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减持、股份质押,昔日股王全通教育转型维艰
近日,全通教育发布2016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总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21.22%;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0.06%。其净利增速远不及营收。
今年2月份以来,昔日“股王”全通教育在资本市场便动作不断。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炽昌、林小雅共计减持1595万股;陈炽昌、林小雅再次质押股份,累计质押股份分别占其所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49.18%、32.84%;同时公司宣布进行一项重大资产重组,预计交易金额在40亿元至45亿元区间。
东方证券的一位分析师告诉蓝鲸教育,“一边减持,一边质押,这说明大股东套现的意愿比较强烈,总体上对上市公司不太看好。”
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则表示了不同的观点,她认为这属于正常现象,“很多上市公司大股东是民营企业老板,他们质押股权的比例相对较高,有些甚至会达到80%左右。”
从备受瞩目的昔日股王,到如今市场终归理性,全通教育在饱受质疑的同时,也走在了一条艰难的转型之路上。
减持股份,或为套现?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至今,有342家遭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减持股份数量为30.8亿股,减持套现市值约340亿元,减持套现金额超过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79家。
全通教育是少有的控股股东减持的教育公司。2月10日,全通教育公告称,其实际控制人陈炽昌、林小雅计划在今年2月16日至8月15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1901万股、500万股。2月17日,陈炽昌、林小雅已分别减持1100万股、495万股,合计1595万股,根据减持均价16.92元/股、16.64元/股计算,陈炽昌与林小雅分别套现1.86亿元与0.82亿元,两人合计套现2.68亿元。
但此前,全通教育于1月23日发布业绩预报,预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9.2亿元~10.5亿元,同比增长 110%~140%;预计实现净利润9395万元~1.21亿元,同比增长0%~30%。既然业绩向好,大股东信心得以加强,那么有什么理由会减持?
全通教育给出的原因是,陈炽昌减持股份一是拟与专业机构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用于投资;二是拟投资未来成长性较好,但目前尚存在较高风险的企业。
关于是否存在套现的可能性,上述证券分析师认为,“由于全通教育已经公告40~45亿的收购,目前正处于停盘状态,若收购成功,股价大概率会涨,那么,现在套现对他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全通教育宣布终止一次重大资产重组,这项重组预计交易金额在28亿元-40亿元区间。有媒体传言,这项重组涉及标的是新三板分豆教育,但一位知道内情的业内人士告诉蓝鲸教育,鉴于分豆教育自身的局限性,这项标的肯定不是分豆。
该证券分析师称,全通教育控股股东减持股份的原因在于,证监会未来要对大股东减持做严格规定,所以他们会考虑先做减持计划,以预防未来变数。
多次质押股份,只为输血
2月16日,全通教育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炽昌将其直接持有的 2750万股股份质押给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行,质押比例占公司总股本的4.34%。
2月28日,全通教育再次发布公告称,部分股份解除质押。至此,陈炽昌累计质押股份9799万股,占其所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 49.18%,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15.46%。
据蓝鲸教育梳理,自2014年A股上市以来,全通教育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陈炽昌、林小雅多次质押股份,为上市公司输血。
2014年11月,全通教育实际控制人陈炽昌、林小雅夫妇将二人持有的超过99%的股份质押;2015年11月,陈炽昌上将其持有的全通教育500万股质押给广东粤财信托有限公司,此番后,全通教育控股股东陈炽昌本人的股份再次基本全部质押。
当时,全通教育官方给出的回应是,质押获取资金的主要用途是基于公司围绕K12教育领域的整合布局考虑。大通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也曾分析称,陈炽昌质押股份实际上就是为了融资。
但付永翀同时表示,如果所得资金中的大部分是为了用于支持上市公司业务发展,一定程度上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其他融资渠道并不畅通,其融资能力值得关注。
艰难转型
无论是减持还是质押股份,一个绕不开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资金,用于投资教育标的,进行业务布局。
全通教育成立于2005年,原主营产品是校讯通,即中小学老师给学生家长发送短消息的平台。据全通教育财报,公司2010年到2013年的营业收入增长乏力,增长率呈递减趋势,分别为59.03%、42.15%、9.87%和10%。所以,其实自2014年1月上市后,全通教育便面临业务转型压力。
这或许也解释了,上市不久,陈炽昌便开始质押股份,以便迅速获得资金。
2015年,全通教育就没有停下买买买的脚步。为大力拓展渠道优势,投资了许多地方校讯通运营商,先后收购继教网、西安习悦100%股权,并收购河北皇典、杭州思讯、湖北音信、智园控股、广西慧谷等部分股权。
同时,全通教育进行业务转型,通过内部衍生或投资并购,开展E-SaaS业务、继续教育业务、学科升学业务等。到了2015年,其家校互动升级业务、E-SaaS业务、继续教育业务、学科升学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0.65%、24.46%、22.64%、2.22%。
据最新2016年业绩快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71亿元,同比增长121.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10.06%。公告称,这受益于双平台业务战略有序推进,其中EdSaaS业务收入增长逾180%。
但明显,其净利增速远不及营收,其原因或许在于推广教育信息化的成本不断上升。其财报显示,2016年全通教育EdSaaS业务由战略布局进入规模推广期,1-9月,全通教育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0亿元。
有业内人士告诉蓝鲸教育,全通教育投资并购的标的在业内并不十分优秀,这对于后续全通教育内部的业务协调与整合提出了很大考验。
其公告也曾指出,全通教育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随着公司业务的拓展以及投资并购的实施,公司的管理跨度越来越大,对公司在文化融合、资源整合、技术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
也许,对昔日“股王”全通教育而言,是当时的时代造就了它。
2014年7月牛市启动,大家开始需要寻找一些好的故事、公司与行业。2015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教育法律修改一揽子修正案(草案)》,草案明确指出将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教育便在此时引起了资本市场的注意;而且当时所有的市场都还喜欢讲平台的故事,大家期待着在线教育领域可能会出现一家平台公司,所以全通其实一定程度上是被时代所选出来的。
此后,股市走弱千股跌停,再加上全通受到了证监会问询,公司股价开始往下跌。到现在,市场上再没有人相信平台的故事,大家开始回过头来看业绩。
“现在大家都理性下来了,要看你到底能不能做出来业绩。”上述分析师说。那么,一直致力于用资本动作助力转型的全通教育能将教育业绩落到实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