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全球并购大潮退潮,1月新披露交易金额仅47.72亿美元,中资跨境并购短期内将放缓
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中,西方经历了七轮巨大的并购浪潮
19世纪末的第一轮企业并购浪潮,西起红树林(美国西海岸),东至墨西哥湾(美国东海岸),造就了一批金属、石油、铁路以及消费品领域的全国性巨头。到20世纪80年代,西装笔挺的企业狙击手使用垃圾债券进行融资,对大企业进行恶意收购——他们往往忙得都没时间吃午饭。
当下这轮并购行情始于2012年,截至目前已公开宣布的并购交易总额达到了18万亿美元(见表2)。
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井喷状态。据商务部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我国企业共实施对外投资并购的实际交易金额达1072亿美元,涉及73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占到全年对外投资金额的60%。
(图片来源:Merger Market数据及21世纪经济报)
披露的交易数量增加142%,达923宗,披露的交易金额增加246%,达到2210亿美元,超过前四年中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截至2016年年底,中企境外并购市场录得交易总值达2124亿美元。
第七次并购浪潮或将在2017年结束,迎来平稳纪元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增速缓慢、融资成本低廉、市场小心谨慎,这些因素都促使交易人士做出反应。他们寻求削减开支、增加市场份额并减少税费支出。在所有并购案中,美国企业占了一半。
以陶氏化学与杜邦、卡夫与亨氏等为代表的企业合并行为预计每年总共节约超过1000亿美元的成本开支。
医疗保健行业也十分热衷于“税负倒置”(即美国企业通过收购欧洲企业以改变自身法定住所,以便节税)。
跨境交易旨在建立全球性的垄断企业,如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斥资1200亿美元收购南非米勒酿酒公司(sabMiller),将催生占据全球啤酒销量三分之一的行业巨头。
根据相关数据监测显示,2017年1月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共有46宗,较2016年12月环比减少20.69%,较2016年1月同比减少36.99%;按交易金额统计,2017年1月的交易中有31宗披露了金额,总计约201.00亿美元,较2016年12月环比减少56.30%,较2016年1月同比减少34.81%。并且,在往月统计的交易中,有8宗在2017年1月份有了新的进展。
(2014至2017中资海外并购交易宗数与金额)
并购浪潮褪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同20世纪初期一样,反垄断监管将收紧,因为越来越多的分析表明竞争减弱是低增长的原因之一。在美国,已经有几笔交易因此流产。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砸下1090亿美元收购时代华纳的议案,也将成为检验下届美国总统反托拉斯魄力的早期考验。
第二,民粹主义会让达成交易更加困难。鉴于目前的政治气候和欧美抬头中的逆全球化情绪,对于尤其是在例如关键基础设施和高科技等领域的中国投资,未来在西方国家的监管审查预计会更加严格。
有时这种敌意是公开的:英国新首相特蕾莎·梅就声称可能叫停某些外资收购案。其他时候,这种敌意会通过技术官僚式的障碍呈现出来。比如,美国财政部正在试图终止税负倒置,而欧盟也正在严打企业的避税行为。
第三,在全球化开始倒退的今天,投资者将对通过并购来创立全球性大公司感到紧张,特别是鉴于跨国企业的表现乏善可陈。美国跨国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已经从2008年的12%降到了今日的8%。过去十年间,没有华尔街人士撮合交易,那些科技明星企业照样走向了世界。谷歌、苹果以及脸谱网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于海外,但并未进行任何大型跨境交易,而这三家企业都位居全世界最具价值的五家企业之列。
2017年,银行家和企业老板中的平庸之辈将会无所事事,为失去佣金与奖金感到懊恼。
而聪明的那部分人则会开始想象将于21世纪20年代初达到顶峰的第八轮并购潮会是什么样。
2017年将是中资海外并购的消化调整年
2016年,在欧洲和美国有30项投资被取消,总价值为740亿美元,史无前例。据英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分析,这些交易遭到取消的主要原因是监管加强和外汇限制。
(中资对美国投资金额)
中国对欧洲和美国投资的年投资额从10年前的26亿美元增至去年的940亿美元。被取消的交易数量主要随投资额的增长而增长,因为总会有相当数量的交易虽然已被公布但由于商业原因而被取消。中国企业同时也在进行更多交易额达数十亿美元的巨额交易。无论交易者拥有哪国国籍,如此规模庞大、构成复杂的交易从监管角度来说都会格外棘手。
据估计,去年中企跨境并购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后来遭到取消,总规模在300亿-500亿美元左右。因国内监管加强而导致取消的交易有很多,不过也得分情况看,考虑到监管环境,更多的交易可能在前期论证阶段就被取消。
交易取消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过,总体来说中国收紧的资本管制、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对于中国投资加强监管审查以及全球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是较为可能的影响因素。
因此,预计中企跨境并购将在2017年出现显著的下滑。我们将看到那些完成了大型海外并购的国企进入消化期。
相关报告亦认为,外汇出境审批时间的延长将对部分交易产生不利影响 ,预期2017年海外并购数额将出现下滑。此前报告指出,2016年下半年,中企境外并购市场录得交易总值823亿美元,而上半年的总值为1301亿美元。
此外,《境外投资条例》的出台,将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强境外投资管理政策,做好真实性审查。
从目前趋势看来,《境外投资条例》应该还是要反映目前已经实施的内容,比如真实性审核,明确哪些是受到鼓励的对外投资,不超过多少金额是更容易获得备案的,明确哪些类型的投资是严格监管的对象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新政下,美元私募基金以及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将比单纯持有人民币的投资者更具有优势,部分投资领域相较于其他将受到新政策更为强烈的冲击,例如房地产行业,预期有所下滑,特别对于金融机构的买家来说。其他被认为是“非战略”性质的投资,监管机构有较大的可能对于估值已非常高的投资领域进行审查,例如文娱产业。
展望2017 年,预计国内政策障碍、外国政府加强监管举措及海外市场政治风险升温所引发的全球市场不确定性都将对中企境外并购产生负面影响。
2016年跨境并购总量非常高,对于2017年来说是个很大的基数,目前国内外的环境都不是特别利好中资跨境投资,国内监管加强了,海外市场对于中国买方的接受度在某些情况下也出现了下降。
鉴于此,中资跨境并购短期内出现增长停滞是个大概率事件。不过,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2017年将是一个很好的总结、消化的机会,调整过后,中国的跨境并购可能会变得更加合理和有序。
中国对外投资中长期势头将依旧强劲
在之前的一波并购浪潮将在2017年逐渐平息之际,下一波行情的苗头也将更加清晰。一些四处扩张的西方跨国企业将在未来十年变得松散。
美国国际集团、荷兰国际集团以及苏格兰皇家银行等金融企业已经完成了部分分拆,接下来就会轮到其他行业。通用汽车和福特分别有92%和90%的利润来自北美,这就意味着它们的海外业务是亏损的。目前虽然投资者对之采取容忍态度,但他们的耐心将与日俱减。
具有长远眼光的银行家会迫不及待地跳上前往欧洲的飞机。如果欧洲大陆能够妥善应付英国脱欧,并且避免出现另一场货币危机,欧洲企业将会面临势不可挡的合并压力,以期制造出地区行业龙头。
对欧洲地区投资增长了90%,达460亿美元,投资集中在德国和英国,占对欧洲投资总额的46%。中国对德国投资增长将近10倍,从2015年的13亿美元增至去年的121亿美元。英国吸引投资90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130%。对英国投资总额主要由脱欧公投前公布、下半年完成的交易构成。
对欧洲投资最活跃的行业为信息和通信技术(137亿美元)、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122亿美元)以及工业机械制造(62亿美元)。这三个行业占中国企业投资总额近70%。2016年是对欧洲信息技术行业投资记录的里程碑,投资水平超过了信息技术交易向来集中的北美地区。
(中资对欧洲地区投资金额)
过去十年间,欧洲大陆的企业失去了在全球业务中的前排位置:从各自前500强上市企业的利润中值来看,欧洲企业的利润要比美国企业少40%。
对于中国储户以及中国企业来说,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以分散风险的动力仍然巨大。中国买家已经买下了意大利的足球俱乐部、瑞士的种子公司以及美国的香肠厂商。
(2017年1月中资海外投资所在行业)
在零售和消费行业,国内企业为了应对这些因素以及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将通过进入新市场并通过国内外并购来获得新的竞争力。
在高科技行业,知识产权和尖端科技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强劲的海外并购驱动力。
市场对海外保险及资管公司仍保持强烈的兴趣,并且由于行业本身就受到严格监管,其被新政的影响相比其他并购交易较小。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境并购预期将继续被政府鼓励。
而对实体行业而言,一类是国企,这些中企在进行海外投资主要也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比如矿产,都是些受到国家政策鼓励的行业。还有一类是实体行业的上市公司,比如说风电公司,要在海外开发风电厂以增加其风机设备,这些实打实的行业,一般有着谨慎的风险评估,具备有效的商业模型和盈利模式。
尽管当前国内外监管审查收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跨境并购,但综合采访来看,真实的实体产业投资交易受影响相对较小,并且随着《境外投资条例》的出台,监管将更加明晰。这类实体投资应该不会遭到限制,只是可能会需要更多的证明资料等等,审批流程会变长。
无论是中国国企还是财务投资者,跨境并购交易似乎正在全面放缓。不过,对于那些进行战略性投资、理性地开展与主业高度相关的跨境投资的国企来说,他们更有可能获得政府的许可。
并且目前中国的很多私企、民企想要发展成为跨国企业,他们现在处于海外扩张阶段,很多中国企业现在都进入了全球舞台,这样的企业一定会在海外做投资。相关专业人士这个趋势会继续,因为在很多情况下,许多中国私营企业在离岸、在海外都拥有了很多资本。
总体而言,海獭君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所有促使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由于2016年的海外并购基数较大,2017年海外并购将稍低于2016年的并购高潮,但在2018年可能继续创下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