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信息“灰产”玩家:你不认识我,但我知道你
继京东推出了“微笑快递面单”之后,10月14日,顺丰也正式上线“丰密面单”。与京东的微笑面单类似,“丰密面单”上无论是寄、收件人姓名、手机、地址等信息都被加密,只有几串加密代码。
多家快递企业采用“私密面单”,足以证明行业对用户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那么,我们的个人信息真的安全了吗?或者,那仅仅是我们的一厢情愿?
“对于我们来说,采用私密面单的快递企业就那几家,所以影响不大。”聊到这个话题,从事用户信息交易“行当”多年的李楠(化名)只是一哂置之。
对于他来说,现在快递业私密面单的普及率不高,所以“生意”影响不会很大。许多信息泄露的来源,或是因为用户个人的粗心大意,或是快递业“内鬼”的监守自盗,这种具有“科技含量”的面单或许真如他说的,对保护信息隐私的作用十分有限。
除了这部分采用隐私面单的快递企业之外,也有许多快递企业加强了内部管理,以求从根源上杜绝信息泄露,相关法规也严格的规定了快递运单的储存和销毁流程,但是种种监管约束下,为何依旧有大量的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
因为快递单上面的信息内容十分精准,市场需求旺盛……
收集的是快递单上的用户信息,做的是无本的买卖
“普通的信息每条10块钱;如果有购买产品信息的,可以卖到15块一条;如果是买品牌女装的,每条20元起步……”这是李楠每天忙碌的“工作”内容,信息分类、统计条目,谈价格,收钱。他手中的“商品”,主要来源就是我们弃之如履的快递单信息。
但是在四年前,李楠还是一家社区便利店的老板。而他的“转型”,竟是源于电商的火爆,“小区里的居民都在网上买东西,只有冷饮和急用的日用品才会到我店里买,一到冬天冷饮就不好卖,那时候就感觉做不下去了。”他说,那时很痛恨电商,实体店生意都被挤死了。但随后不久,他却在电商里发现了新的“商机”。
“小区很多上班族家里没人,所以没办法收快递,我就顺手帮帮忙。”李楠告诉懂懂笔记,几年前快递柜还没有兴起,上班族的快递有的寄放在小区保安亭,有的就是寄放在小卖部。
而一开始李楠并不愿意帮这个忙,“本来就对电商有意见,还把东西寄放在我这里,觉得好烦。”
无奈街坊邻居都是“熟人”,所以李楠也勉为其难帮忙收下快递,并且用一个本子记上了快递的单号、门牌号、姓名、手机,最后一栏是签收。 “寄放的快递多,所以怕搞混,或者搞丢了,就想着登记起来方便点。”他没有想到,这个习惯迎来了一个商机。
“有一天一个买东西的人进店看到我的本子,就问能不能卖给他。”李楠说,一开始他怕惹事,但禁不住那人的劝说,心想就当收快递的服务费吧,“所以我把本子卖给他了,至今我都清晰记得给了我300块钱。”
那个人还给李楠留了联系方式,让他以后有这种用户信息可以继续卖给他。李楠顿时发现,这是一门“无本生意”,只需付出点精力记录下快递信息就有收入。
“他说这些信息放在我这没用,但他们有用,能给电商企业做数据分析。”李楠与之交易了大概四五次之后,对方却不再找他了,“因为社区就这么千八百号人,而且年轻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来来去去都是那些重复信息。”
然而对于这门“生意”李楠显然是开窍了。他告诉懂懂笔记,当时每条用户信息算下来能卖五、六块钱,十瓶可乐也没有这么多利润呀。这个人不买了,是不是还会有别人需要?
是“买方”培育了“李楠”们,了解到信息就是价值,信息就是生产力。我们不在意的订餐单据、快递单据等往往随意一丢,就造就了一个小规模“灰产”的兴起。
精准营销的巨大需求,让信息“灰产”有利可图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受社区容量限制的李楠,将眼光瞄向了社区周围的商业大厦与高层住宅,以扩大他的“业务”范围。
“我不可能把小卖部开到大楼里面,所以只能靠翻垃圾,捡快递箱子来收集信息。”李楠说,这是最简单能够获取用户信息的办法了,每天晚上他都会把社区小卖部交给家人打理,然后到各幢大楼里的垃圾堆捡用户丢弃的快递箱和包装,把面单撕下来带走,“我有时候会带上几个小的快递箱子,因为那样保安会觉得我是捡破烂的,也不会拦着我。”
在大楼里捡到的快递箱子和面单,李楠将上面的信息一一整理了出来,再次联系了购买用户信息的那个人。并以每条8元的价格卖给了他。
李楠回忆,当时每个晚上大概能整理出来三四十条用户信息,所以能够有两三百块钱的收入,这个效益已经远远超过小卖部的利润了。“关键是没啥成本。”李楠强调。
然而有一天,他上网的时候在某分类信息网站上看到一条“收购”信息,发现他卖给老主顾的价格有些低了,所以他根据网上看到的联系方式联系了新买家。
“价格每条10块钱,信息越详细越值钱,能够分类出用户买的是什么产品的话,可以卖到15块。”李楠告诉懂懂笔记,对方的针对性比之前那个人强很多,有些购买了女装、化妆品、奢侈品的用户信息,还可以卖更高的价钱。
所以,李楠在“垃圾堆”里获取用户信息的工作又多了一项,那就是根据部分快递面单上显示的购买内容进行分门别类。
“买衣服的分一类,买化妆品的分一类,买手机的分一类,买数码产品的分一类,最后按照性别大致区分下。”他说,这样一来,不一样的分类信息就能卖出不同价格。曾经一度买品牌女装的用户信息非常值钱,“基本上都在20元以上。”
“听他(购买信息的人)说很多电商卖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针对性的做推广,买了秋装推冬装,买了衣服推裤子,买了裤子的推鞋子。”李楠告诉懂懂笔记,许多电商平台为了在营销和推广上更精准,所以会大量购买这类用户信息,其中时尚潮品最受买家欢迎,数码3C价格最低,“毕竟谁会为了卖个手机壳花费这么多钱买用户信息。而且3C配件利润也不高。”
更令李楠惊喜的是,许多剁手族的信息还受到一些普惠小贷机构的青睐,一些购买保健品和补品的信息,会被做保健品的机构看中。尽管他接触的只是几个买家,但是接触久了从对方的需求和沟通中可以看到,这些买家拥有很广泛的客户群体。“有一次听对方(买家)说,有的资料到民营小额贷款机构那,打电话经常一问一个准,多数都是缺钱花的主。”李楠表示,这一部分的信息比较值钱。
光是快递面单上的隐私信息,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许多行业为了做好精准营销,大量需要这些带有分类标签的用户个人信息,针对用户实际情况,推销相对精准的产品。
“如果知道用户经常买女装上衣,那我们推打底衫或者女裤的短信,她购买的可能性其实就大了很多。比起盲目的营销推广,这样更有效。”广州某品牌服装电商的主管小菊告诉透露,她们一个月花在购买“信息”上的费用就在十几、二十万,通常是联系几个大的“信息掮客”。但得益于客户信息的精准营销,与盲目的线上推广相比,在营销成本还是低了很多。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市场的需求,使得信息“灰产们”有利可图,从而更加变本加厉。
“灰产”多变,快递“内鬼”,让隐私泄露防不胜防
“因为是无本买卖,所以在圈里接触到的新人也渐渐多了。”李楠表示,随着对个人用户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他发现跟着他“翻垃圾”的人也多了起来,甚至有些是“团队”出动,一个街区、一个商业区(写字楼)会被划分区域,所以竞争也变得十分激烈,“有时候垃圾堆翻慢了就被别人扫空了。”
但最让他觉得头疼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
“很多人在收到快递之后,都把面单撕碎了,有用笔涂抹了,所以这一年来想找到完整的信息越来越难。”李楠说,自从有部分媒体报道快递信息遭泄露之后,很多用户都重视起来,用各种方法对个人信息进行了处理。
然而,这些举措并不能让“李楠们”就此收手,反而开发出获取用户信息的新渠道。
“除了那些‘马大哈’的面单可以收集之外,我们后来更多是从快递员那里买(信息)。”进入行业一年后的李楠也在转型,因为接触行当越深,就能知道里面更多的“玩法”。切入到快递行业,逐渐脱离了“捡垃圾”,李楠摸到了更多的门道。
年初媒体爆出有快递员违规出售带有用户信息的快递单,所以许多快递公司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快递面单也是统一回收统一销毁。但在快递的配送过程中,还是有十分“充裕”的机会,让“李楠”们收获用户信息。
“合作方式是快递员在派件的同时,会把面单上的信息拍下,用微信发来,按条结算。”李楠说,因为拍照花费的时间不多,都是在等待取件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操作,所以在利益驱动下部分快递员还是愿意合作的。每单付出1~2元,然后再进行分类,按照依旧“行业”价格卖出。这一来一回中间的“利润”,对于李楠来说也还是不错的。
“而且这一部分还不用(翻垃圾)那么繁琐,招几个人就可以直接录入和整理。”李楠直言,因为快递员每天收发的快递数量十分庞大,虽然每条信息的费用很低,但长此以往计算下来,对他们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而且是重复计算)。所以对有的快递员来说,这的确是不小的“增收”。
“那几家超大(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几乎不敢这么做,所以我们合作最多的都是中小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公司越小,他越愿意干这样的事。”李楠告诉懂懂笔记,快递公司的知名度和规模越小,快递员就越无所顾忌。所以这些中小公司的快递员更“好说话”。
无论快递企业如何严格监控快递面单的储存和销毁流程,在快递员派送的过程中总会有管理上的“空档期”,加上部分中小型快递企业的快递员流动性大,所以容易被“灰产”所利用。可以说,无论是怎样的监管,这些“内鬼”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隐私面单仍难普及,云数据或成信息泄露新隐患
如果说用户撕碎、涂抹快递面单上的信息,可以有效地避免像李楠那样的有心之徒“扒垃圾桶”,那么隐私面单的出现,应该就是防止快递人员监守自盗,掌握用户个人信息了。
当问及隐私面单是不是会让“生意”大受影响时,李楠摇头否认。在他看来,隐私面单的作用很有限,而且普及并不容易。
“早在京东推(微笑)面单的时候我们就留意过了,快递员是看不到完整的(用户)信息,只能用软件扫码后打电话。”不过李楠记得,他曾经问过一名快递员短期内这种隐私面单是否会在行业全面普及,快递员的回答非常斩钉截铁:不会。
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单单这个APP的开发费用,就不是所有的快递企业愿意承担或者说能够承担的。“而且这个面单改变了快递员的派送习惯,本身看一下就知道哪门哪户哪家人,现在都要用APP扫描看,所以他们希望省事,心理上很也抵制。”
此外,今年5月份宣布联合多家快递企业共同推动使用隐私面单的菜鸟网络就指出,隐私面单依托于电子面单和云打印技术,网购用户能否收到贴有隐私面单的快递,取决于商家是否安装云打印组件。所以对于电商卖家来说,隐私面单也是额外的一项支出,因此普及率堪忧。
部分快递企业不愿意投入,部分电商卖家不愿意投入,所以隐私面单在推动上的确依旧存在着不小的阻力。
“京东是实现了(隐私面单),顺丰也用上了,但以前我们比较少收集这两家的面单信息。”李楠分析,许多用户通过京东都是购买3C数码和家用电器为主;而商品通过顺丰派送的一般也是3C数码以及一些首饰和贵金属,这部分买家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主要的信息收集对象,“我们就关注服装、化妆品、箱包这些,网购这些很多都是用普通的快递公司。那些(用户信息)价值相对高一些。”
另外,李楠也透露,再隐私化的面单技术,总会有真实数据被储存在服务器或者云端,只要有人监管的环节,就不可能做到滴水不漏。用户的隐私信息没有绝对的安全,只是提高了获取用户信息的成本罢了。他这个层面的收集者能力有限,而更高层次的“信息掮客”总有办法。
“前年的双十一后,有高手把部分商家的CRM系统给破了,一部分买家信息被被拿出来在群里交易,一两年内都会很热销。这种数据被攻破的还不是一家两家,总有一部分有心人能够折腾这些大买卖。”李楠透露,除了这些卖家的CRM系统之外,某通快递的信息管理系统也被恶意破解,造成了大量的用户信息在圈里公开贩卖。
无论是电商卖家还是快递企业,都用了许多精力和成本维护客户信息,但一旦出现漏洞被利用,软件系统破解也就是瞬间的事情,更不用说是人祸造成的泄露,这些对于用户隐私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李楠对于隐私面单所涉及的数据系统的安全性并不看好,快递公司很难花大资金和精力去做数据安全。更何况那么多餐饮、电商、酒店、旅行社、教育培训机构……一旦一两个环节的用户数据泄露,甚至可以多维度勾勒出一个用户的画像,还会引发通过“撞库”获取更多用户信息的事件,“因为看到(数据)被破解的太多了,也倒卖过一些。”
【尾声】
信息“灰产”无孔不入,在快递业推动实名制之后,许多用户(机构)的信息陷入近乎“裸奔”的局面。加上市场对于精准的用户信息需求巨大,所以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信息收集贩卖的行为屡禁不止。捡垃圾的、快递员、灰产、电商、小贷机构、金融机构……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个体,构成了一连串的需求供应链。李楠所接触的快递行业只是冰山一角,缺乏相关的规范准则,跨地域,有法难依,用户维权困难,让信息“灰产”也有逐渐壮大之势。
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问题,并不仅仅要依靠用户重视,一张隐私面单的背后,还需要快递企业、电商企业、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动手”,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用户隐私泄露的可能性。
“除非成本太大,不然没有人能在利益面前不为所动。包括我,也可能包括你。”想起李楠在交流的最后说起的这句话,让人不寒而栗。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