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D盒子的前世新生(1):写给迷茫的创业者与投资人!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未标题-1

很多创业者以为发现OBD的机会是起了个大早,结果却没发现这个集市根本就看不见。此类发生在汽车后市场的故事太多了,以至于很多创业者急了,生怕自己做的OBD不是OBD。其实,OBD盒子市场的机会还是有的,但是对于那些半路出来的创业者来说,机会就相对较小了很多。BAT巨头可能还有机会,就看能否找到两个人。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八一八中国OBD盒子的前世今生。

90年代,在深圳和海南的开发热中,大量的走私车进入中国市场。各种走私方法都有,其中有一个匪夷所思的方法,就是把车身割开,然后当零配件或者废品报关进来,再焊接在一起。还有就是香港的各种黑车,这些车进来都需要重新拼装。在当时都是电气化汽车,电喷汽车类的没有维修资料,就是好不容易搞到都是英文的,90年代修理工有几个是高中毕业的?能看懂英文的绝对是香饽饽,一个月当时赚上万是轻松地事情,而大部分国人当时可是只有300元以下的收入。

在广西,有位严姓师傅是做汽车保修设备的,可以说是行业里为数不多的聪明人。他发现修车设备中,利润最大的是美国的Snapon 施耐宝红盒子——读取电喷汽车的故障码。这在当时要卖8万元一个,而且还有价无市。如果能把这个玩意搞定多好大的机会呀?全国当时近万家修理厂,一个厂一个就发财了。而在国内汽车保修设备进口的集散地之一的珠海,已经有人负责了施耐宝红盒的总代理,想要分这杯羹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恰好,当时在深圳碰到两位刘氏兄弟的老乡,他们在赛格这边做电脑生意。三人一起合计这个事情,于是请来当时清华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毕业的老乡合作搞开发,模仿红盒子。后来组成公司,经过两年的开发,产品于97年初步形成,名称叫电眼睛。

由于不同的汽车诊断接头不一样,美国开了全球汽车工程师Sae 会议,要求2000年必须统一诊断接口也就是OBD 2协议。一夜醒来,入不敷出,产品不稳定,功能不全,只能做简单的故障码读取及查询,不能读取数据流,更不用说Coding ()了。就在这个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公司内部员工吵着要散伙。最后通过协调商量,公司内部一分为三:严师傅主管修车业务,公司的产品经理邹总负责仪表业务,而刘氏兄弟则接手了大家开发的产品,并改名为元征电眼睛。

之后的故事就是,从元征电眼镜分离出深圳车博世(前身叫Auto Hunter 汽车猎手,作者曾参与公司发起并最终转让)、北京金奔腾两家公司。再后来,由于技术失控,汽车保修设备内部出了好几拨年轻力量,主要的就是北京天元晟业和深圳道通。以上列举的这些团队,在行业内都至少有10年经验,他们都是从零做起来的,基本没有投资资金前期介入。而元征也在董事长刘 氏大哥的管理下成功上市,取得资本上的突破,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由于之前的诊断业务主要是面向企业服务,得不到资本市场的关注。可是,自从汽车行业包装出车联网2C业务之后,各种拥有不同背景的团队都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包装各种OBD的概念与产品,吸引许多不懂OBD和汽车产业链的和投资汽车后市场O2O的投资人进入。最后落得全军覆没的结局。

出于行业培育和促进,行业内不断有人开始剖析OBD。剖析得出的结果令人失望,于是市场立即冷却,于是舆论又普遍认为OBD是没有价值的。从而使得,OBD的创业者都不敢承认自己做的是OBD项目。从而导致,深圳部分团队以5万元的价格廉价出卖OBD+GPS方案还包括后台小团队。这些状况更是加速了OBD车联网行业的崩溃。

在哀鸿遍野的现实背后,我们又发现了OBD所蕴藏的商业力量,这股力量的主要推动者正是拥有行业沉淀的元征。Golo 问世,股票翻两番,大面积征收土地开发园区,元征通过公司的业绩让惨淡的OBD市场迸发出了一股生气。尽管如此,在现实市场中,不管是曾、曾被贱卖的OBD方案,还是Launch 的产业生态链OBD,还是布局未来汽车产业链点上的腾讯路宝OBD其实都是没有真正被市场所接受和认可的。更不用说那些变相OBD概念的产品了,前装市场进不去,后装市场无法进。这里我们不免发问,OBD市场就只能这样了吗?OBD就仅仅只能算是小众市场吗?是否有必要2B做特种商业车队?这个,我们下回接着聊!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