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教辅出版企业借道登陆资本市场
2018年,纸媒的寒冬延续。据统计,2018年1月1日起至少有12家报纸停刊休刊,为此冬日又添一丝冷意。
在一片哀鸿遍野中,教辅类报刊依旧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根据中国邮政2018上半年预订数据,除党政类报刊外,众多中小学学科教育、教学方面的报纸预定量名列前茅。
据统计, 中国目前公开发行的教辅类报刊有140多家,版本达3000多种,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情况却不多,这是为何?
“不像新媒体广告对纸媒收入的侵蚀,教辅类报刊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发行费,完全市场化运作,品牌和内容都需要看每一届学生和老师是否接受,不接受很快就会死。”一位教辅行业资深人士对蓝鲸教育说。
在这样情况下,教辅类报刊如何把现有用户进一步深化变现,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提高格局,才是目前这个行业必须思考的问题。蓝鲸教育近日与多位业内人士就此进行了交流。
身份转换:从内容商到服务商
互联网教育专家徐华表示,“教辅报纸的最大销售渠道在学校,而学校相对比较偏保守,教室和家庭的学习场景都很固定。所以传统纸质教辅质量过硬的话,受到打压可能性不会那么大。”
尽管教辅报纸、图书不会像大众图书、报纸一样受到数字出版的明显冲击,但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扩展的大势不可抵挡,传统教辅行业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渐进性影响。
“我们期望从传统的纯内容提供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在互联网经济中分一杯羹。从更深远的意义上来说,这也不失为增加目标客户群体黏性,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份额的一个有效举措。”《语文周报》副总编林娜对蓝鲸教育说。
当下,一部分教育纸媒已在市场导向下新增网站、APP等产品形态,同时和科技公司联手推出一系列多媒体产品,试图打造可读、可听、可视、可交互的全媒体教辅报纸。
山西师范大学旗下老牌英语辅导报纸《英语周报》先是与科大讯飞(002230.SZ)合资成立飞英数媒,又与沪江CCtalk战略合作,教学上整合资源与工具,学习上打造个性化解决方案。
负责《数学周报》新媒体业务的林雨对蓝鲸教育表示,不管载体怎么变,还是需要在几张薄薄的纸上做文章,让它含金量越来越高,二维码、视频入口、VR、AR都可以让报纸包含更多信息,给读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优势突破:百万客户资源如何变现
长年积累下来的稳定用户是教辅类报刊最为独特的资源。
“教辅图书和用户是一次性的接触,几乎没有后续的服务,但教辅报纸一年能跟用户见52次,常常连续订3年,贯穿整个中学就是6年保持关系。互联网企业能维持6年的用户也不多吧?如果能把他们导入线上,教辅报纸将在转型中脱颖而出。”林雨向蓝鲸教育介绍道。
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教辅类报刊的用户粘性,重在深挖用户需求,探索新媒体背景下的互动形式。
河北出版集团旗下北洋传媒控股的《语文周报》除了开发微信等新媒体,也在发展线下教育培训,以此发挥其突出的用户资源优势。除此之外,林雨提出,在线学情测评、举行在线答题比赛等产品的粘性也都较高。
另一方面,报刊的媒介属性也赋予教辅类报刊自有的内容优势。
教辅类报刊通过牵线搭桥,为中高考权威专家、学者和教师提供了沟通平台,让一线教师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命题变化。报社作为接触大量一手信息的研究机构,往往能够及时地将新动向、新成果展示给一线师生,对学习和备考做出方向性引领。
《语文周报》林娜表示,“在对当下的热点新闻事件甄别、筛选后, 我们一周一出的报纸比一年一版的教辅类图书能够更及时地传播最新资讯,也比网络媒体承载更多深入的、有启发的内容 。”
徐华也向蓝鲸教育指出,对于教辅类报刊来说,其内容的价值不可忽略。“加强练习这个环节可能会比教学环节有更多的价值,比如推出互联网题库产品等等。”
打破体制束缚:借助资本增强教育内容服务
以主办《读者》系列杂志闻名的读者传媒主要从事期刊和教材教辅等图书的出版发行业务。尽管读者传媒已在2015年上市,但它在新媒体领域的优势并不明显。重金布局的中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育平台、读者云图书馆至今未能在行业里产生影响力。有分析人士认为,国企身份是阻碍文化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
“传统企业在探究新媒体转型时,很多在体制上就被限制得动不了,因为它们的生态是闭合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英语周报》业内人士对蓝鲸教育表示。
实际上,目前各教辅类报社、杂志社都已从事业单位改制为国有企业单位。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已有多家教辅出版单位作为出版集团的成员登陆资本市场 。
2018年,《语文周报》或将随北洋传媒A股上市。林娜表示,相信北洋传媒上市后,《语文周报》会迎来新的发展,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推广、数字出版、多渠道盈利等方面会得到更多有力支持。
此外,也有地方国企把当地的教育类报刊集合设立新的机构。例如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就整合了《作文周刊》、《学英语》等近10家单位。天仁报业集团、山西师范大学等单位通过整合,旗下已形成教辅集团,产品由一个优势学科扩展为多个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