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合伙人安征:“太赚钱、门槛低”是幼教产业的通病
根据国元证券团队测算,到2018年,整个幼教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209亿元。政策利好与消费升级双向驱动,千亿级别市场前景,使得幼教市场成为投资风口。
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上市公司选择直接投资幼教创业公司来拓展版图,例如2017年5月“凯叔讲故事”获得由新东方领投的9000万元B轮融资;嘉达早教、芝兰玉树等新三板早幼教公司或由硬件转向内容、或独立开发运营IP。而威创股份、秀强股份、长方集团等跨界上市公司,纷纷收购线下连锁幼儿园。其中以威创股份收购红缨教育与金色摇篮为幼教产业整合的典型案例。
但幼教行业的“蓝海期”还能持续多久?未来的幼教市场是“内容为王”还是“平台为王”?蓝鲸教育近期就一系列相关问题,与和君幼儿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安征进行了深入交流。
以下为安征口述,蓝鲸教育编辑整理。
因市场环境良好,而选择深入幼教赛道
选择幼教领域,是因为现在整个幼教市场的环境很不错。如今家长常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对于早、幼教版块, 随着家庭收入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大。
但中国的幼儿园还存在很大的教学水平问题。例如很多幼师虽然都持有幼师证,但实际上都是中专或高中毕业。而对于0-6岁的孩子而言,这是教育最关键的时期。从人的成长角度来讲,幼教是最为关键的阶段。 仅靠着中专或高中水平的幼师培育孩子,对其成长的帮助远远不够。
我从2013年开始接触幼教行业,四年之间整个行业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幼儿园的学费。2013年时我给一家幼儿园做管理咨询,这家综合资质中上水平的幼儿园学费那时只有1500元/月。而2016年,一所二线城市的普通的民办幼儿园学费已经达到2000元/月了。
这是因为,幼教产业的兴盛与家长的需求挂钩,而家长的需求则与其经济水平挂钩。 因此全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幼儿园品质的提升和价格的提高。
在上升型市场的吸引下,转型做幼教或正在转型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 但是上市公司在转型之前首先要完成内容重塑,包括企业及其高管的基因,管理层对幼教行业的认知,以及公司全新财务模型的打造。 抓住这些关键点,上市公司才可能成功。以威创为例,此前威创主业为数字拼接墙系统,如何才能转型教育?我们发现,数字拼接墙同样可以应用于教育装备领域,鉴于这样的共同性,威创后来转型进入幼教领域。威创目前进行幼儿园产业布局,包括收购,基于此才能延伸其他附加产业。
另外,一些新三板公司也在寻求向幼教转型,却问题频出。主业发展空间日趋萎缩,转型教育是正常之举。但是很多新三板公司自身资本运作能力相对匮乏, 它的成熟度与上市公司相比有所不足。这样的跨界与转型,可能会使得其管理层混淆了自身的战略选择。 如果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转型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优质内容才是未来幼教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在我个人看来,拥有优质内容的幼教公司未来发展会很不错。虽然目前幼教内容的差异化还不强,但随着 家长群体素质的提高,他们对早、幼教内容的理解程度将越来越高、识别能力将越来越强。这就要求幼教内容生产者打破同质化,做出自己的特色。
互联网技术是幼教行业的补充。它可以完善传统幼教,但不可能覆盖传统幼教。技术可以节省成本、加速传播,但解决不了幼教内容水平的问题;幼教最后还是会回归线下。 但如果幼教公司只做线上布局、不重视内容创造,其寿命不会长久——因为增长性不够。
以“凯叔讲故事”为例,虽然是互联网技术对幼教形式的一种创新,但并不代表这种模式会取代线下的传统幼教。如今很多早幼教APP的热度正在下降,也正是由“内容为王”的需求所导致。需要注意的是,单一团队内容产出总会走向枯竭,所以类似“得到”等APP用大V为平台带来流量,再用平台流量为更多小咖的长尾内容提供支撑。
此前,我曾为广州一家幼教公司做过企业咨询。这家公司最初主业是点读笔,经历了两轮融资之后,想向家校通方向发展。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内容优势,带动其平台类产品。但做内容和做平台的思维截然不同。做内容要深入、把内容壁垒加厚;做平台要烧钱,要增强用户粘性。所以这家公司在转型过程中,既耗费了大量精力与金钱研发平台产品,又放不下在内容上的投入;它想变成一家教育“内容+平台”公司。但是做了一阵子平台发现,内容才是其根本优势,于是迫不得已又重新转回到做内容上。它这就相当于走了一个弯路,等回到内容行业中,已经耽误了不少时间。
这家公司的老板希望借助互联网把自己的估值抬上去,可是从商业模式来看无疑是有冲突的。换句话说其研发的APP端、微信端的存在意义不大,只不过是一个内容的载体罢了。
教育从业者不要被互联网、VR等热词遮住双眼,技术最终还要服务于幼教。不要无味地加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花哨技术,实际却对受教育者没有太大用处;甚至还分散了受教育者的注意力。
我们投资一个项目,要明确被投公司能否满足其受众最真实的需求。如果这个标的做不到,或没有搞好内容研究、发现及探索,只是痴迷于商业模式的创新,那其结果一定不会太好。幼教公司发展壮大的关键就是转介绍率,也就是客群中这家公司的口碑。
当然,互联网思维中例如“迭代”、“用户为中心”等需要幼教公司借鉴。幼教公司需要不断优化迭代自己的产品,来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有的幼教公司资金充沛,可以烧钱做互联网平台;但大部分幼教公司还是要以内容为主。而在互联网时代更要学会“借势借力”,不是哪一家幼教公司都可耗巨资打造平台,但大家都有机会与平台方合作。
幼教市场的未来,将逐渐门槛化、规范化
现在幼教行业存在的通病就是太赚钱,而且入行门槛低。导致太多的民间资本跨界过来, 跨界者的职业素养、对教育业务的情怀,乃至对教育业务落地的理解,都良莠不齐。 小散弱的机构很多,其教学质量很难随着市场需求的发展而提升。
但幼教行业刚刚起步,客户的评判能力还仅基于口碑和眼见为实的评判方式,因此在区域内有一定名气的小散弱机构还有生存空间。所以就有了小散弱机构死不了,大机构还在高速发展的市场现状。
而这种市场现状不会持续太久。随着家长对幼教内容质量的把控水平越来越高,小散弱机构的生存空间势必会不断缩小。而大型幼教机构也会不断将旗下幼儿园产业,做本地化转型。在这种用户需求提高、大机构“入乡随俗”的环境压迫下,小散弱幼教机构将有可能被清出市场。而随着大机构在当地的幼儿园产业纷纷稳定后,幼教行业的盈利将规范化、入行门槛也就不断提高。而用脚投票的客群,未来将会受到品质更高的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