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找房:在云上寻找“降本增效”这两年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居住领域,一个最需要效率的行业

房地产领域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为了更稳健地穿越周期,这两年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的“提质增效”的引擎开到了最大马力。

如何进一步优化企业内部的数字化成本开支?作为贝壳云技术中心系统研发部高级经理的杨菁伟,彼时,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并无悬念:业界已普遍达成共识——走向云端是关键路径,且诸多成功案例已经证实,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上云确实能够有效降低成本。

贝壳找房:在云上寻找“降本增效”这两年

图注:贝壳云技术中心系统研发部高级经理杨菁伟

原因在于,上云之后,企业无须再投入大量初期资本购买硬件设备及建设数据中心,而是根据实际使用的云服务和资源量付费;同时,凭借云平台出色的资源共享与虚拟化技术,可大幅提升资源利用率,避免浪费;另外,云服务自带的自动化管理工具亦有助于压低运维成本。

为此,杨菁伟对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表示:“2022年,我们决定重启云原生与容器化的战略部署。”

不过,在云环境中应用容器化的方法,就如同烹饪,有不同的策略,第一种策略是自建厨房,在云平台上租赁虚拟主机,如腾讯云CVM。这就像购置齐全的厨房设施,随后亲自动手搭建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细调控。

另一种则是选择享用“五星级自助餐厅”的服务,以腾讯云的TKE为例,它能提供了全套的Kubernetes托管服务,相当于专业厨师团队为你打造了一个高效运转的“厨房”。在这个“云厨房”中,你可以轻松享用一站式集群解决方案,并拥有丰富的开发者工具等资源,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快速调配出最适合的技术配置方案。

企业在面临降本增效的关键抉择时,是否直接采用成熟的云厂商容器产品替代自主研发?不同的企业会有不同答案。

容器化实践:联手or自研,如何最优降本增效?

2022年,贝壳找房选择携手腾讯云,并基于腾讯云的容器产品TKE,来推动自身的云原生与容器化进程。

对于具体的效果,杨菁伟举例说,假如贝壳找房2023年初设定的全年点击流量预期为300亿次,然而年末的实际流量增长了10%,但服务器投入却仅只增加了4万核,相较于预期减少1万核服务器的算力供应,即使在流量增长的情况下仍实现了成本的有效控制。

“这一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想。”杨菁伟如是说,早在2020年,他们曾试图在云上自建并管理Kubernetes集群,由于业务发展迅猛,许多迁移和升级任务被迫暂停。

直至2022年,贝壳找房重拾云原生和容器化技术的研究,经过对比,最终选择了和腾讯云合作。

此次合作中,贝壳找房量化出了两个重要的资源利用率标准:维持在40%以上以保证成本下降,同时不超过60%以防节点稳定性受影响。

“当时我的心里是心存疑虑,心里打鼓的,腾讯云能否充分理解和适应贝壳找房的具体业务场景,并作出相应的调度器优化。”杨菁伟对雷峰网说道。

在与 TKE 团队深入交流后了解到,TKE 原生节点本身就可以通过调度时和运行时水位线来控制节点的真实利用率,让集群中的节点利用率保持在较高水位上,并保障节点稳定。 不过实际落地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与预期不符的现象,好在 TKE 团队和我们保持密切沟通,深入了解贝壳的业务情况和使用场景后,做了个性化的参数调整及优化,最终这一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近期,Gartner在其发布的《Voice of the Customer for Container Management》报告中,基于用户的反馈,选出了全球八家顶尖的容器管理厂商,腾讯云容器产品TKE凭借出色的产品能力、销售体验、部署经验和售后支持,在亚太区被评为“卓越表现者”(Strong Performer)。

腾讯云能够在容器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和腾讯的技术战略密不可分。自2018年腾讯启动整体战略升级以来,明确了“开源协同”和“自研上云”两大技术战略。其中,在自研上云领域明确提出基于容器,微服务和CICD等云原生技术来构建面向未来的技术架构。

通过自研上云,腾讯云TKE的落地规模已经超过5000万核,累计为腾讯节省数十亿元成本。截至目前,腾讯云的TKE平台拥有国内最大规模的Kubernetes集群,以及最为领先的在离线混部技术,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容器化实践。

除了支撑集团内部业务全面上云,腾讯云容器产品还服务小红书、快手、招行、银联、富途、作业帮、荣耀等数十万家客户,覆盖电商、游戏、金融、教育、政务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

云原生转型之惑:为何企业渗透率仅停留在半壁江山?

尽管云原生和容器化技术有望显著降低成本,但大型企业内部容器化的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据腾讯云以及一些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目前大型企业容器技术渗透率仅为45%-50%,这一数字并不算高。

谈及企业对云原生技术的迟疑与推广进度滞后的原因,腾讯云serverless容器产品负责人韩沛认为,开启云原生架构转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它不仅牵涉到容器化技术本身,还需关注其它一些关键技术以及业务改造投入。整个迁移周期可能相当漫长,并伴随高昂的成本投入。

“缺乏坚定决心与明晰战略规划的企业,很可能在过程中遭遇挫折,从而导致项目进展受阻甚至无法启动。”

与此同时,杨菁伟在亲身经历两年云原生架构改革的过程中强调,企业若要稳健推行云原生,需警惕以下潜在挑战:

首要问题是确保应用稳定性、业务连续性和环境一致性。

就像驾驶一艘庞大的航船穿越风暴,进行大规模应用迁移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保障航行的稳定性、连贯性和航线的精准性。我们不能期待瞬间完成全部转变,而是应当采取类似分段航行的策略,先把一小部分货物转移到新的船只,再逐步将更多货物转移过去,直到全部转移完毕。

大规模应用迁移也是一样,并非简单的一步到位,而是采用分阶段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将流量从10%过渡到100%,在此过程中,要在新旧系统间保持实时同步,以备在新系统遇到不稳定状况时,能够安全回滚至原有系统,确保转型旅程的稳妥可靠。

其次,企业在成本估算方面应具有长远视角。

任何技术改造短期内必然带来成本增加,这一点无可回避。但在收获成果之前,成本飙升的局面往往会让决策者们倍感压力。如何向上级准确汇报,获得理解和支持,坚持推动项目进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着手云原生改造前,企业务必要进行全面、深入的长期价值和收益评估。

当前,粗暴精简成本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的应急措施。要实现真正的提质增效,企业应当从根本上入手,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转载须知 。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