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国美选择题”,你会跟黄光裕选A,还是跟陈晓选B?

加速会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重温“国美选择题”,你会跟黄光裕选A,还是跟陈晓选B?

近日,前国美董事局主席 陈晓 与国美的官司获得终局结果,中国裁判文书网获得的一份判决文书显示, 陈晓 因违反从国美离职时签订的《协议》约定的承诺义务,需向国美全额退还《协议》对价款1000万元。

这件事又让我们回忆起2009-2010年轰动全国的国美控制权之争。

该事件的主要冲突在于以职业经理人身份进入国美的 陈晓 ,是否有意稀释大股东的股份。除此之外,其实还有一个隐性的冲突,那就是陈晓和 黄光裕 对于公司发展战略的认知存在本质分歧。公司治理结构属于现代公司管理的通用课题,而一家全国规模的连锁公司的战略路径选择,则是零售老板们可以研究借鉴的专业话题。为此,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推出分析文章,供各位参考。

陈晓与 黄光裕 当年的商业思路分歧,本质上就是一道选择题,即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公司战略究竟是要先跑马圈地还是应该偏安一隅,精耕细作?直至今天,很多创业者也会面临同样的选择题。

陈晓与国美电器创始人、大股东黄光裕的商业思维分歧,从他们各自创业的早期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黄光裕早年只身来北京创业,凭的是单枪匹马闯天下的勇气。1996年陈晓和多人一起创业,创立永乐电器。通常的说法是47人(后7人退出)一共集资数百万元。所以后来有媒体认为,陈晓从创业之初,就更加倾向于“团队决策”,而非个人决策 (参见《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封面报道《陈晓之欲》)

不过,当陈晓作为国美董事局主席与大股东黄光裕先生发生冲突时,时间已经来到2009年,两人都已在家电江湖摸爬滚打多年,从曾经的竞争对手成为事业搭档。然而,两人的商业分歧最终也没有弥合。这道最终导致俩人化友为敌的选择题,或许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当时的国美,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在2009年前后,家电连锁业是否还需要继续扩大规模,龙头企业是否还需要保持门店规模的压倒性优势? 

谁是战略的优先级?

在2009年的国美董事会之争期间,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曾经发出过一封题为《为了我们国美更好的明天》的公开信,里面提到:

“由于陈晓存在个人野心,在这一年多来,他改变了国美电器一贯坚持的,并为事实证明了正确的企业战略方向—— 在实现规模领先的前提下,通过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企业效益! 他不惜牺牲国美市场份额,以简单地、大量地关闭门店的方法来“做业绩”,粉饰国美的财务报表,达到在公司内部和资本市场扩大影响的个人目的!苏宁的市场份额原来一直占国美的60%左右,现在却全面超越国美,是为明证!”

这里面提到了国美的战略优先级,就是“规模领先”仍旧是第一优先级。

黄光裕的理由主要是:

第一,即使到了2009年,全国五大家电连锁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不超过整个市场的25%。仍旧有继续扩大规模的空间。

第二 ,从竞争对手的发展路径看,竞争对手也并没有停止规模的扩张。于是有人打比方说,“大家都在抢肉吃,你不抢就没了,不可能给你机会另开一条路。” (参见《三联生活周刊——陈晓卖掉永乐之谜》)

第三,国美并非不要效益,但是不能用激进的手法去要效益。比如大面积关店。

陈晓的理由主要是:

根据欧美零售业的发展经验看,西方模式早已进入中国市场,而家电连锁业长期盘剥供应商的模式很难长久,陈晓希望家电业也会想国外零售业那样,从账面毛利上获得收益。用他自己的话说,“靠真正的进销差价赚钱。”

实事求是的说,由于国美董事会之争的影响,无论黄光裕还是陈晓,都没有能够把自己的经营思路贯彻到底,而进入电商时代后,“规模”一词也有了新的含义。可惜的是,黄光裕一直身陷囹圄,外界无法知道如果他还在一线,将如何面对电商时代做出自己的部署。

对于这道规模的选择题,各位读者也可以参与我们公众号发起的投票,或者留言发表您的看法。在此,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先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看法:

第一,零售业长期以来存在一种误区,好像一谈规模化,就是粗放经营,将规模化与精益化对立起来。事实并非如此,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发展任务。当年汉高祖刘邦当皇帝后,陆贾劝他:“你可以马上得天下,但不可以马上治天下。”意思是要重用知识分子。但假设这句话是在没有打败项羽之前劝他,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第二,国美在当年的市场环境中所追求的规模效应,不应当简单理解为规模本身,它追求的实际上是与市场竞争者的安全距离,也可以理解为,是巴菲特说的“护城河”的一种。在电商零售蓬勃发展之后,规模效应的护城河仍旧存在,甚至由于赢家通吃的法则,会更为明显。对于阿里天猫,对于京东,规模就是他们的护城河,很多商业模式相似的竞争者,最终都没有逃脱被收购的命运。

第三,陈晓当时比较介意规模扩张的做法,很重要的一点是个人惯性使然。永乐在接受大摩投资后,也通过并购进行过扩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事实上陈晓所谓的精益化在异地也没有实现。比如在北京地区,由于不熟悉市场,加上由于北京大中这样区域强势龙头的存在,永乐北京门店的租金价格被认为要比大中高出40%。

第四,说个马后炮,在全国连锁已经成为当时家电连锁业的大势所趋时,个人的经验无法回避大势发展。陈晓早年希望永乐能够固守华东发展的局面没有实现的可能。唯一可能生存的空间,零售老板内参认为应该是向下沉,发展三四线市场,但历史无法假设,更不可重来。

欢迎讨论。

文◎房煜  

零售老板内参独家专稿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随意打赏

国美电器黄光裕国美黄光裕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