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智能手表来袭,运动手环厂商如何生存
近几个月,对 可穿戴设备 厂商而言, 苹果 的 Apple Watch 智能手表就像悬于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苹果计划首批卖出500万块智能手表,而业内人士普遍预计,在苹果光环的笼罩下,将有许多应用开发者为Apple Watch开发运动健身类应用。
另一方面,基本款运动手环已呈现“廉价商品化”的趋势。例如, 小米 手环成为了近几个月许多公司年会的热门奖品,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这款手环的价格只有79元人民币,略高于10美元。
这种情况与过去一年的智能手机市场非常类似:苹果将占据高端市场,而在低端市场,中国厂商发起了激烈厮杀。那么对于可穿戴设备,尤其是运动手环市场的“ 三星 ”们,未来该何去何从?
跨界:在线健身/健身O2O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的报告,在运动手环市场, Fitbit 目前占据了约一半的份额。因此,在苹果和中国厂商的两面夹击之下,Fitbit将首当其冲。
Fitbit并未坐等苹果的来袭。本周有传闻称,Fitbit计划 收购 在线健身应用FitStar,从而开拓在线健身市场。FitStar邀请了多名明星级健身教练,通过其平台录制健身课视频,并提供收费的健身课程。
通过在线健身课程,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去锻炼。这适合没有足够时间定期参加运动,或是对身边健身房缺乏信任感的人群。另一方面,配合Fitbit运动手环及智能人体秤的数据,类似FitStar的服务可以更好地分析及判断用户的身体素质,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健身计划。实际上,FitStar已经开始了这样的尝试,而Fitbit可能的收购将带来进一步的整合。
未来,Fitbit甚至可以从在线健身进一步拓展至健身O2O。在硅谷,已有创业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例如,旧金山一家名为Fitmob的创业公司根据用户申请,让健身教练在办公室中、公园里,甚至广场上组织有氧训练和瑜伽等健身课程,并按次收费。如果配合Fitbit的用户数据,开展这样的健身O2O服务将会更容易。
开放:分享或出售数据
运动手环市场的另一家传统“巨头”Jawbone近期也消息频传。消息人士透露, 谷歌 正在与Jawbone进行战略投资谈判。而对谷歌而言,Jawbone最大的吸引力正是其用户数据。通过Jawbone,谷歌能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健康信息,打造更完善的用户资料档案,从而投放更具相关性的广告。
Jawbone本身也在加强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2013年,该公司挖来了LinkedIn前高级数据研究科学家莫妮卡·洛加蒂。Jawbone创始人侯赛因·拉赫曼当时表示,洛加蒂的加盟将加强Jawbone的数据挖掘能力,有助于将数据转化为有意义的个性化产品体验。
洛加蒂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去年,Jawbone发布了一份用户数据报告,列出了全球数十个大城市用户的睡眠与运动情况,其中包括中国的北京、上海和香港。
Jawbone也很愿意推动数据的互通。例如,Jawbone的数据目前已经与苹果 HealthKit 打通。通过这种方式,这些数据可以与其他健康数据进行整合,从而带来更大的价值。另一家热门运动追踪设备厂商Misfit也在这样做。近期,Misfit宣布将与健康管理平台BettrLife分享用户数据。
差异化:更强大的功能/时尚的设计
提到Misfit,许多人最直观的认识就是该公司设计精美的运动追踪设备Misfit Shine。与Fitbit和Jawbone样式简单的手环不同,这款产品更强调时尚感和设计感。去年11月,Misfit甚至与维多利亚的秘密合作,共同推出了粉色限量版的Misfit Shine,吸引爱美的人群。
如果希望通过运动追踪设备记录自己的运动状况,那么这种设备首先需要让用户愿意佩戴。美观而优雅的设计毫无疑问是鼓励用户佩戴的一个关键因素。这正是Misfit的差异化之处。
实际上,Fitbit也意识到了同质化的问题。不过,该公司的切入点并不是时尚的设计,而是更强大的运动追踪功能。Fitbit近期推出的Fitbit Surge介于智能手表和基本款运动手环之间。一方面,Fitbit Surge提供了GPS追踪和心率监控等高级功能,而另一方面,这款产品有着较长的电池续航时间,设计风格也更偏向于运动工具,而不是时尚配饰。
这些产品瞄准的目标用户都与Apple Watch和 Android Wear 手表有所不同。对于不希望花3、400美元购买智能手表,但在功能或时尚元素方面有所要求的人群,这些产品将会是不错的选择。
Jawbone、Fitbit和Misfit等厂商的产品已经在国内销售很长时间。而许多人亲身使用的经验表明,这些设备目前更多地被视为玩具,而难以在健康和健身领域带来更大的价值。苹果Apple Watch将于今年4月开售,这将迫使市面上的这些运动追踪设备厂商各出奇招,吸引更多用户,并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在“Apple Watch时代”,这些厂商能否继续生存,以及能否另辟蹊径找到新的发展模式,这将是智能手环行业未来值得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