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AK交到猴子手上的除了特斯拉,还有虚拟现实
这个夏天对特斯拉和Elon Musk来说,可能是他们经历的最难过的一段时期。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之内,特斯拉无人驾驶汽车连发三起事故,造成一人死亡两人受伤三车不同程度损毁。公众和舆论直指Autopilot系统是罪魁祸首,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更是介入调查,以判断是否需要特斯拉宣布召回产品。
有科技媒体工作者就这一事件发表评论,称特斯拉在Autopilot系统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大规模将其应用于市场,是“将AK步枪交到猴子手上”。
在笔者看来,“将AK步枪交到猴子手上”的,不是只有特斯拉,还有虚拟现实。
首先声明,做为一个虚拟现实从业者,对于技术本身我是充满信心与期待的,本文并非诟病虚拟现实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是要讨论问题背后应对机制的缺失。
所谓“将AK步枪交到猴子手上”,涉及的深层含义是指,企业在处理科技与人的关系的时候没有以人为本,以及企业没有承担了其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虚拟现实的从业者们,将存在安全风险的虚拟现实产品交到用户手上的时候,没有交付与之相关的风险应对机制,如同将一把具有杀伤力的AK在没关保险的情况下交给有认知力的猴子。
汝之未见,未必无害——虚拟现实有很多安全隐患
科技产品要做到完美无瑕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要求在那些不完美的方面有一套完整的反应机制。对于虚拟现实而言,潜在的安全风险无法避免,我们之所以立文讨论,就是因为从业者们似乎都对那些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慢性眼睛聚焦障碍
人眼睛之所以能捕捉到立体三维图像,在于人与生俱来的生理系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看清楚一个立体事物的时候,眼睛需要聚焦到那件物品上的距离和视线想要锁定到那件物品上的距离是等长的。人的大脑能同时处理这两种反射,也正是因为这两套反射系统的存在,人类才能真实地看清楚这个世界。
对于VR虚拟现实设备来说,为了逼真的呈现三维效果,它就必须要遵守这两套规则。在虚拟世界中,无论远近,人的眼睛都能通过汇聚或发散自动聚焦到那件事物上的一个固定点。这种自动调焦识别的能力,被称之为聚焦反射。正是因为聚焦反射的存在,很多用户在初次体验VR眼镜时,眼睛会产生疲劳,甚至有呕吐和头痛的反应。
美国科技网站Reddit的体验用户Abore在他佩戴Oculus虚拟现实眼镜一段时间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我的左眼都快报废了,特别是眼部肌肉压力非常大,即便是卸下Oculus后,我前后大约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慢慢休养,才逐渐回归正常。”
而就在不久前,一名台湾男子因为每天使用VR观看影片两小时而导致其原已800度近视的双眼出现了轻微白内障迹象,同时眼球水晶体后方的玻璃体变得浑浊,医院将其诊断为飞蚊症。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VR设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致盲的事例。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虚拟现实眼镜对人眼视力的伤害是一定存在的,而且很可能是无法克服的困难。因为Oculus官方声明过,13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戴这款虚拟现实眼镜,同时也建议成年人也不要长时间的佩戴这款设备。
危险的虚拟世界内容
无论虚拟现实是一样多么神奇的科技,其存在的基础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内容。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开发者们绞尽脑汁,为用户们准备了各种各种的虚拟现实内容。现阶段来说,可能更多受到用户欢迎的是VR游戏,而在这些游戏当中,恐怖游戏占了非常大的比重。
因为虚拟现实为用户营造了非同凡响的沉浸感,在体验恐怖游戏时,用户能够获得的恐怖体验,相比从前的恐怖类3D游戏、3D电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对于热爱恐怖游戏的用户来说,那种好像瞬间被传送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从“旁观者”到“当事人”的角色转变,简直令他们完全不能自拔。
恰恰是这种非同凡响的恐怖体验,具有能够杀死你的能力。
恐惧是最容易被放大的情绪,虚拟现实就是那个情绪放大器。在以第一人称视角看2D显示屏时,周围的真实世界仍能给用户足够的安全感。但在3D虚拟环境中,真实世界的保护伞将不复存在。此外,你的听觉还将接受3D音效,而非2D立体声,这样的视听组合效果非常强大。在虚拟现实游戏中,并非玩家在操纵一个被恶鬼猛追的人,玩家就是那个人,恐惧,会被放大到最大值。
用户在感受这种极端真实的恐惧感之后,会将这种恐惧感代入现实生活。最大的可能是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对应的恐惧症,例如: 幽闭恐惧症、恐蛇症等等。而更极端的表现是,身体承受能力弱的用户甚至都没有机会将恐惧感代入现实生活中去。在极端恐惧的高压之下,诱发心梗、高血压等疾病而丧命。
同样非常幸运,虚拟现实从出现到现在,并没有致死的极端情况出现。当然这仍然不是一个好消息,潘多拉魔盒没有盖紧,恶魔就终有一天会进入人间。这反而会麻痹人们的警惕心理,但最坏的情况一旦出现,人们声讨的情况只会更加严重。
现实世界的隐患
佩戴VR虚拟现实眼镜后最大的一个隐患,也是最不可避免的一点是:用户眼睛被完全蒙上了,看不到现实周围的情况。
人在黑暗中会害怕,其实是因未对未知世界的恐惧,而恐惧之所以会产生,就是因为人类在未知的黑暗中一定吃过多亏。当用户眼睛被完全蒙上之后,现实世界对他来说,就是一片黑暗。
当用户独自一人沉浸在虚拟现实游戏当中,在玩那些需要追踪的游戏时,设备上许许多多的数据线连接着电脑或是游戏主机,被绊倒简直是板上钉钉。
南加州大学生理学家Albert Rizzo教授说,“我保证将有坏事发生,一旦你完全沉浸其中,你也将被现实生活完全剥离出去。摔倒已经算轻的了。”Albert Rizzo是利用虚拟现实疗法治疗创伤后压力综合症方面的专家摔倒确实是轻的,更严重的后果来自现实世界的其他安全隐患。
我们之前讨论过,VR眼镜能够给用户带来非同凡响的沉浸感,用户沉浸在虚拟世界当中的时候,与现实世界是脱钩的,也就是说,用户在此时对现实世界的一切一无所知。
而此时的现实世界却有可能潜伏着致命的威胁。例如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入室盗窃、抢劫案件,用户在虚拟世界中对此一无所知,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却茫然不知。又例如,各种数据线的牵绊,有可能挂住其他物件砸向用户而用户完全不能看到。
意外并不是一定会发生,无论是用户还是从业者,都希望意外不会发生,因为一旦出现意外,这项科技的发展一定会因为安全问题而受到影响。
但是很遗憾,似乎大家都只是祈祷而已。
AK被交到猴子们手上——受伤的一定不会只有猴子
虚拟现实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这项科技诞生起,就一直存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以后,依然没有得到改善。技术上存在难点并不奇怪,厂商们对这些安全隐患也并非心里没谱,但他们对此没有匹配任何风险应对机制。例如Oculus虽然明确告知用户13岁以下的儿童不要戴这款虚拟现实眼镜,同时也建议成年人也不要长时间的佩戴这款设备,但实际上,对于如何避免1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该设备,并没有任何防范机制。
一如特斯拉,虽然其多次强调Autopilot只是辅助驾驶系统,但特斯拉在这方面的行为,无论是用“Autopilot(自动驾驶)“替代”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给用户以极端暗示,还是长期对社区以及Youtube上用户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玩游戏、看电视甚至爬到后排去拍摄视频的疯狂行为以纵容甚至鼓励,都是非常不负责任的。
例如上文提出的恐怖VR游戏高压可能对人体产生伤害的情况,内容生产商和硬件制造商只会大肆宣扬使用VR头显体验恐怖游戏是如何刺激,而对其潜在风险避而不谈,当然也没有准备任何紧急情况的应对系统。
实际上,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可能非常常见。有人说停止不玩了就行了呗,但你可能忘了有欲罢不能这个词。如果需要在根本上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应对机制的存在非常有必要,甚至应对机制的产生并不是那么简单。
该应对机制应该包含三个部分:基础研究、使用环节和外接设备。
基础研究是指确定刺激强度的分级标准。不管是恐惧情绪、愉悦情绪或者啪啪啪的爽,都要有个生理指标和画面内容对应的分级标准,这样才能区分什么年龄段或者什么心理素质的人玩什么强度的内容,或者完成了哪类刺激强度级别的内容,才可以尝试更高强度级别的内容。因为过于强烈的刺激,会对使用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损害。
使用环节就是测定个体的情绪—生理基准值的环节。每一个使用者,在游戏一开始,都必须要通过一个测评问卷和一个刺激强度的测评。比方说,不断的播放根据分级标准确定好的各个刺激强度的画面,看用户在每个刺激强度之中,生理指标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心率从70增加到了110,血氧水平大幅下降,脉搏强度减弱等等,确定好上限值和平均值,以了解使用者在不同强度刺激之中的生理反应,并保证用户在玩相应刺激强度的内容时,不会因为内容画面超过了承受限度而崩溃,又不会因为过弱的刺激而感到无趣。
外接设备就是生理监控设备,例如生理指夹或耳夹。外接设备用来监控游戏者的生理指标,至少要包括心率、血氧、脉搏强度等几个关键指标,因为情绪变化会带来很多生理反应,而每个人的阈限值不同,要找出几个反应明显的、易于实施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
所以你看,应对机制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系统。而这个复杂程度恰恰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该机制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现阶段,并没有曝出关于虚拟现实对人类产生巨大伤害的事例,你如果没有防范意识和应对机制,潘多拉魔盒总有一天会被打开。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受伤害的一定不是只有没受到保护的猴子,那些将枪交到猴子手上的始作俑者也不能幸免。
特斯拉事件的影响暂时仍未可知,但可以预见,短时期内,无人驾驶汽车一定会遇到发展瓶颈。根据黑暗森林理论,即便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极低,作为参与者,你无法预知小概率事件是否会降临到自己头上,最好的避免办法就是不去参与,那么风险自然也就降至为零。
对于虚拟现实来说,道理也是一样。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短时间内行业的发展会遭遇停滞,严重的话,很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未来。而受伤害的,显然也包含了行业内的从业者们。
结语
虚拟现实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普及度越来越高,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虚拟现实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无疑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革命。技术永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同时必然有弊,问题主要在于从业者们如何处理这种矛盾。
我们相信,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建立起虚拟现实产品的安全应急机制十分必要,也迫在眉睫。比如至少虚拟现实头显的外部摄像头应完全开启,让用户时刻了解现实世界的即时状况,除了降低用户本身的安全风险,也能降低周边旁观者的安全风险——毕竟不会被控制手柄砸中了。
作者:凌晨6点,虚拟现实第一自媒体,专注于VR产业评论,微信联系vryouxi1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