药零售市场还将持续扩大,受益标的包括区域性龙头、已上市龙头等。

目前,医药零售上市公司包括一心堂、益丰、老百姓等,今年拟登陆资本市场的零售药店包括漱玉平民、健之佳,医药零售市场将进一步并购整合,资本将成为重要助力。

截至8月10日收盘,大参林报收37.91元/股,总市值151.64亿,为医药零售主业上市公司“第一股”。

附:IPO首发申报公司信息

IPO回暖,上半年25家医药类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总市值超1500亿



随意打赏

资本市场 ipo登陆资本市场医药 ipo医药ipoipo市值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