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Nick:很难靠3D打印来盈利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Nick Starno

Nick Starno并不是一个我们喜闻乐见的外国人。他并不健谈,没有显得特别有激情,也不会在谈话中很认真地盯着你的眼睛——就是那种对自己的想法坚信不移(至少表现如此)的状态。这或许与他最近几年的经历有关。

Nick是知名3D打印公司Makerbot聘用的第一位工程师,他于2012年来到深圳,因为“这里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所要的各类零件”,他最近一段时间在做的一个形类打印机的机器人,其零件差不多都是在一两天内弄到的。在为Makerbot继续工作了几个月后,就开始做自己的事。此后的两年左右时间里,他基本只在做自己的项目,从结果上看,不算成功。

离开了Makerbot后,他工作的重点还是围绕着3D打印。他告诉硬创邦,也曾想自己开发一个 3d打印机 ,上 Kickstarter 这样的 众筹 平台集资,但这对他一个人来说,工作量实在太大了。后来他将项目缩小为开发3D打印机部件,主要有挤压机(Extruder)等,他还为此开了一个网站,出售自己的产品,但效果不佳,最后只得关闭。这段经历让Nick破费不少,他突然明白,自己也是要挣钱养家的。

他在领英的个人介绍中有这么一句:

creating tools that enable everyday individuals to design and develop their many ideas.

大意是说,开发能帮每个个体实现想法的工具。这一愿景的进展没有如期,所以最近一年左右,他开始让自己来帮别人实现想法。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帮一些初创公司开发产品,主要是原型设计。他最为擅长的是机械设计及结构,能快速发现各部件之间的组合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产品的哪一部分又最容易损坏。他曾帮过Spark(已更名为Particle)团队开发过WiFi模块,最近则服务于一家深圳的机械臂公司(不方便透露名称),做机械结构设计上的工作。另外,他还担任国外硬件加速器Hax在深圳的技术导师。

无论Nick想开发的工具是什么样的(基本上应该与3D打印机有关),似乎都不太可能成为明星级的消费类产品。在采访中,他多次提到了小批量制造(Low Volume Manufacturing)与定制化(customized),而这往往意味着“小而美”,以及不会有太多的需求。

Nick告诉硬创邦,他在家里设有一个工作间(workshop),自己的小项目都在那里完成。虽然3D打印机的开发并不顺利,但他还是设法做出了几台,卖给了一些感兴趣的人,他工作的Hax有一台,还有一台在香港的某创客空间。他也很确信,像3D打印那样的定制化制造,会成为未来的趋势。在他的想像中,未来的3D打印会是这样:每个城市都有3D打印中心,它们由技术人员进行维护,而普通用户想要的任何定制化产品都可以在那里得到。

不过现实是,“你很难靠3D打印来盈利”,他这样告诉硬创邦,所以他如上文所说在接“私活”。就连他曾供职过的Makerbot,也在今年上半年宣布裁员20%。Autodesk的CEO也曾说,3D打印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在家用领域)被夸大了,没有那么多人需要它,而这种盲目的狂热还会对这一技术产生反噬。

Nick没有否定这种观点,他也认为现在的技术在实用性和便利性上,确实无法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由于这种落差,不少消费者对3D打印产生了误解。而且乔帮主也认为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的需求,那是否有那么多人会想要定制化呢?Nick的看法是,普通人没有这么想,是因为技术还很复杂,如果它足够简单,他们会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只是技术的成熟还需要一段时间,而这也就成了他的妥协,谁让3D打印还不能让他赚到钱。

所以,Nick也在过去的几年间接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不同领域的项目,期间会不定期出现在Hax任导师,接触过约 三四十只硬件团队。在采访中,他还告诉硬创邦,成功的团队必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 Simple(简单)

Simple在这里可以理解为Easy to Manufacturer。深圳具有世界上最齐全最方便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华强北,同样具有众多不同服务的小批量生产厂家,这样的先天条件为团队产品成型提供非常便捷的有利条件,充分利用这个条件的前提就需要团队的产品符合一个特性——易于生产。Nick称,很多国外团队都期待着带着一个原型(Prototype)来到华强北就可以进行大批量生产,然而这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产品本身的设计具有“易于生产”的特性。

产品要做减法,才能做到“Simple”。Nick认为,不一定每一个3D打印机厂商都需要做一台完整的设备,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定制化服务,小批量生产同样也是需求之一,这样就要求更加细分的产品。比方说他正在做的一款“机器人”,是在3D打印机平台上的一个部件,这样的产品定位更适合小型灵活的团队。

- Fast (快速)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快,既是团队的优势,也是产品的优势。Nick认为,产品的快速迭代有助于团队的不断改进,在美国或者其他地方都会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周期,而且成本会比较高,但是在深圳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改进跟迭代,在持续的产品迭代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产品。一般硬件团队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来进行初代产品设计,进入生产阶段之后大概需要一个月来设计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

- Organized(条理性)

对于团队的执行,Nick认为Organized(条理性)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举一个例子,一个有条理的团队,会仔细地校对生产之前的所有细节,从元器件的购置(淘宝、华强北、或者任何途径),到器件的切割组装,都需要非常仔细地校对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做出一个(至少一个)“黄金原型(Golden Sample)”,这样的产品原型在交予工厂进行批量制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种种意想不到的问题。

- Different Personality(多重人格)

有趣的一点是,Nick认为团队里面最好有不同属性的成员进行合作,比方说商务、市场、运营、技术各个方面,而不是整个团队都是工程师。工程师为主,是目前很多团队的特点,这令我想起一个国内的知名 智能自行车 团队,其创始人在一次活动上就非常自豪声称该团队的一个优势就是团队的成员都是工程师。目前这个团队已经成功辜负了忠实用户对他们产品的期待。

作为曾经指导了Kickstarter爆款Helois等产品的Makerbot工程师,Nick现在即将加入一个深圳的机器人机械臂团队,或许会用到上面的经验。

硬创邦问他,是否想过再回到公司去工作。他并没有否定这种可能,只是希望能做真正有趣的事。他称在Makerbot时的工作总能让他全情投入,因为“能感觉到所做的事会改变世界。当时了解3D打印的人并不多,我刚到中国的时候,总有人问3D打印是什么,现在不一样了”。而那时的Makerbot也还没到要裁员的地步。

硬创邦又问他,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创客。宽泛来说,只要是愿意动手,有DIY精神的人都可以被称为创客。但他的回答是,自己是一个工程师。他表示,创客一词已经被用滥了,很多人用它只是因为听起来很时尚很酷,他并不想用这个词形容自己。不过这个词还包括了一些理想主义的成分,代表了无拘束的精神,但这与Nick现在的状态有所出入。或许当他实现了目标,会愿意称自己为创客吧。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