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创业:需考虑哪些用户需求痛点
文 | 陳哲
目前可穿戴设备领域越来越火,被各大厂商和公司看做是下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市场,大家都纷纷争相进入想分得一分羹。与此相对的是,消费者对此类产品的态度确实不温不火,两者间巨大的落差不禁引起人们的思考。
总的来说,现在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我把它们简单分为两个类别,一种是与智能手机的功能类似,彼此间的功能有覆盖重叠的部分,比如三星的GALAXY GEAR;另一种则是做智能手机的辅助配件,这一种产品的类型比较广泛,比如智能手环腕带,具有能够监测心率、测血压、计算卡路里、计步、防丢等功能,比如智能眼镜,像google glass能够拍照、定位、进行社交活动等,比如戒指,能够进行短信、来电提醒等,还有一些小配件,像此前在kickstarter上筹资成功的PRESS,,近期在点名时间上众筹的快按钮等,他们作为一个小元件能去控制智能手机上的一些小功能,通过简单的手势设置就能实现操作,省去了智能手机在这一块的繁琐交互。
从现阶段的销量来看,前者由于跟智能手机的覆盖重叠程度过高,而在体验上又远远不及智能手机的强大,所以消费者更多的是以一种围观的方式看热闹,等到真的要掏钱的时候就望而却步了。而后者的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前者,今天我想跟大家讨论的就是人们对于这一类智能配件的需求到底有多大?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随着各种机器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物质生产水平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被解放出来,人类社会正在逐渐步入这么一个阶段,按CCTV的说法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之为服务型社会,这个阶段有三个特征,即娱乐化、体验化、信息化。从这个层面来说,目前大多数的可穿戴设备都满足了人们在这一块的需求,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提供了多一种可选择的娱乐方式,还有通过智能产品的软硬结合,把你的行为量化为信息。但除此之外,我觉得硬件产品要成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未来人们在选择上追求简捷化。
何为简捷?就是直截了当,通过最容易最轻松的方式去实现某件事。从生物的角度上讲,动物总是趋利避害的,人也一样,大多数人会朝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走,朝着阻力最大的方向走的人无非就两种,要么是伟人,要么是傻子,但就算是伟人也只是在一些大事情上去寻求人生的挑战,谁会在一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专门跟自己对着干,一定要选一个最复杂的方式?很多产品都是因为解决了这个问题才在市场上流传开来,比如说电饭煲,它帮助人们把做饭这件事变得简捷,比如交通工具,它帮助人们能更快更方便地到达目的地,比如智能手机,它帮助人们更方便地实现交流和信息获取。
现在大多数的硬件团队都是在用互联网的方式在做硬件,注重长尾效应,希望通过对人们长期数据进行跟踪分析,从而后面提供更多地增值服务。娱乐、体验都是一时的,人们可能会因为一时的猎奇心理购买了你的产品,但假如没有简捷性,不能通过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从而将用户和产品绑定,不能帮助人们优化做某件事的效率,那么这款产品注定会被人们抛弃,既然被抛弃了,那么之后的数据增值服务则更加无从谈起。
那么前面所说的智能手机配件的功能是否真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呢?
答案是肯定的。或许有些产品现在做得还不够好,使用的方式做得不够巧妙,但从长远来看,它们都将解决人们在生活中的一些需求,优化了其中的效率。举例子:
像康诺云这类的健康智能手环,它能帮助人们快速测量血压、血糖、心率等,省去了人们前往医院检查的麻烦。或许你会说老年人不懂得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医院可能对产品检测的数据不信任,这些都只是设计和时间问题,当产品交互设计得足够简单,当产品拥有足够的权威,这些问题都会迎难而解。
像nike+fuelband这类运动类智能设备,它能跟踪你的各种运动,把它量化并进行分析,这对于运动爱好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它帮助运动爱好者能够更直观便捷地了解自己的运动量,再加入社交功能,将会激发起本来就有很强竞争欲望地这群运动爱好者更强烈的运动激情。至于是以手环的形式还是其他佩戴的形式,这是设计、交互地问题,市场自然会得出结果。
像google glass这类娱乐类可穿戴设备,它能随时在你眼前呈现图像,进行定位、拍照、查看社交信息等,它能带给用户们实时地信息,方便用户及时操作一些工具,这几乎都是在举手投足的瞬间就能完成。
还有像press这类手机功能小配件,它实际上提高了人们和智能手机之间的交流效率。
或许目前现阶段的这类产品的销量还不算很高,还有很多被人诟病的地方,比如说工艺不好看、价格太贵、反应不灵敏、使用上复杂、续航时间短等,但这些都不是本质性问题。在未来,随着技术方面越来越发达,设计方面越来越成熟,硬件团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富有想象力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只要能帮助到人们让生活变得更加简捷,那么它就一定会有很大的需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关于快鲤鱼
快鲤鱼,一网打尽互联网新创公司!
这是一个专注挖掘、报道TMT领域创新性公司的科技博客,它的作者们遍布太平洋两岸,以钓者的姿态,为读者快速地寻觅下一条大鱼。
我们不是姜太公,我们年轻、有速度;我们关注鲤鱼公司,但也不排斥鲸鱼公司,我们大小通吃!
与其说快鲤鱼是一个科技博客,不如说是捍卫互联网生态链的刀笔吏!
不废话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快鲤鱼帐号
新浪微博:@快鲤鱼
腾讯微博:@快鲤鱼
RSS订阅 :http://www.kuailiyu.com/feed/
微信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