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合法了,但私家车还只能是私家车
上周,酝酿2年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赋予网约车“合法”身份。随后,三家主流网约车平台相继表态。滴滴“感谢国家对分享经济支持”,优步“要积极申请专车平台资质”,神州专车“表示欢迎”。
滴滴和优步显然很兴奋,神州专车则很平静。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滴滴和优步的车辆构成以私家车为主,更像是受益者。神州专车则一直强调“专业车辆,专业司机”,“新政”对其运营并没有影响。
“新政”虽然赋予网约车合法地位,但对私家车从事运营仍然设置了不低的门槛。原先带在滴滴和优步头上的“紧箍咒”,并没有摘掉。
“私家车不能从事运营”并未松动
网约车以前处于灰色地带,焦点在于私家车能否从事运营。交通部长杨传堂表示“私家车永远不允许当做专车运营”。近年来,多地交通执法部门对网约车平台和从业者开出“罚单”,目标所指也都是私家车从事运营活动。
“新政”之“新”,只是赋予了私家车从事网约车运营以合法的路径。在私家车能否从事运营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松动。
车的层面,从事网约车的车辆,需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并符合运营安全“相关标准要求”。至于具体标准和营运要求,则由出租车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需领取《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
也就是说,私家车要成为网约车,还是要改变车辆性质。虽然车辆仍属于车主本人所有,但却要被强制安装定位和报警装置。这对很多抱着“赚点零花钱”想法的车主来说,其实是个不低的门槛。
人的层面,“新政”对从业者的驾龄、守法情况都作了明确规定,并授权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定其他条件,从业资格证也由本地出租车行政主管部门发放。
这意味着,从业者资格的审核权发生了转移。过去,一个人要从事网约车运营,只需要在网约车平台进行注册、提供相关资质即可。现在,则需要经由出租车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两者的审核流程、方式、标准完全不同,而且前者是商业关系,后者则是行政许可,其法律效力也截然不同。
“人口红利”消失,网约车只有“阵地战”
规则即门槛。“新政”出台前,网约车准入门槛几乎为零,罚款就当“花钱消灾”(滴滴就曾许诺给司机报销罚款)。现在虽然“洗白”,但也失去了打“擦边球”的机会,而私家车从事运营将重新回到“黑色地带”,也就是以前的“黑车”。
对从业者而言,是否继续从事网约车运营,变成了一个法律问题。如果想继续,就要按规定改装车辆并申请相关资格。如果不想继续,就要彻底退出。网约车驾驶员越来越像一个职业。从业者的决策取决于对收入的预期、投入产出比、未来的退出成本等众多因素,甚至包括心理感受——安装定位装置也就忍了,安装应急报警装置算什么事?
这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私家车主可能就此退出,在他们看来,共享自己的车和时间是时尚,偶尔为之打发一下闲暇时间交个朋友扩大社交圈还可以,但向政府部门申请相应的资格、甚至自己的车还要被强制安装各种装置,就尴尬了。这和他们的知识背景、社会地位、生活习惯也并不相符。
“新政”出台是进步,网约车合法也是好事。但私家车仍然是私家车,也还是“永远不允许当做专车运营”。对以私家车为主的网约车平台来说,车主零门槛加入的红利已经不复存在。就像失去了人口红利的中国制造业一样,如果不能尽快从“游击队”升级为“正规军”,反而有可能倒在“新政”之下。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