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庭本周锋闻:简易VR眼镜来袭,大佬玩起虚拟现实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刚刚 过去的一周,北京有两场重要的发布会——来自互联网的两家超级大佬,也分别是手机和搜索上的千年老二。宅客君关注的焦点在于三星推出的虚拟现实眼镜Gear VR,以及百度的新品BaiduEye。简易虚拟现实眼镜越来越多,这对于促进行业的发展究竟是利是弊?我们展开了讨论。

另外,时下智能硬件异常火热,设计师是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它们又是否真正达到了智能的效果呢?本周宅客对此都有一些关注。

一、 三星和百度:手快不一定截胡,但落后一定挨打

实质上,BaiduEye也就是打通了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数据库,这样的产品在手机上很早就能实现,那BaiduEye的必要和创新性在哪里? 更何况,阉割掉显示之后,BaiduEye通过纯语音和单向的视觉来交互是有缺陷的。从这个角度讲,它甚至还不如手机。BaiduEye更像是纯粹为跟随Google Glass而做的产品。

Gear VR打出了虚拟现实概念没错,但其实现并不复杂,谷歌早有开源的Cardboard、国内前两日还发布了暴风魔镜,基本都是类似的产品。全球第二的手机厂商,在这点上,它在产品视野不过跟国内创业团队一个水平。

二、 简易VR眼镜:是玩具还是工具?

当 Google 用廉价的 Cardboard 纸盒调侃 Facebook 高价收购的 Oculus Rift,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真的以为淘宝售价不到 10 块钱的纸盒,配合自己的手机就可以实现堪比 Oculus Rift 的虚拟现实效果。

类似暴风魔镜这样的简易VR眼镜,若想完成从玩具到工具的进化,需要的绝不只是 99 元的价格,更重要的是给用户一个戴上它,而不仅仅是把玩一下就放弃的理由。

三、塑料头盔一样给虚拟现实开道

在消费级的虚拟现实产品里,去年的时候大概只有Oculus和Sony为大家知道;在今年的Google I/O上,Google推出了纸质的开源Cardboard,而暴风和三星的塑料头盔简直可以说把白菜价的虚拟现实推到了高潮。

至于虚拟现实如何能到达更遥远和广泛的应用,蚁视CEO覃政的观点很有意思: 

(当出现)一个足够好的产品,能够打败市面上的其他选手,获得大量的用户,并且引来山寨厂商竞相抄袭,(此时虚拟现实地)标准就定下来了。

四、 现阶段智能硬件所收集的都是无用数据?

这个事儿说起来很尴尬。厂商们宣传中经常说:通过积累数据,可以做到基于个人习惯的推荐设置、自动设置、不同设备无障联动以及更深入的研究,但实际这些功能一直在跳票,产品里完全没有体现。

我们都会憧憬,在未来通过收集数据能够赋予产品更多可能性,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享受生活。但现实情况是,在智能硬件领域大家都还不知道该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达到想象的效果,现在的尝试离目标太远。

五、 设计师眼中的智能硬件——访佳简几何创始人魏民

关于如何设计好一款产品,佳简几何的方法论是:处理好环境、人和物体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魏民介绍道,在跟客户沟通时,他们会首先让客户讲清楚产品的定义——品牌或者创始人的风格、产品面向的用户群体、产品的功能、价格等。把这一切理清楚后,才会展开后续的合作。

问及他们对这些智能硬件产品的看法时,魏民像是忍了很久一样地脱口而出:“这些创业者真的是什么都想做”,他认为, 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就需要整合很多资源,巨头可能更适合做这些事情。而小公司其实只要找准一个应用场景、解决一个问题就行了,而不应该把简单的事情变复杂。

六、 手表和灰机是几个意思——魅族的硬派机友

在智能硬件的卡位上,跟小米相比魅族选择了比较轻的方式,开放的做法厂商们基本上喜闻乐见并且大家的动作都很快(inWatch和Ghost都差不多在1个月左右完成了跟魅族的整合)。至于体验上,LifeKit对智能硬件交互的改善到底怎么样呢?目前我们还没有拿到设备,请各位关注宅客君的后续报道。

七、魅族“不相信”什么?

3日,魅族携手首批5个合作伙伴中的4个,在北京国贸附近的“腾讯汇”向一批关心魅族动态的记者介绍 Connect to Meizu+智能硬件的详细情况。沙龙上,北岛的诗又被提起 ——“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现场每个人都知道这句话是喊给小米听的。

魅族不相信什么?不相信小米跟智能硬件厂商合作的方式。他们相信这不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更不是唯一的方式,魅族不相信这一点。魅族相信如果可以跟最好的团队、最好的产品在一起的话,一定可以建立一个比那种丛林法则更健康的生态圈。

八、揭秘《猩球崛起2》:科技如何让8个人扮演整个猩猩部落?

《猩球崛起2》一定是本周最受欢迎的电影,一只情感细腻、性格丰满的猩猩成为电影的主角,还带领起猿族结营扎寨与人类展开抗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然,这些演技高超的猩猩不可能是剧组训练出来的,也不是通过化妆,而是利用动作捕捉技术结合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CG)的完美呈现。 

简单来说,就是给饰演猩猩的演员身上穿上特制的衣服,然后把人的动作信息捕捉下来,再合成到建立好的猩猩模型上。这其中,捕捉人的动作信息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较为成熟的光学动作捕捉技术,另外则是较为前沿的基于传感器的惯性动作捕捉技术。

宅客君近日采访了国内从事传感器动作捕捉技术的诺亦腾公司,听刘昊扬博士讲一讲这些特效的背后制作过程。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