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ft:比uber更亲切的用户体验

快鲤鱼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把两个或更多公司放在一起比较并将其称为“商战”的做法,我并不热衷。但竞争和优势确实是组成任一市场的必备元素。运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在disrupt博客上看到lit motors车后,我就准备买一辆。自从uber推出伊始,我就成为了它的用户。

(图:lyft的标志,粉色小胡子,lyft 一开始专为女性用户开发,目的是让所有女性都能有安全、温馨的出租车坐)

上周我体验了一次用lyft拼车。如果你没有听过lyft,那可以把它简单介绍称一种提供拼车服务的平台,能让普通有车的人成为你的私人司机。这项服务听起来与uber很像,但uber目前还主要由驾驶高档城市汽车的专业司机提供(上周刚刚推出了拼车服务)。我想分享一些这次用lyft的经历体验。

从网上我们都知道,现在只有做足顾客服务和用户体验才能获得商业的成功,比如amazon和zappos,这些公司重视客户服务团队和场所,着力为顾客提供温馨的使用体验,让顾客觉得物有所值。这一事实能被这些大牌认同绝非偶然。

我只听说过两起有关uber的负面经历,而绝大部分乘客都觉得,uber的司机是专业和素质的典范。鉴于此,我一直觉得uber能赢得租车市场的天下,直到昨天我尝试了一次lyft,改变了看法。

两家公司在我看来,不同之处在于:

uber把司机训练得友善,而lyft则把友善的人招募来作为司机。

——后者占了上风。

司机接我们上车时,用lyft惯用的手势跟我们打招呼。途中,我问他在lyft待遇如何,他说,前一份工作是矿工,已经辞了,因为lyft提供的薪水和工作机会都更好。

重点就在这里:他自愿选择转行做lyft的司机,这份工作对他而言更是一种“选择”,使他能用他乐意的方法挣钱。他很健谈,不仅因为我们可能会把他写入techcruch的博客,更是因为他天性喜欢与人交流。而相比之下,我与uber的司机进行的交谈却乏味的多,基本是询问目的地或对天气的扯淡。

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作为uber的司机,开车才是他们的职责所在,不能尽兴聊天未免有鸡蛋里挑骨头之嫌。

但这对lyft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优势。uber表示将进军拼车市场,但个人怀疑此举是否已经太晚。更不用说lyft还有很大的价格优势。

人们偏爱airbnb(一个在线短租应用)胜过待在旅馆大概也是出于同样的理由。lyft提供的服务更有一层人文关怀的意味。付钱让别人清理床铺或毛巾总是显得怪怪的,出门在外,能住在一户家中,或是朋友的屋檐下,让人心中感觉更加舒坦。

同样道理,如果是一个朋友般亲切的人来机场接我,要比陌生人给我的感觉好得多。而lyft正是能给我邀来这样的朋友的纽带。

(via tc)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