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频频加码互联网医疗背后,商业化等难题待解

蓝鲸TM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腾讯频频加码互联网医疗背后,商业化等难题待解

蓝鲸TMT记者 齐智颖

日前,沉寂一年多的腾爱医生再次回到公众视野,只不过,这也是它最后一次公开亮相。

这个由腾讯内部孵化的互联网医疗项目发布消息称,因公司组织架构和业务策略的调整相关原因,腾爱医生将于3月10日正式关闭服务,其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和网站将全面下线。

腾讯频频加码互联网医疗背后,商业化等难题待解

据记者了解,腾爱医生上线于2016年3月10日。根据其官网信息显示,腾爱医生已服务患者2000万人,每日咨询量3万多人,覆盖14个临床科室及4个医技科室。使用腾爱医生后,线上互动粉丝有15%转化为患者。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腾爱医生的关停令外界对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其他自建项目的发展产生了质疑,这背后折射的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问题。最近多年,BAT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其中,为互联网医疗注入了大量资本。但随着互联网医疗进入下半场,行业内部仍存在医疗数据缺失、商业化等难题。

腾讯频频加码互联网医疗,近4年投入超200亿元

有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36.5亿元,增长率为41%;随着医疗AI应用的不断深入,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8年有望突破200亿元。分析认为,预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医疗大数据行业的市场规模将突破800亿元。

迎着互联网医疗的风口,国内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其中,腾讯的表现最为亮眼,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其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投资所涉及的细分领域最为广泛,受众也最为庞大。

据蓝鲸TMT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今,在互联网医疗领域,腾讯曾先后对海内外36家企业进行了44次投资,总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从布局方式来看,其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布局包括投资、自建与合作三个方面。

腾讯频频加码互联网医疗背后,商业化等难题待解

蓝鲸TMT记者注意到,在此过程中,腾讯主要聚焦“AI”、“大数据”与“智能硬件”等多个互联网医疗细分领域,并先后将丁香园、微医集团、卓健科技、医联、好大夫在线等重点互联网医疗企业纳入麾下。而在自建项目方面,腾讯接连投资微信智慧医院、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保险平台“微保”、医学科普平台“腾讯医典”App等。

有观点认为,腾爱医生被视为腾讯在自建医疗布局中的重要战略,它的关停令外界对腾讯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其他自建项目的发展产生了质疑。

互联网医疗数据缺失、商业化难题待解

2018年9月,腾讯启动新一轮整体战略升级,医疗被纳入到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根据规划,该事业群将整合腾讯云、智慧零售、教育、医疗等行业解决方案,整体看更加To B。而定位于帮助医生提升品牌与生产效率的腾爱医生则是一款To C产品,与调整后的事业群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有分析称,腾爱医生因面向C端、投资回报率低,并且长期没有探索出成熟的商业模式,最终导致腾讯对其失去了耐心。

从行业角度来看,如何将互联网技术可持续地运用于医疗行业并实现商业化,还需从多方面破局。

首先,由于国内医疗数据和信息隐私问题的政策性保护尚不明朗,保护患者隐私和数据安全是各个医院使用AI产品时会首先考虑的问题,这无疑给智能医疗器械进入医院设置了一定门槛。2018年8月1日起,新版《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施行,此后,医疗AI企业可以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医疗器械许可,并以医疗器械的身份进入医院。

其次,医疗数据的缺失也给互联网医疗带来不少阻碍。据记者了解,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准确性需要海量数据支撑,但在我国,大部分患者的电子病例资料并不是很完善,这给医院对于医疗数据的整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企业获取医疗数据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据媒体报道,在大医院,满足要求的病例数据只有10%-20%,而在次级医院,该比例仅有1%。

另一方面,“数据孤岛”也导致了各企业的数据标准不统一,这也同样导致了相关医疗数据的共享难题。以肺结节CT筛查为例,目前业内对肺结节、糖网病检查等场景的医疗人工智能产品诊断准确率普遍很高,但企业在训练自己的模型时通常有自己的数据库,算法也是根据自己的数据进行训练,以自己的数据来验证准确性。

《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在整个产业链上,90%以上的AI企业依然处于亏损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年营业收入不足两亿。对于医疗这个重垂直化领域,大多数AI医疗企业同样处于亏损阶段。

未来AI医疗是否能够取代医生,进行独立诊疗?多名专家认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AI医疗只能作为工具辅助医生工作,而不能取代医生。


随意打赏

腾讯大王卡教育商业化腾讯客服腾讯新闻腾讯地图腾讯游戏腾讯体育腾讯漫画腾讯动漫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