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所有人都发出邀约后,只有滴滴愿意买下考拉班车”
“早睡早起,安全第一,预订班车要早,赶不上班车也别跑。”
这是9月10日,考拉班车公众号发布“【考拉班车-滴滴巴士】战略合并公告”中的最后一句问候。 在公告中,考拉班车称已经和滴滴巴士战略合并,原有线路均保持到9月11日。
结束创业这一天,恰巧是考拉班车的半岁“生日”。
创业整整六个月
在《致梦想赞助商的一封信--考拉班车CEO》一文中,考拉班车除了表达对用户的感谢,还公布了三大信息:
1.2015.3.11日正式上线,4月11日完成天使融资,考拉团队现有22名正式员工和20位实习生;
2.日订单在8月底达到5000单,全部线路的平均上座率达到80%。截至8月底,考拉用户超过5万,班车达到130条线。
3.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考拉班车会停止运营?“坦诚的说,资本市场是最大影响因素,确切的说,是唯一影响因素。”
在对考拉班车前核心员工的采访中,雷锋网也了解到,融资失败是考拉结束创业最致命的原因。考拉班车CEO张敏曾对媒体表示:
尽管考拉班车有着不错的运营数据,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家公司愿意给他们投钱。
【爆料】不是战略合并是被买了
尽管考拉班车在公告中表示是“战略合并”,不过滴滴官方辟谣称“并不是战略合并,只是考拉班车的业务并入”。 有人向雷锋网记者爆料称,考拉班车擅自发出这条通知,之前并未与滴滴沟通,因而才造成误解。
这场并入的实质是:
滴滴花钱买断考拉班车130条线路,将考拉班车原有的Logo换成滴滴巴士,并全权接管这些巴士的租赁事项。考拉的5万用户按着自己心情来,愿意过来的就移步滴滴巴士进行班车预定。
据内部人士爆料,考拉班车的退出是因为 “真的没有钱了” ,资金链完全断裂,无法维持下去。 垂危之际, 考拉几乎向业内所有的竞争对手都发出了邀约,最后只有 滴滴用 非常低的价格 做了接盘侠。
滴滴吞下考拉,一方面是因为考拉目前的上座率很不错,一些线路已经成熟,接下来就可以直接运营;另一方面是因为价格实在低有钱任性。如果考拉的员工愿意加入滴滴巴士,滴滴方面也欢迎。不过在《致梦想赞助商的一封信--考拉班车CEO》中,张敏表示现有的团队将会进行全新的创业。
运营“民间巴士”究竟要花多少钱?考拉班车的竞争对手嗒嗒巴士此前曾向媒体表示:他们在全国已部署了 1500 多条线路,尽管租赁价格低于市场均价,一辆车每日仅为 700 元。但每周差不多还是要花费近 190 万元在车辆上。目前靠车票赚钱完全不现实。“谁家班次开得越多,亏损也就越大。”
这样算起来,每辆车每天需要花费1270元左右,考拉班车每天光车辆的成本是17万。
要知道,它只完成了Pre—A的融资,预计只是百万级别。
市场混乱,团队缺乏运营经验
无须赘述,滴滴对出行市场的挤压加速了考拉班车的离场,也降低了资本对出行领域创业者的信心。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向雷锋网爆料,称
考拉班车的团队缺乏经验,也是退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位爆料人称,因为是 创新工场 孵化,因此李开复还帮忙站台招了很多实习生。考拉早期开线的时候就是对着竞品开,也招致了几个竞争对手的不满。
除了加入这个市场的时间比较晚,失败的原因还有 考拉团队纯粹来自互联网,线下运营缺乏经验,导致整个模式很重,想要复制并大规模的铺开很难。
举个栗子,考拉班车有跟线员,一条线路一个员工,这部分的开支不小(“还好有大批实习生可用”),实际上可以省去。竞争对手或是通过规范线下流程,或是动用乘客自愿者,来进行意见反馈,达到跟车员的效果。
从今年年初开始,“民间巴士”创业突然兴起, 在北京的中关村,最高峰时期会有8家互联网班车同时运营 ,即使只是路过这些巴士的站点,也能一溜收到好几张“价格诱人”的宣传单。
野蛮生长的背后是业态的混乱。因为线路和上下车地点的高度相似性,巴士之间争抢客源的冲突时常发生, 别车、打架,有些甚至直接上对方的巴士进行揽客 。其次,这些巴士价格都是企业自定,1毛线、1分钱,甚至免费坐车都是常见,竞争环境十分恶劣;再者,巴士线路随意开,并不需要向相关机构报备审批,整个行业缺乏明确的监管条例。
业内出行公司中的佼佼者易到也曾经试运营过一段时间的巴士,随后基本放弃了这一块的业务。考拉班车离场之后,对于民间巴士,易到的相关负责人对雷锋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民间大巴市场的定位模糊,受众群体很不明确;其次,竞争的加剧,让资本和用户的获取难度都变大;再就是如何跟现有资源融合的问题,拿北京举例,之前公交集团其实已经就有上百条定制线路,为什么一直无法跟互联网结合有待商讨和思考。
在民间巴士领域,考拉是第一个的离场的队员,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 创业不相信眼泪,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