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业巨亏17亿背后 ,大文娱是巨人的“阿克琉斯之踵”
5月4日,阿里巴巴公布了2018年Q1及2018财年(2017年5月~2018年4月)业绩,其核心电商业务跑赢华尔街预期,收入猛增60%至2140.20亿元,阿里同时首次透露蚂蚁金服全球活跃用户数达8.7亿。
但阿里大文娱板块,包括影业、游戏以及流媒体业务(优酷土豆)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根据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数字媒体与娱乐(Digital media and entertainment)板块在2018年Q1亏损达25.95亿元,摘得内部亏损王。另一方面,独立上市公司阿里影业,也在不久前的业绩预警中宣布15个月17亿元的亏损。
2016年6月,阿里宣布联合旗下合一集团、阿里音乐、阿里影业等成立大文娱版块,但阿里大文娱板块持续整合近两年来,比起腾讯即将推动音乐板块上市、游戏业务持续成为现金牛,百度投资成立的爱奇艺独立上市等,阿里在其庞大的文娱体系下,鲜少孵化出诸如优酷视频等头部业务,另一方面,诸如游戏等文娱板块承载的带动电商的压力,也使得业务的独立性不被看好。
阿里影业持续巨亏,长短视频仍需追赶
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62.44亿港元认购文化中国60%股份,并随后将其更名阿里巴巴影业,然而自成立以来,亏损的阴影便一直笼罩着阿里影业。
在2014年,阿里影业录得4.15亿元净亏损;2015年,得益于一笔8.38亿元的净财务收益,阿里影业净收益有所改善为4.66亿元;2016年,由于发力淘票票等业务,亏损卷土重来,阿里影业在这一年净利润为-9.58亿元。
此前不久,阿里影业发布2017~2018年盈利警告,称由于春节档期间加大了对旗下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的推广力度,集团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5个月期间,将录得净亏损介乎人民币16亿-17亿元,而截至2017年末,这一亏损还为人民币9.5亿元。这意味着,淘票票因春节档期间的补贴亏损在6亿元以上。
通过测算可以得知,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阿里影业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达30余亿元。
但值得庆幸的是,经历过票补的烧钱大战,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的双寡头格局似乎已定。
根据Analysys易观日前发布的《2017年第4季度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格局》报告,猫眼微影、淘票票分别以51.87%、37.74%位列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前两位,其中淘票票市场份额环比Q3取得3%的增长。考虑到春节期间的票补力度,淘票票在2018年Q1或许会有更好的成绩。
在长视频领域,BAT的竞争更为惨烈。以爱奇艺为例,截至2018年3月31日,其会员规模已达6130万,单季度新增会员数已达1050万,该数据同比2017年3月底数据增长72%。此前腾讯亦公布,截至2月28日,付费会员人数已达6259万。
而自从2016年12月,优酷宣布其付费会员数超3000万后,就一直未对外更新其付费会员数量。而这一次,阿里罕见在财报中指出,由于真人秀节目“这就是街舞”和连续剧“烈火如歌”的推出,优酷视频本季度日均订阅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160%,但与往常一样,优酷继续在具体会员数字上避而不谈。
而这一大幅增长的背后,是激增的内容成本。在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季度中,数字媒体与娱乐板块经EBITA调整后的亏损为25.95亿元人民币,利润率下降至-49%,而2017年同期这一数字还为-44%,财报分析认为,利润率的持续下降主要是由于优酷土豆(Youku Tudou)的内容成本增加。
在不久前的优酷春集上,除了发布“这就是街舞”的系列综艺《这就是对唱》和《这就是灌篮》,优酷还发布了《挑战吧太空》、《满足吧好奇心》、亲子真人秀《想想办法吧爸爸》在内的“吧!”系列超级网综和改编自NBC的《周六夜现场》等23部综艺;剧集方面,将增加《鹤唳华亭》、《天坑鹰猎》、《归去来》近80部新品。
而Q1的亏损似乎只是拉开了优酷自制内容投入的序幕,此前就有媒体报道,2018年度优酷作出的年度亏损预算为80亿元,与腾讯视频持平,而爱奇艺的亏损预算则仅为30亿元。
但在新兴文娱业态,诸如短视频和游戏直播赛道,几乎鲜见阿里系选手的身影。
今年3月,斗鱼和虎牙两家游戏直播平台分别宣布获得来自腾讯6.3亿美元与4.6亿美元投资;而在短视频领域,投资快手后,腾讯全面对标抖音,重启了孵化短视频项目——微视,并以30亿入场补贴达人,并全面打通QQ音乐、QQ空间等腾讯系产品对接微视。
阿里并非没有短视频领域野心,但去年起号称肩负“全面转型短视频”的土豆,到现在似乎并未能取得如快手抖音们的亮眼成绩。
阿里游戏:缺乏根基,负重生态前行艰难
2017年9月,阿里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兼CEO俞永福正式宣布阿里大文娱成立游戏事业群,下设开放平台事业部和互动娱乐事业部。但自《暖暖环游世界》以来,阿里游戏在代理发行,以及自行研发手游方面并未有太多成绩。
但从4月份宣布获得独家发行日本人气手游《旅行青蛙》授权以来,阿里游戏迎来了难得的“明星IP”,收获不少游戏玩家的谈论。但诸如“究竟是什么阻碍了阿里的游戏之路?”的讨论亦不绝于耳。
收获如此评论的原因之一,是《旅行青蛙》作为现象级手游,在彼时已进入用户兴趣的衰退期,阿里游戏选择此时接手颇让人意外。
5月3日,中国版《旅行青蛙》在手机淘宝开启内测。根据刺猬公社公布的内测界面来看,除去将诸如长城、西湖等中国特色景点,游戏中还包括老干妈在内的中国特产。
阿里游戏相关负责人也在采访中称,未来不会考虑推出独立APP,《旅行青蛙》中国版将作为长线入口;但在游戏机制上,淘宝与旅行青蛙打通了联系,用户在淘宝上的将产品加入购物车,停留时长等会加快三叶草生长速度、“蛙儿子”回来速度。
同时,对于此前网友讨论中的嵌入手淘《旅行青蛙》和蚂蚁金服、飞猪以及盒马鲜生的业务打通,该负责人回应称,此类植入“暂时不会”出现,阿里游戏会尊重《旅行青蛙》原有的世界观,保持其“佛系”互动小游戏的特征。
但颇为有趣的是,阿里游戏被业界质疑最多的,便是阿里将电商捆绑游戏的意图。业界普遍认为,阿里往往希望通过游戏的发力带动整个生态或者矩阵,而非出于对玩家的理解为初衷开发游戏,往往给产品带来极大压力。
专栏作家丁鹏Gamewower认为,自阿里大文娱正式设立游戏事业群以来,表明阿里游戏从分发等边缘进入行业的深水区,即研发领域。
但另一方面,丁鹏分析,阿里游戏的致命弱点在于没有根基,缺乏游戏领域的积累,包括自研、市场、运营等等。
而此时阿里的阿里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2017年9月,阿里斥资10亿元全资收购以网易游戏前研发成员为核心的广州简悦科技,在近期也有阿里大力挖角网易系游戏人才的传闻出现。
而在“抢人”补课研发根基的欠缺后,阿里做游戏的逻辑也会得到改观吗?
“我们曾经走了一些弯路,内容和电商之间的链路绝不是看内容买东西,我们要关注电商和内容背后的用户行为和用户价值,最后内容价值的链接才是真正的不同业务生态之间的链接,而不是业务本身的手段链接。”在优酷春集接受媒体采访时,阿里大文娱轮值主席杨伟东如此说道。
或许类似的经验也可以借鉴给阿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