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兔App之死:外企海龟,妄念太大,不接地气

蓝鲸TMT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赤兔App之死:外企海龟,妄念太大,不接地气

赤兔App快要死了,从2015年6月24上线到两年后的7月,ceo离职,这个App还没怎么推广就快要死了。这款App刚出来我就用了,但是太不接地气,我反馈的bug一年了都没改过来,结果今天再看新闻已经“缴械投降”,应该是快要下线了。

我看了下赤兔App在百度手助的下载量68万,很可怜的数字,估算下10%的转化率估计就几万个,这款顶着linkin的光环,顶着海龟各种背景高大上的ceo,从一出来就各种雄心壮志的在新闻上pr,结果出人意料,即将下线。

做为一个赤兔刚出来我就用过的产品,说说我对赤兔之死的感受。

产品名字一语成谶

首先说下产品名字就比较逗比,赤兔之死的故事估计大家早就知道,用这种故事或者成语做名字,结果结局大都如故事或者成语如此,我们可以想想曾经的打车软件——摇摇招车,初期进入共享打车领域的时候,一度领先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谁知不久的后来就宣告死亡。这个真和中国的成语遥遥无期谐音的打车App,其结局真成了遥遥无期。

赤兔App今天的结局,也真和中国的古典故事:赤兔之死相似。所以,不能不说外企本土化的想法,简直一语成谶啊,而且这种高度让我等互联网屌丝无法理解。

不重视App推广, KOL线下活动无法引流用户

其次,说到推广,从百度的下载量看,估计这款App就没怎么推广,因为两年多了,下载量还是68万,甚至连刷下下载量的工作估计都没做,这种对App推广工作都不屑于做的外企真是太有逼格了,可能他们觉得只要把李开复之类等一大群海龟拉过去,搞几场大型的线下活动,App的用户量就会火箭式的飞涨,可是他们忘记了,真正的职场人士大多都比较苦逼,每天做地铁挤来挤去,和那种高大上的东西太远,而相比脉脉就非常聪明,直接在北京地铁上投放广告,拉来了6000万用户。对App推广的不重视,导致了赤兔App不接地气,这个也就注定了今天的结局。

那么,赤兔App上线那么久,他们在干嘛?说说我接触到的,就是发pr和做活动,因为除了能看到两年前发到各种PR和近期的各种不好的报道,剩下的就是能经常看到赤兔的高管邀请各种高大上的海龟,比如李开复等做线下演讲,猜测是想通过职场高大上海龟kol引流,估计效果不怎么样,真正去听演讲的是慕名kol而去,下App有什么用,而互联网的追星可不是娱乐圈的追星,并不一定是kol用什么App粉丝就用什么App,可以看出这种kol引流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然,百度手助的下载量怎么才68万。

这种不接地气,不扎根真正职场人心的活动和沙龙,就像一群CEO在一块吹牛逼一样,对真正的职场人士和入门小白起不了任何作用。

再次,说说我对赤兔App运营的感受,这款App刚出来的时候,笔者就使用过,然后就发现了一个bug:就是加过的好友又会出现在未加好友里再让加一遍,当时反馈了一次,没人回,后来又反馈了一次,有人回说在处理,再后来我都快忘记这个bug了,估计过了几个月吧,又上去用,结果还是如此,这种效率真是太慢了,直到后来再也没用过,直到这次看到钛媒体的报道:CEO离职,向微信缴械投降。

对标微信,妄念太大

通过钛媒体对其的报道对其CEO的采访片段,我们可以看出一二。

“我从来不用微信”,就在一年以前,沈博阳还在媒体沟通会上这样简单粗暴的拒绝媒体朋友的加微信好友请求——在他看来,自己要挑战的,或许正是微信这一看似难以战胜的对手。“我觉得微信做的不好,如果想联系我,来赤兔加我。”沈博阳的执着让众人错愕,这个年代难道真的还有人可以拒绝微信,彻底不用这一市场占有率超过90%的王者产品吗?很明显,不管别人怎样,但沈博阳向来坚持如此。

可以看出CEO把赤兔的竞争对手定的很高,对标对手是微信。这个高度也真是太狂妄了,在中国敢把微信当对手的真没几个,甚至连市值几千亿美金的阿里巴巴都望而却步,可能是赤兔海龟团队的太高大上,根本不屑于微信这种App,甚至依托Linkin的背景,觉得可以秒杀一切,结果呢,不尽人意。

这种不能认真的面对中国本土国情,不真明白自身强弱和对手势力,狂傲的依靠自身的光环和牛逼的外企背景,痴心妄想藐视对手的外企产品,注定都是失败而归。

因为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不仅要明白规则,还要懂得在夹缝中生存发展,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不然一切都是死路一条,无论是外企,还是国企,只要一旦踏入中国的互联网世界,你都要摘掉身上的光环,更加接地气的去走中国互联网创业者走的路,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蓝鲸TMT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