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薪、被怼、涨押金,ofo会是下一个乐视吗?
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这句颠簸不破的哲理名言,在商场亦能找到活生生的案例。仅仅用了5年多时间,乐视系的估值体量就从数十亿飙升至千亿级别,上市公司的营收也实现了百倍的增幅。
在外界看来,多么光鲜励志的故事。可紧接着,2016年11月,贾跃亭在乐视内部发出了一封全员信,首次公开反思一直“蒙眼狂奔”的乐视扩张节奏过快,为这个乌托邦闹剧,画上了休止符。紧接着就陷入了股价狂跌、负债累累,不可收拾的僵局。
哲理之所以能成为哲理,因为其适用性极为广泛。这不,在极度疯狂的共享单车领域,也在上演着一出戏。标榜是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ofo先后完成数轮融资,成了短短几年,估值便高达30亿美金,可正如我们所知,风光的背后往往另有隐情。
据权威媒体报道:ofo拖欠维修工人血汗钱,押金也从99元提高到199元,颇有乐视遗风,像极乐视的ofo会是下一个乐视吗?
从蒙眼狂奔到四面楚歌:拖欠工资或是拉开序幕的导索线
腾讯科技6月21日:有网友爆料称,ofo天津刘园仓储拉横幅讨债ofo,横幅内容显示“小黄车还我血汗钱”。对此,ofo方面虽然已经回应解决,但仍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在一个ofo运维微信群内,一位疑似ofo外包工作人员称,6月30日做完就可以回家休息了,号召大家7月1日不用再来上班了。“由于ofo公司从4月开始至今的钱款还没有给到我们公司,所以大家6月份的工资先暂时不发放,等ofo公司钱款一到账,我们会立即给大家发放,希望得到大家理解配合。”
其实,不仅天津地区,华中武汉,华东上海都爆出了相关欠薪的信息,从某个角度来说,ofo似乎被撕开了一个口子,已经有越来越大的趋势。
从蒙眼狂奔到四面楚歌,看似云泥之别,其实在拖欠工资那一刻,也许解决早已注定。
押金涨价:【信用凭证】资本化的闹剧?
一个公司的资金焦虑,对内表现在员工公司,拖欠供应商工资,对外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对用户价值的抢救式挖掘。
为了调补自己的资金荒,乐视开启无休止的会员模式,甚至还有一百年会员模式,对于ofo来讲,也有着类似的笑话。
在被马化腾质疑小黄车模式不对、所谓智能锁其实是“哑终端”后,ofo没有痛下决心调整战略、补足技术短板,反而是“调转矛头”,将押金从99元提高到199元。ofo表示,公司正在建设一套全新的智能信用体系,在这套体系中,用户日常的用车习惯和信用评级都会成为押金的参考系数。
ofo一方面在到处宣传免押金,一方面又将押金提高了足足一倍。这种做法让用户难以接受。有相关人士指出,这或许是ofo应对融资困难的一步“险棋”,这种兵行险着的做法有效无效且不说,很可能会导致活跃用户的大量流失,如果是这样就真的太得不偿失。
押金本质上,只是一个保障,是一种信用凭证。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出现估计损坏,偷窃事件的发生。既然是信用凭证,那么押金的金额控制在很适当的范围即可,押金金额固定下来之后,从来都是降价,甚至不用押金的方式,比如连接上蚂蚁信用之后根本就不用押金,而到了ofo这里,不单不降价,反而出现涨价的情况。
什么情况下,平台会靠押金活着,靠押金周转资金?毫无疑问,平台自身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拆了东墙补西墙的闹剧便会频繁上演。押金涨价,也许就是押金这种信用凭证资本化的闹剧而已。
困兽之斗:徒靠技术赋能,只能提升技术,却难留人心
当然,ofo四面楚歌之际,也并非没有尝试新的玩法,开始效仿摩拜,抛出了物联网锁。随后网上便冒出一篇拆解ofo智能锁的文章。据专业人士的评测显示:ofo的智能锁结构简单、电池是一次性不可充电产品、CPU的型号找不到,定位依靠的是运营商基站,因此ofo的智能锁廉价、不可靠。
姑且不论物理网锁是否靠谱,即使靠谱,一个公司的前景岂能是一个简单的产品配件所能决定。在笔者看来,ofo最大的问题是战略方向上的错误,就跟乐视一样,一味蒙眼狂奔,殊不知跑的越远,偏的越狠。
前期ofo为了快速占领市场,实行廉价车战略,可是那?看似成本低了,其实低的只是表明成本,其隐形成本更高。此前腾讯企鹅智酷发布的共享单车数据报告《解读摩拜ofo们的用户与未来》显示,“由于ofo单车初版不如摩拜单车结实,ofo用户上报车辆故障的比例明显高于摩拜单车用户,达到39.3%。”
我们为ofo算了一笔车辆运维成本账单。以投放十万辆单车为标准,需要50人左右的维护队伍,ofo在北京至少有50万辆以上的单车,这差不多就需要500人的队伍来维护,光这部分的工资就得二三百万,再加上其他上百城市的费用,大概每个月ofo大概都要投入10亿到15亿+的费用,这个还只是粗略的计算。
因此,从公司战略本身做分析,大幅提高押金、拖欠员工工资,便不足为奇了,因为模式本身就是错的。
这样的事情屡屡发生,让人不禁怀疑ofo寻求的新一轮融资或许真的遇到了极大阻碍。ofo一直采用低成本造车扩张战略,随着战线拉长,ofo车辆损坏、报废率越来越高,车辆线下运维成本不断提升,这让ofo迫切需要新一轮融资来“补血”。如果本轮融资难以如期实现,那ofo的处境就真的不容乐观了。 *
刘志刚,互联网观察者,TMT领域资深评论人士,2016年度自媒体人。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加个人微信号:13124791216。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