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定价能让共享单车走向规范吗
近日,摩拜公司回复海淀法院司法建议的回复函被依法公开。摩拜在回复函中表示自己将重视社会职责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案。其中一条称将考虑推行按用户信用等级收费的措施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据媒体报道,若用户出现不文明用车行为,信用将降级并且价格翻倍,最终甚至可达到每30分钟100元的天价。
人们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1、摩拜此举是否合法合规,凭什么信用差一些的用户其服务价格就报得更贵?2、按信用等级收费就真的能有效规范用户行为吗?第1点有待于法律专家来解答,在此只对第2 点展开讨论。
共享单车之所以在很多城市成为公共资源之害,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共享单车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竞相非理性地过量投放,配套的维修维护保障却跟不上,导致超过了公共资源所能承载的负荷量;一些用户行为不够规范,随意违章停放,造成局部公共资源受损,影响公共利益和他人权益。
对于前者,我曾经提出了对共享单车收取公共资源占用费的建议,将过量投放的负外部性成本进行内部化处理。理论上来说,这种做法比较科学有效,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福利,而且社会管理成本最低。但针对公共资源收费有违大众固有思维认知,加上共享单车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质,因此话题比较敏感,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在共享单车堵城之际,各地相关监管部门不约而同地采取简单粗暴的市场总量限制办法,而且执行起来雷厉风行。尽管存在着不利于自由竞争、管理成本高等不少弊端,但总的来说对于解决过量投放问题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而违章乱停乱放共享单车的主要责任在于那些不太自觉的用户,共享单车企业则负次要的平台管理责任。由于共享单车产权不属于自己,违章者拍屁股就走,根本不担心交警部门和物业管理方面的处罚,也不理会共享单车有可能遭到遗失损坏。无须承担乱停乱放的后果,意味着违章者的犯错成本几乎为零,反过来又助长了违章停放的行为。因此我们甚至看到有人把共享单车直接停在马路中间的奇葩新闻。
按常规的方法,共享单车企业想要管理用户行为非常困难。不但用户违章行为举证难,通常还需要与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合作,事后的处理成本极高。
而这次摩拜提出的信用等级定价方法,则走了一条经济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新路子。根据用户的不同信用等级执行差异化价格,摩拜希望以此激励用户发生相应行为改变,从两个方面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
1、形成人为价格歧视,让信用差的用户知难而退
信用越差的用户骑行价格越高,这实际上人为形成了价格歧视,相当于提高了他们犯错的经济成本。以最高的半小时一百元来说,违章犯错一次的成本提高了近百倍。根据价格需求曲线,随着价格的快速上升,用户的需求会显现急剧下降的趋势。届时,大部分信用差的用户就会被迫放弃共享单车,而选择公交、打车甚至步行等解决方案,或者干脆自己买辆自行车。摩拜就可以将这些非目标用户逐渐过滤并排斥出去,从而减少乱停乱放的次数,达到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目的。
2、激励正常用户维持和提升信用等级,规范用车行为
对于多数用户来说,共享单车通常是长期的日常需求,一部分用户甚至可能是刚需,价格变化对用户的经济利益影响较大。由于价格的高低与信用好坏挂钩,为了保持现有的优惠价格,或者争取更好的价格,信用等级较好的用户就会自觉地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以维持或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级。这样一来,无形之中提高了意识和责任心,他们的骑行行为就会越来越规范,把无意识乱停放的概率降到最低。
简单地说,摩拜的差异化定价策略能筛选淘汰掉行为最恶劣的那批用户,同时又能让行为优秀的用户变得越来越好。实际上,半小时100元的处罚性价格并不会对普通用户造成负面影响,如同醉驾入刑一样我们无需对此感到担心害怕。因此,摩拜按信用等级实行差别定位的新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确实是一项有效的激励措施。试运行完善之后,值得共享单车全行业学习借鉴。
当然,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立场出发,这种做法也存在着一些值得警惕的问题。那就是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一定要透明公开,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比如说,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用车行为,出现多少次就会造成用户的信用等级下调,价格调动必须提前多少时间通知用户等,都必须在明文之中予以明确。同时还应该给消费者预留出申请复议的机制,可用来纠正系统可能产生的误判。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应有消费者代表(如消协)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参与,避免信用等级规则沦为企业一言堂,以确保用户的合法权益。
刊于《南方都市报》2018年2月23日版,网络首发百家号,略有调整增补
【作者介绍:蚂蚁虫,科技评论人,专栏作者。微信公众号:蚂蚁虫(miniant-cn)】
声明:本文内容和图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蓝鲸TMT网立场,转载需注明本文出处及原创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