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者 | 梧桐、王晔
编辑 | 陈彩娴
不久前,2021届 AAAS Fellow 名单出炉!
此次入选名单包括
564
名科学家、工程师或各科学学科的创新者,以表彰他们在科学事业中取得的科学和社会方面的杰出成就。
新一届AAAS Fellow包含来自学术机构、实验室、医院或医疗中心、博物馆、全球企业、非营利组织、研究所和政府机构等各个科学学科的杰出人士。
入选Fellow来自21个学科领域,包括农业、粮食与可再生资源、人类学、天文学、大气与水圈科学、生物科学、化学、教育、工程、地质与地理学、历史与哲学科学、产业科技、信息计算与通信、语言学与语言科学、医药科学、神经科学、药物科学、物理学、心理学、社会经济与政治科学、统计学等学科。
AI科技评论摘选出工程、科技和工程、信息计算与通信、神经科学、统计学等领域入选的14位华人Fellow 信息,
其中有来自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芮勇,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科学系教授宋洪军,
麻省理工学院
McGovern大脑研究所Poitras教授
冯国平
。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
“卷积神经网络之父”
、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也入选
信息、计算与通信学科
领域AAAS
Fellow。
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简称AAAS)
成立于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和工程学协会,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国际科技组织。现有265个分支机构和1000万成员。
“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DNA之父”沃森及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均为AAAS Fellow。AAAS Fellow是该学会给予会员的最高荣誉。
图注:从左到右分别为Irwin M. Jacobs, Ellen Ochoa, Steven Chu, Maria Mitchell, W.E.B. DuBois, Thomas Edison
美国科学促进会也是国际著名期刊《科学》的主办和出版方。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是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美国科学院首席执行官兼《科学》系列期刊执行出版人Sudip S. Parikh博士表示:“美国科学院很自豪地向这些人致敬,他们代表了科学事业所需要的前瞻性思维,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实现未来目标的期望。”
程佳瑞,普渡大学
程佳瑞,普渡大学工业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教授,领导可扩展微纳米制造实验室 (SMNML),于200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先进材料合成与加工,特别是0D-3D微/纳米结构的可扩展制造、激光物质相互作用和材料的机械/物理性能增强。应用领域包括能量传输、转换和存储、承载、生物医学、电气和光学设备。
程佳瑞还是IEEE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学会 (ASME) 研究员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Process副主编,以及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and Technology学科主编等。
Xiaoping Hu,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河滨分校
Xiaoping Hu,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生物工程教授兼主席以及高级神经成像中心主任
,
于198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医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他曾是明尼苏达大学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和埃默里大学Wallace H. Coulter生物医学工程联合系的教授、佐治亚研究联盟杰出成像学者。
Xiaoping Hu从事磁共振成像的开发和生物医学应用已有40年,曾撰写或合著了275篇同行评审的期刊文章,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20000次。他在功能MRI(fMRI)方面进行了广泛和开创性的工作。
Xiaoping Hu于2005年至2013年担任《医学磁共振》副主编,并于1994年至2004年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的副主编。他目前是Brain Connectivity的编辑,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的副主编,以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编辑委员会成员。他还是国际磁共振学会的会员,IEEE的会员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会员。
Xiuling Li,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Xiuling Li,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她于北京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博士学位,在加州理工学院和伊利诺伊大学担任博士后。
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电子、光子学和量子系统 (EPQS)、电磁与声学 (EA),研究重点是纳米结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
。
Xiuling Li曾发表160多篇期刊论文,拥有超过20项专利,在全球范围内发表了超过120场受邀讲座。
她通过使用创新的外延生长和纳米加工方法为一些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包括 III-N 和 Ga2O3 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金属辅助化学气相沉积 (MacEtch) 和应变诱导自卷膜 (S -RuM),以解决一直存在的减少微电子设备以及其他应用的尺寸、重量、功率和成本 (SWAP-C) 的需求。
Xiuling Li曾获得NSF CAREER 奖、DARPA 青年教师奖和 ONR 青年研究员奖。她还是 IEEE、美国物理学会 (APS)、光学学会 (OSA) 和美国国家发明家学院 (NAI) 的会士。
孟颖,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孟颖,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和材料科学教授、Zable Endowed 能源技术讲座教授。她于2005年获得新加坡-麻省理工联盟的微纳米系统先进材料专业博士学位,之后她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并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科学家。
她与能量存储和转换实验室 (LESC)小组成员共同专注于用于能量存储和转换的功能性纳米和微米级材料的研究,包括设计、合成、处理、先进可充电电池中储能材料的操作表征、钠离子电池新型插层材料以及用于电网大规模存储的先进液流电池。
孟颖曾撰写或合著了160 篇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她是电化学学会电池部门执行委员会的成员,也是《电源杂志》的技术编辑。她还曾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CAREER 奖(2011年)、UCSD 校长跨学科合作奖(2013年)、巴斯夫和大众汽车公司电化学科学奖(2014年)、电化学学会 CW Tobias Young Investigator 奖 (2016年)、IUMRS-Singapore Young科学家研究奖(2017年)、国际储能与创新联盟(ICESI)首届青年职业奖(2018年)、美国化学学会 ACS 应用材料与界面青年研究员奖(2018 年)和 Blavatnik 国家奖决赛入围者(2018 年)。
Evelyn Ning-Yi Wang,麻省理工学院
Evelyn Ning-Yi Wang,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授。她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在斯坦福大学获得机械工程系硕士和博士学位。
Evelyn Ning-Yi Wang在
微/纳米尺度传热和传质领域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她的研究项目结合了对微/纳米级热量和质量传输过程的基础研究和新型工程结构的开发,以创造热管理、能源和其他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她曾在权威期刊上发表了180多篇档案期刊论文。她的工作被认为是2016年《技术》杂志最大的清洁能源进展工作,也是2017年《技术评论》中的10项突破性技术,并获得2019年能源前沿研究中心十佳奖。她还获得2011年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青年研究员奖、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奖、2012年海军研究办公室青年研究员奖、2012年Bergles-Rohsenow青年研究员奖、2017年ASME Gustus L. Larson纪念奖、第八届Prince Sultan bin Abdulaziz国际奖等。
Huili Grace Xing,康奈尔大学
Huili Grace Xing,现任美国康奈尔大学特聘教授,工程学院副院长,电子和计算机工程系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特聘教授,fellow of APS, AAAS and IEEE。
从2004年到2014年,她就职于圣母大学。此前,她分别取得了北京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 理海大学材料科学硕士学位(1998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电机工程博士学位(2003年)。
她的研究重点是下一代电子材料和设备的基础工作,研究重点是III-V型氮化物,2-D晶体,氧化物半导体。最近研究多铁性材料,磁性和超导材料的开发:生长,电子和光电器件,尤其是材料性能与器件开发以及高性能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RF / THz器件,隧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电子器件,DUV发射器和存储器。
她曾获得AFOSR青年研究者奖,NSF职业奖和ISCS青年科学家奖。她是APS的会士。H因子70,期刊文章280+,会议文章120+,包括《自然》杂志,《物理评论快报》,《应用物理快报》,《电子设备快报》和IEDM等。
张晓明,
香港浸会大学
张晓明教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计算和理论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机器学习、数据科学、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和优化等,凭藉崭新且具启发性的研究享负盛名,并获授予多个专业名衔,包括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院士、国际工程技术学会(IET)会士和英国电脑学会(BCS)会士,列入2021年史丹福大学所发表的人工智能与图像处理专业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排名前1%。
截至目前,张晓明教授已在多份权威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逾250篇论文,并积极参与多家著名学术机构如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协会的工作。
芮勇
芮勇现任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是联想集团最高决策机构(LEC)成员,负责联想集团技术战略和研发方向的规划和制定,并领导联想研究院的工作。在加入联想之前,芮勇博士曾在微软工作 18 年,任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芮勇是欧洲科学院 (Academia Europaea) 外籍院士,国际计算机协会会士 (ACM Fellow),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 (IAPR Fellow),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 (SPIE Fellow), 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 (CCF Fellow) 和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 (CAAI Fellow)。
他曾获得了 2018 ACM SIGMM 技术成就奖,2017 ACM Trans. on Multimedia Computing, Communication and Applications (TOMM) Nicolas Georganas 最佳论文奖,2017 IEEE SMC Andrew P. Sage 最佳论文奖,2016 IEEE 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2016 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 最佳论文奖,2015 IEEE Trans. on Multimedia 和 2007 ACM Multimedia 最佳论文奖。被高引机构 Clarivate 科睿唯安评为 2018 年度 “高被引科学家 ",且连续三年入选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 (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计算机学科的前三名。
冯国平,
麻省理工学院
冯国平,现任麻省理工学院大脑与认知科学系McGovern大脑研究所Poitras教授, 美国国家人文和科学院院士。作为国际著名脑科学专家,致力于大脑神经突触、神经环路功能及精神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在自闭症,强迫症及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等的研究大大促进了人类对精神疾病的了解,并发现了新药开发的分子靶点。
1982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1986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1989-1995年在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攻读博士学位。1995-2000年在华盛顿大学师从著名生物学家Josh Sanes,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 年受聘于杜克大学,曾任美国杜克大学神经生物学系助理教授,终身副教授。
目前,,冯国平教授担任多项政府科研机构和科研基金会的科学顾问, 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美国神经学会以及John Merck基金会,并获得过多项科学荣誉奖,包括McKnight大脑神经疾病研究奖, 脑研究基金会的科学创新奖及Hartwell个人生物医学奖。
宋洪军,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宋洪军,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致力于进行变革性发现以揭示神经元表观基因组的意外动态和可塑性,以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功能。为了应对紧急的全球健康问题,他的团队及时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发病机理,机制和治疗方法。
1992年,宋洪军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1995年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蒲慕明教授。之后随导师蒲慕明一同转入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完成博士工作。1998年宋洪军在美国加州的萨克生物研究所跟随两位霍华德研究员做博士后研究,2002年与妻子明国莉一同进入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细胞工程研究所,同任神经病学与神经科学助理教授。
目前,两人联合署名发表在Cell、PNAS、Nat Neurosci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的研究论文目前已有超过100篇(pubmed 检索数据)。
许华曦,重庆医科大学
许华曦,现任重庆医科大学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脑科学与脑疾病研究院院长,AAAS Fellow。研究方向围绕阿尔茨海默病等脑疾病相关的神经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神经信号转导、神经突触毒性、神经免疫功能等。
1993年,获爱因斯坦医学院博士学位、1994-1998年在诺贝尔奖得主Greengard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3年任洛克菲勒大学助理教授,2003-2019年任Sanford Burnham Prebys医学研究所教授、神经科学部/计划主任、Jeanne & Gary Herberger讲席教授。
目前,许华曦为国际阿尔兹海默病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在国际学术杂志(SCI)发表论文180多篇,担任独立PI二十三年多,主持过数千万美元的科研经费项目;近两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重点项目的支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脑衰老机制及调控研究)首席科学家。
叶冰,
密歇根大学
叶冰,现任美国密歇根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顿贝克生命科学讲座教授和终身教授,主要从事神经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神经元轴突及树突发育的基因调控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获得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并于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作博士后研究。
多年来,叶冰主持、参与美国NIH课题等二十余项,在国际一类学术期刊Cell、Neuron等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曾被授予美国生物医学界的 Pew Scholar、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的Pathway to Independence 等奖项。兼任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评委;兼任Nature、Neuron、PNAS、Current Biology、Cell Reports、PLOS Biology、eLife 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Mingyao Li,
宾夕法尼亚大学
Mingyao Li ,现任宾夕法尼亚大学基因治疗项目的生物统计学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统计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她目前研究的中心主题是使用统计和计算方法来理解人类疾病相关组织中的细胞异质性,以表征不同细胞类型的基因表达多样性,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产生的数据,研究细胞状态转换的模式和各种细胞的串话,并将这些发现转化为临床应用。合作研究包括心脏代谢疾病和眼疾的遗传学研究。
2005年,获得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2006年加入生物统计学学院。
她也是基因组学和计算生物学(GCB)研究生项目的教员,并在沃顿商学院统计系担任二级职位。
Annie Qu
,
加利福尼亚大学尔湾分校
Annie Qu,现任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统计学系Chancellor’s Professor,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学博士,IMS和ASA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是解决与非结构化大规模数据有关的基本问题,开发机器学习的前沿统计方法和理论文本sentiment analysis、自动标记和摘要、推荐系统、张量成像数据和复杂的异构网络数据分析,从大量高维数据中提取基本信息的算法。
她的研究工作对生物医学研究、基因组研究、公共卫生研究以及社会和政治科学等诸多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加入加州大学尔湾分校之前,她是数据科学统计学的创始人教授,也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伊利诺伊统计办公室主任。她曾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LAS学院授予的Brad and Karen Smith Professorial Scholar, 2004-2009年荣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Career Award。
完整名单链接:
https://www.aaas.org/page/2021-fellows
由于微信公众号试行乱序推送,您可能不再能准时收到AI科技评论的推送。为了第一时间收到AI科技评论的报道, 请将“
AI科技评论
”设为
星标账号
,以及常点文末右下角的“
在看
”。
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版权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