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海兹曼、李斌论道:新一轮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与新造车,谁执牛耳?(上篇)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赵福全、海兹曼、李斌论道:新一轮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与新造车,谁执牛耳?(上篇)

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按:汽车产业正面临巨大变革,驱动来自新能源,来自互联网,来自自动驾驶技术与人工智能。这一变革所关乎的也已经不局限于汽车产业,而是整个移动出行领域乃至智慧城市建设。因此,要讨论汽车产业未来,也早已经不能停留在所谓“汽车圈”内的自说自话,产业在融合,其发展也需要多方参与、讨论与决策。

1 月 21 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产业领袖对话”,由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主持,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全球 CEO 发展大会联合主席龙永图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中国区总裁兼 CEO 海兹曼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围绕汽车产业新变局进行了讨论,两个多小时的谈话,信息量前所未有的密集,雷锋网对其内容进行了整理、编辑,分为上、下两篇发出,以下为上篇:

新一轮汽车革命

赵福全: 我们称今天是新一轮的汽车革命,那么首先就互动一下,如何理解新一轮汽车革命?

刘世锦: 我作为旁观者,最近也在观察汽车行业,我想到一个词,“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汽车产业的历史是要翻过去的,马上要发生全方位的变化,能源,新能源,汽油机不行了,柴油机不行了,电动车还有氢气等等各种各样的选择。开车呢,人不行了,机器开车,人工智能。

最近参加一个会议,让我受到一些冲击的是这样的说法,说无人驾驶技术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下来就是社会适应问题。前两天开会还有人说,这方面的变化会带来我们想象不到的一些情况,说 2030 年的某一天可能有这么一条新闻:某个城市,城市管理不当出问题了,居然有人开车上街了,是重大的不安全因素。

以后车的使用方式叫共享经济,现在不是叫共享单车吗,将来是共享汽车。我也听到一个报道,说将来如果共享以后,现在造出来的车,大概不到 20% 就够了。所以刚才一讲到传统车企,我就觉得有很大问题,因为将来不需要那么多车了。

另外是智能交通。最近一些互联网企业搞城市大脑,说是把整个城市都进行智力上的重新安排和协调。再想得远一点,现在叫物联世界,万物是要相连的,将来汽车和我们的办公地点、居住地点,和钓鱼台国宾馆(此次会议所在地),全是联系在一起的。汽车这个东西,今天早上我们从甲地到乙地可能是运载东西,将来可能是办公,也可能是旅馆,它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从这几个方面我就感觉到,不仅是汽车本身的变化,汽车行业的变化,我们过去讲汽车社会,将来应该说整个广义上的传统工业社会,都会带来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而且我们现在说变革,是非常朦胧的,到底会发生什么样的变革,放在 10 年、20 年以后看,现在的估计可能都是比较保守的。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看待这一场大变局,怎么来适应,这是我作为旁观者感觉到的。

龙永图: 我特别想讲一下当前的汽车革命,对汽车产业带来的深刻变化。过去谈汽车产业都是制造汽车的人在谈,当年我在入世谈判当中,制定整个谈判方案也好,之后和汽车行业的人对话也好,始终谈得不是非常愉快,主要是产业内部来谈自己的事,老是屁股指挥脑袋,从自己产业发展来谈。

而我们觉得,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来讲,搞产业的,搞汽车的,应该主要从汽车消费者和汽车对于整个社会、环境、能源的影响,这样一些高的、开阔的角度来讨论汽车。现在新一轮汽车革命出来以后,不可能只是由汽车巨头来讨论汽车产业了。

过去要谈汽车产业无非就是通用、大众、丰田这些大的汽车巨头在谈,中国不过也就是一汽、二汽加上一些小兄弟来谈,现在我非常高兴,突然之间像李斌这样一帮新造车势力闯进了汽车产业,这样的话,整个汽车产业的生态会发生重大变化,这是我最感兴趣的。自家人谈永远从自身角度出发,如果要谈汽车产业,以后环保部门或者其它部门都要来参与,这样会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汽车产业生态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刚才说,作为传统产业的最优秀代表,对于互联网还有其它行业的企业,一下子闯进你们长期经营的领地,你是什么感想,海兹曼先生说,我们不害怕。我觉得他这个讲话很有底气,我很赞成海兹曼先生的建议。过去跟汽车人谈,我觉得谈不过他们,因为他们太了解行业内部的事情,但是如果加进很多外来人来谈,那就不一定。

赵福全、海兹曼、李斌论道:新一轮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与新造车,谁执牛耳?(上篇) *全球 CEO 发展大会联合主席龙永图

赵福全: (赵福全教授对海兹曼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翻译总结) 海兹曼教授分享了大众在这方面的理解和战略布局。他认为,汽车产业确实在经历巨大转型期,传统车企曾经的优势受到挑战,但也面临巨大的机会。大众作为百年老店也会迎来这个挑战。

汽车电动化会成为主流,越来越走进千家万户,尤其人工智能将使汽车变得更加聪明。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大众在中国做了很多战略布局,也已经认识到,未来的汽车产业已经不是传统车企能够一家包揽天下的,而要跟合作伙伴一起合作。

大众在全球布了三个创新中心,下周周三(1 月 24 日)在北京要宣布。另外,大众也要对消费者做全方位的产品线布局,有短距离的、长距离的,有高成本的,有大车,也有小车,并且,要和合作伙伴一起投资 100 亿欧元运作中国市场。

(过去 10 个月,雷锋网团队在北京、上海、深圳、硅谷等地密集拜访数百家智能驾驶技术团队,经过了一手采访、调研和亲身体验,并用 2 个月时间梳理和筛选了 13 个关键细分领域近 100 家智能驾驶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公司,《中美智能驾驶白皮书》最终成稿。

我们希望通过这份白皮书向你全方位展现中美智能驾驶的市场现状、关键技术环节发展及落地情况,帮你深入了解产业机遇与挑战,提前看到未来 3 到 5 年自动驾驶产业链各个细分环节可能产生的机会和趋势。关于《中美智能驾驶白皮书》的更多详情,请查看链接: https://gair.leiphone.com/gair/product/s/12r12r12r 。)

李斌: 今天我们讲产业变局的时候先谈下产业的挑战。我 1996 年在大学里创业做互联网,2000 年开始做汽车网站,一直是做互联网。其实用赵老师的话说,我是汽车行业里最懂互联网的,互联网行业里最懂汽车的,这是你给我的话,你给我的广告语,过去的参与和观察角度,跟别人可能有区别。

和纯粹汽车行业相比,科技行业可能不太一样。我本身背景就是比较跨界,所以观察问题的角度可能还是有一些区别。怎么看所谓汽车行业 100 年的真正变局,简单来讲是三个方面:

第一,汽车行业本身肯定会发生很大变化。 先拿手机、通讯行业来举例。在 1980 年代之前,我们说电话,说的是 phone,到 1990 年代手机出现之后,说的是移动电话,2007 年之后,我们就只说智能手机。这个很有意思。就是现在说电话,你就觉得是指智能手机,肯定不是指功能机,更不是家里的电话。

在过去短短二三十年时间里,通讯产业发生很多变化,汽车行业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我觉得差不多就是这么一个关口。以前我们说车,然后是电动汽车,再过 10 年可能再长一点,我们说车就是智能电动车,这个已经毫无疑问,不需要说这个趋势有什么阻挡。

可以做设想,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自动驾驶,这个毫无疑问是用最尖端的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等之类的;另外一个 smart ,怎么理解?这个车要真正变成懂你的伙伴,变成移动生活空间。我觉得 smart 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指自动驾驶,还有是情感汽车,自行车都联网了,车还好意思不联网吗?所以我觉得 smart  EV 是唯一的方向。

什么混合动力,只是为了省油环保,用户不一定买单,但是 Smart  EV,因为 EV 架构最适合 smart ,不管是布局还是反应速度。因为电机反应速度是线性的,比汽油的反应速度天生要快好几百毫秒,这在自动驾驶时代非常重要,因为要算上传感器和计算反应速度,需要感知、分析、决策控制,所以还需要 200 毫秒。所以再过 10 年、20 年来看,就会像手机行业一样,Smart  EV 就等于车,一说车就是 Smart  EV,这是真正的一个变化。

第二,能源格局变化。 这里面区别是什么?电动车普及以后自然而然会带来环保,因为电清洁更容易一些,有清洁能源这个途径,但是它是一个分布式能源,电本身在全世界是更均衡的,有风电、有核电,实在不行,污染一点空气还有煤电,但是煤也变得越来越清洁,地热、潮汐能、水电等等之类,它没有那么大的分布不均匀性。

但是石化能源不一样,它分布在很少数的几个地方,因为分布的不均衡性,围绕石油的能源产业深刻影响了国际政治版图。在过去 100 多年时间里,世界历史基本上是一个能源争夺历史,能源争夺历史背后是什么,是石油分布,这个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包括经济政治。但是如果都用电就没这事了,Smart  EV 不依赖于石油,整个能源行业版图改了之后,国际政治都会有很大影响。

第三,用户体验变革。 这个其实是我更关注的,因为我们互联网的人,深刻理解一件事情:用户永远只会为好的体验买单。当然,公司要靠效率挣钱,但用户不管,大众的车好我就买大众,不一定非要买一汽,这跟爱不爱国没有关系,不要把帽子加那么高,谁的车好就买谁的。

但是用户体验随着时间推移会变化,假设今天我们说在网上这样买东西,汇款要去银行办汇款排队,收东西要去邮局,如果东西坏了,要自己去京东北京亦庄服务中心换......如果这样,电商能搞起来吗?不可能搞起来。京东其实 07 年才真正开始做电商,到现在也就 10 年时间。

那么汽车行业今天的问题是什么?汽车品牌并不对汽车用户体验负总体责任。它的行业布局是在过去 100 多年时间形成的,那个时候没有互联网,更没有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就是各管一摊,加油去加油站,是中石化、中石油,那么多保险公司自己去挑吧,北京大众、奥迪的 4S 店加起来有几十家,把价格搞清楚也不容易......总之,它是这么一个布局,没有人对用户体验负总体责任,这个我们就不提别的像 Uber 这样的模式。

用户体验变革就是 3.0 的汽车公司,这是我 2012 年想清楚的一件事情。现在的汽车公司总是能够跟上技术变化,没准做得更好,但是真正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打破现有架构,重构一套用户服务体系,对他们来说是很难的。也许技术含量没有那么高,但是需要的决心非常大,用户体验也会有很大变化。所以我认为,车本身会变化,能源就不用说,用户体验会进化到 3.0 时代。这是我的展望。

赵福全、海兹曼、李斌论道:新一轮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与新造车,谁执牛耳?(上篇) *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龙永图: 我在网上看见互联网巨头马化腾的话,他说新一轮汽车革命中,传统汽车产业依然是主角,互联网技术和其它一些新技术企业只能起辅助和服务作用,也就是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不知道李总是不是赞同马化腾这个判断?

李斌: 这个问题确实问得比较尖锐,腾讯是我们的创始股东,还不是一般的股东。我认为他这个话从两个角度去看,第一,确确实实,汽车的复杂程度,制造就先不说,特别是供应链与质量的难度和壁垒是非常高的,包括资金需求等等之类。当然大众做得非常成功,在中国有非常大份额,差不多 10% 多一点。

因为天然有这样的壁垒,所以我同意在很长时间内, 至少 10 年、20 年内,从市场份额来讲,现有的汽车公司还是主流。 这和手机行业肯定是不一样的,因为手机迭代周期更短,进入门槛更低。这点我完全同意马化腾的观点,这是毫无疑问的。

我们虽然是一个新公司,但目前为止我们才卖了 6 辆车,然后,我们现在的订单已经很多了。那 6 辆车也都比较贵,148 万美金。毫无疑问,在整个汽车保有量和销量里面,这什么都不是,但是我觉得种子种下去它会长的。

另一方面,整个产业的附加值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什么?smart 这部分,决定车的代际差别的已经不是简单的悬架、发动机,而可能是芯片、软件、数据、传感器,这些东西的附加值到底在谁手上?

马化腾说这个话,可能是从另外的角度,在制造和躯体方面,现在的汽车公司可能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占主流,但是灵魂和智慧到底在哪,我觉得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总体来讲,这个话可能说的稍稍有点狂妄,不管时间有多长,公司总是被超越的,公司只是用来被新公司超越的,或者不一定是他自己,对吧。比如我们现在和长安、广汽也有合作,合创了两个新公司,这些也都是一些新思考,新公司和现有公司的关系,和江淮我们也有很多合作。所以我觉得它不是一个对立关系。

刘世锦: 刚才讲的大变局,变的是什么?新能源、人工智能、共享网络等等这些。未来的 SEV 里面,这一块是新东西,将来是附加价值最高的东西。谁将来在汽车市场上占主导地位?谁成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市场就生产这么多,关键是谁能够把新东西抓住。不是传统车企还是新车企,是谁先觉醒起得早。

刚才听了大众的布局之后,我觉得大众是不会落后的,但车企行业不是这样。有些最先是抵制,觉得你还早,不一定比我强,顽强守护阵地,还有企业是来了就慢慢适应,最后节节败退,还有就是站得高看得远,醒得早起得也早,我是老企业,但是我占据新高地,我看大众是有这样的意思。

最后的格局是什么呢?我不同意老汽车阵营和新汽车阵营(的划分)。有一些老的变成新阵营,新的也不一定都能起来,有些方向不对,用力不对,也不能排除有些就是赶时髦和潮流。最后大格局在那,谁把那个东西掌握住,把真的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东西占住了,他就成为主流。

不要想得太长,这个东西的临界点,比如说无人驾驶技术,我听的意思就是很快就要普及了,这有可能。新能源现在看起来也有普及的意思,一旦过了这个坎,大规模普及以后,这个格局会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 10 年这个单位可能长了一点,一两年可能就会发生变化,关键是那个节点。我觉得那个节点越来越近了。

我看德国大众还有蔚来汽车,听他们的意思是他们已经站在前面去了。

龙永图: 刚才听李总的讲话,他也基本承认马化腾的观点,在这一轮汽车革命中,传统制造企业还是主角,但他是否也隐含一点,如果把汽车产业当成蛋糕,做蛋糕的主要角色还是传统企业,但是利润可能很大部分给了新汽车企业。

我觉得这倒是一件好事情,汽车蛋糕做大了,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也未必会感到很担忧,因为产品越来越 smart ,过去可能只拿来做代步的消费者,会大大扩大对蔚来汽车这种新消费品的渴望,变成它的新消费者,我觉得这个蛋糕会做大的。作为传统企业,刚才海兹曼先生说不担心,我觉得你们可能更要考虑到的是像大众、丰田、通用这些传统大汽车产业,他们的资金和技术积淀非常丰厚,他们就不能搞出一个互联网企业来?我想未必不会。

所以,传统汽车企业和新汽车制造势力会融合,边界会慢慢模糊起来,可能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况且汽车以后可能不叫汽车,因为这个产业链太长了。

赵福全: 现在是叫移动出行了。

龙永图: 我特别想问一下海兹曼先生,现在中国一年大概造 2900 万辆汽车,5 年以后,你觉得电动汽车在中国大概会生产到多少辆,5 年以后全球会造多少辆,中国电动汽车所占比例,以及电动汽车在全球产业当中所占比例,哪个会增长更快一点?

赵福全: (赵福全教授对海兹曼教授的发言进行了翻译总结) 海兹曼非常认同李斌讲的,智慧电动车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在客户体验服务上。

同时,他觉得,未来电动车要发展,充电设施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个问题不解决,电动车难以有大突破。反过来,充电过程中客户也需要充电以外的体验,这些我们是不是都考虑到了?比如充电过程中,用户到哪喝咖啡,可不可以预约充电,充电修理等问题。

最后,他回答龙部长的问题,2025 年,大众在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要不输给传统内燃机。

赵福全、海兹曼、李斌论道:新一轮汽车革命,传统车企与新造车,谁执牛耳?(上篇)

随意打赏

蔚来汽车 互联网造车蔚来汽车李斌蔚来李斌谁执牛耳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