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互联网恐慌”,海尔、万科、华大基因们有绝招

蓝鲸TM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应对“互联网恐慌”,海尔、万科、华大基因们有绝招

我们陷入了互联网恐慌。罗振宇在他的跨年演讲中言之凿凿地谈到这句话。

很多大企业在转型“互联网+”时也有这样的担心。开了淘宝店、天猫店,开了微博、公众号,改版了网站,说着段子卖着萌,但情况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不难理解,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中国公司长期实施跟进战略,在公司设计及管理思想上,对美日欧亦步亦趋。但在狂飙突进40年之后,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互联网市场,大企业们回身一看,已找不到可以对标的公司。

海尔,全球最大的白电企业,与谁对标?

万科,全球最大的专业住宅开发商,与谁对标?

华大基因,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与谁对标?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对财经作家吴晓波说:“我们已经在全世界找不到对标公司了。”而海尔正在进行的转型,从组织架构、产品结构乃至研发体系上进行彻底开放型革命,在迄今的工业史上,还没有发生过。

吴晓波问张瑞敏,“你怎么看外界对你的改革的非议?”

据吴晓波回忆,当时张瑞敏眼眶陡然变红,厉声说,“如果我还在乎外界怎么看我,这场改革还搞得下去嘛?”

事后,吴晓波感慨,每一家失去了对标的大型中国公司,都无比叵测地奔跑在各自的宿命和道路上。正是在如此混沌而失控的大变革中,新的物种、新的中国管理思想和创新范式,会从你完全臆想不到的地方“自动”地诞生出来。

赋能个体、激活组织

成功的大企业虽然业务不同,基因不同,但是面对互联网转型时的抉择却是极为相似的——他们激发所有人的活力,本质上就是“赋能个体,激活组织”,而在工具层面往往从移动端切入,直达个体。

海尔:共创共赢,激活创造力

这些年来,海尔张瑞敏一直在强调“人单合一”这个理念——激活个体的活力,让他们不断连接用户。 最典型的就是,海尔内部把员工变成创业者,把企业变成创业平台,不仅有自己的员工,还有各种外部创客和社会资源。像这几年刚刚冒出来的“雷神”笔记本电脑其实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海尔在经过这几年的数字化转型之后,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产品服务化、渠道扁平化、制造柔性化。

海尔的组织转型甚至被写入了哈佛商学院,被视为世界制造业企业管理转型的案例。海尔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甚至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供应链资源进行生产、销售的预判。

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内外部的信息聚合。海尔把内部以及外部信息聚合起来的叫做信息交互平台,这个交互平台移动端就是iHaier。

海尔的转型过程中,iHaier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连接平台、交互分享的平台,帮助海尔连接了内部外部的人。用户的声音能够实时的传递到这个生态体系来,驱动每一个人直接面对用户,这个平台里,基层员工可以激发创意、互动讨论、随时沟通。

万科:高效连接

万科和海尔的需求并不一样。万科的员工,尤其地产的员工,基本上超过一半的人是在外面移动办公,所以对信息的及时传递、整理需求更大。

由于地产行业的特殊性,万科对于移动办公的需求非常旺盛。设计师需要和设计院协作,不能每天只坐在办公室里面;工程师要保证工地质量,需要到现场看实际情况;销售人员需要四处走动;客服人员更是需要到现场与客户接触。

应对“互联网恐慌”,海尔、万科、华大基因们有绝招

(万科微V消息界面截图)

万科内部的移动工作门户名为“万科微V”,用户数约为4万,日使用量超10000,周留存率为51%。其中,员工用得最多的是业务类型的订阅号,其次是企业通讯录,第三是轻应用。这其中包括万科邮箱、增值税开票信息、电话会议等。微V的订阅号还包括日报、内部招聘、销售日报等,所有信息一目了然。甚至里面还有“拼车”的应用,员工在不同城市出差时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匹配,成为企业内部的共享经济模式。

在万科看来,这正是能够将企业和员工、企业和客户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工具,是万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的工具。

华大基因:重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华大基因对于名为“iBGI”移动工作平台的定位是“轻松连接,效率工作”。2016年7月上线至今,移动审批从平均耗时2.1天缩减到1.4天;业务沟通从平均耗时0.5天缩减到1小时,效率提升了75%。通过工作汇报、审批、签到、会议等事务中提高了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提升效率只是最基本的及格线,最重要的作用是,iBGI还改善了华大基因员工之间的关系。过去大家只能在微信朋友圈发布动态,但是有了移动工作平台,工作上的信息、同事间的信息都能在iBGI上进行发布。

在华大徒步活动当天,有1101名员工参与了活动并在到达终点基因库后在手机上签到,员工纷纷在同事圈中发布状态,分享活动的照片,同事间的关系更加靠近,公司更具凝聚力。

专业移动工作平台正在成为激活组织利器

华为蓝军部潘少钦曾经提到,企业方向只能大致正确,而组织必须充满活力。在他的观点中,组织如果没有活力,企业高层很容易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而且中层基层员工没有纠错的空间。所以任正非之前也曾说过一句名言,要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

这种决策逻辑如今在很多公司都是如此。2016年8月,在360私有化媒体沟通会上,周鸿祎说,过去他需要以管理者、监督者的身份去对待旗下业务和部门。但这种管理会摊薄企业家自身的精力,也很难做到每项业务面面俱到。

当时老周问在座的媒体,“我老周懂互联网金融吗?”当时一位媒体记者小声说句“懂!”,老周听到这句话时,直截了当的说,“懂个屁!360让每个人都自我激励、自我驱动、自我设定目标提升企业运转效率。”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靠邮件、微信群或QQ群,显然无法承载企业数字化转型,达到激活组织的目标。

很多问题不能只通过一层又一层的邮件抄送来完成,也不能只用微信、QQ来解决。原因在于三点:

1、安全。人们日常使用的微信等工具在企业办公中缺乏保密性,对很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和证券金融公司来说,一旦信息泄密,背后的损失不可估量,真的出现信息泄密时,也很难追查;

2、效率。邮件效率已经不能满足即时通讯的需求。对于小团队来说,一个微信群、QQ群或许在群里吼一嗓子就能解决问题,但是对成千上万人的大中型企业来说,这种工作方式必然会降低协作效率。

3、合身。消费端的即时通信工具很难根据企业端的需求进行深度定制,以此来适应企业内部的种种特殊需求,很难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更没办法把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数据直观呈现在面前。

专业的移动工作平台,其意义就在于,通过连接和数字化,提高企业的效率,让个人更强大,组织被激活,让企业在自我驱动中前行。

从企业组织管理变革来看,专业的移动工作平台可以通过综合服务管理,帮助企业梳理内部流程,整合下游渠道代理商和上游供应商的服务力量,让内部外部线上线下统一调度。

从员工个人工作的角度来看,专业的移动工作平台可以通过对信息的整合、整理,流程的梳理,帮助员工更清晰的和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级进行沟通,一些审批流程也能缩短,可以帮助员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从员工个人生活的角度来看,专业的移动工作平台也能把员工的生活、工作界限理清楚,减轻员工的社交负担、心理负担,这对于企业提高凝聚力,管理人性化有重要作用。

这一切的做法,都是为了激发员工的活力,让员工在企业战略制定以及战略落地的过程之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


随意打赏

海尔互联网冰箱海尔互联网转型海尔互联网思维华大基因汪建华大基因海尔万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