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应用商店和PlayStation 2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注:作者Jerry Bowerman 是sonarDesign的CEO

如果你一直非常关注科技圈里的新闻,可能会觉得“应用商店”这种模式会是软件分销的未来,而且前景不错。毕竟,苹果在软件应用的销售量上一直在增长,而且屡屡打破纪录。与此同时,Google Play Store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当然啦,对于安卓用户来说,目前搜索和发现这两大功能依然是Play Store的最大痛点。

不过,如果笔者在目前这个节骨眼儿上说,“应用商店这种模式正在日趋衰落,走向消亡。”或许你真的会怀疑我是不是哪个发了神经的怪咖。

首先,我肯定不是个怪咖,而且我更看重基于数据的分析。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发现在有些指标和高效比率在一个行业内看似是常识,但在另一个行业里可能却毫无价值。在我看来,只有把相关指标和比率应用到新行业里,才能看到一些有价值的见解。今天,笔者就要将一个金融行业里的指标应用到科技行业里。

笔者在游戏行业里摸爬滚打了很多年,正是利用上面提到的那些方法,让我获得了成功,笔者的公司收入超过10亿美元,旗下也有数千名员工。如果从游戏“借鉴”一些核心指标的话,你就会清晰地发现应用商店模式正在走向衰退,而且,这种模式和当年PlayStation 2衰退如出一辙。而笔者用来判断的那个指标,就是利息保障倍数(TIE ratio)。

利息保障倍数,为什么你应该关注这个指标

游戏行业里的分析师和高管人员一直非常“迷恋”利息保障倍数这个指标,把它用于评估一个游戏平台是否健康。而且这个指标计算起来也非常简单:用游戏系统/游戏机总数量除以每年游戏销售的数量。

当一个新款游戏设备发布时,兴奋的消费者会跑到商店里购买新款游戏机,然后顺手再买几款新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们会逐渐感到无聊,然后就开始关注并购买下一代游戏机,而之前的游戏,他们也会逐渐淡忘,不再购买。

不过,当从原始销售数据开始,除非“利息”达到顶峰,其实是很难衡量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引入“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的原因。通过评估每台游戏机上销售了多少游戏,你可以估算出一个“精确点”,并以此判断一个游戏平台什么时候要停止收集用户,什么时候要开始暂停老游戏推广。

一个真实的例子:2000年十月,PS2在北美市场正式推出,当年年底,索尼在北美PS2的销售量超过了110万台。事实上,当时出售方的库存分析师们都在密切关注PS2的数字。因为在八年前,最初为了维护PlayStation一代,他们设置了很高的利息保障倍数,达到了3.8峰值,那些数字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

PlayStation 2和PlaySation一代相比如何?

过去,索尼一旦发布新产品,消费者就想疯了似的去抢购。2001年,PS2的利息保障倍数达到了4.1峰值。不过到了2003年,游戏玩家开始逐渐对PS2失去了兴趣,其利息保障倍数也下降到了3.6。

到2004年,行业分析师们预测会有一款全新游戏机上市(2005年十一月,微软Xbox 360在北美市场上市),PS2的利息保障倍数下降到了3.3。而到了2006年,相应的比例数据下降到了2,之后的事情想必大家都很清楚,PS2被淘汰了。

应用商店的“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正在快速下跌

事实上笔者非常幸运,曾经成为好莱坞大导演乔治·卢卡斯的顾问,并有幸结识了Lucasfilm电影公司的人。我发现在电影行业也非常关注一个比例,就是用DVD播放器的数量除以电影DVD的零售销售量。他们将该比例称为“附加率”。

实际上,很多行业都在参照类似的指标,用安装设备数量除以单个产品(商品)发货量,比如剃须刀和刀片;蓝牙耳机和手机、鼠标和计算机等。所以,笔者希望将这个“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应用在应用商店模式里面。

在推广App Store这项工作上,苹果做的非常棒,据称他们已经向App应用开发人员支付了数十亿美元。此外,苹果的iPhoneiPad发货量也在稳定上升。

但是现在,你可能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过去,苹果会经常发布App Store里面的应用下载量数据,可是最近几年,似乎没有过去那么频繁了,更奇怪的是,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苹果甚至根本就没有发布过应用下载量这一指标数据!

笔者不禁在想,是不是苹果公司里的人做了和我一样的研究?我们知道,苹果公司App Store的“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在2010年十二月达到了81峰值,但是从那时之后,便开始持续下跌。

事实上,今年六月苹果App Store的“利息保障倍数”指标数值已经下跌到了48,在短短四年半时间里,其下跌幅度达到了惊人的59%!要知道,PS2当初下跌同一幅度用了五年时间,而在此之后,PS2大约又用了三年,便在北美市场上消失了。

欢迎来到个性化定制App应用的时代

或许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当iPhone首次上市时,那会儿还没有App Store这玩意儿。那时候手机里的应用都是苹果自己开发的App。

事实上,当初在发布iPhone手机前18天,史蒂夫· 乔布斯 曾给一家开发者峰会致电,希望他们能帮忙开发网页App应用。不幸的是,由于为第一代移动Safari浏览开发精美的网页App应用非常困难,导致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批非常不错的网页App应用,但这件事情未能成功。

在过去的七年时间,App Store的发展道路似乎和Safari浏览器如出一辙,直到现在,苹果旗下所有设备里的Safari浏览器的网页应用体验都非常糟糕,用户要想拥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就不得不去下载一款原生应用。

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并让你想要使用它们的App,它应该是一瞬间的事儿,你不会有任何犹豫。在应用商店里没有搜索问题,不存在浪费时间的下载,也不会要求用户更新设备的操作系统。当你想要使用这款应用的时候,不管使用哪个设备,都能获得你想要的使用体验。

应用商店模式在早期还是有一定作用的,要知道过去用户不得不编辑自己的系统配置文件,还要修改注册表才能让某款游戏在PC电脑上运行。而应用商店可以算是很大的进步,但老实说,App应用这种模式周期流程(搜索应用、安装应用、日常更新、删除空间内应用占用的照片和内存)是否真的能让每个人满意还有待商榷。你的PS2曾经可能非常有用,你也肯定爱不释手,但现在,你可能早已把它丢在角落里很久了吧。

via techcrunch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