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引语

2010年,在常州的一个饭店里,一对新人正要迈进婚姻的殿堂。

新郎官叫袁菁,常州人士,是时正在腾讯北极光工作室,负责MMORPG《轩辕传奇》的运营工作。

当年,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两大巨头——腾讯和奇虎360,正打得你来我往。

数月前,360放出信息,称QQ能够实时监测到用户的行为和使用,用户全无隐私可言。此论一出,便搅得网络舆论翻江倒海,对腾讯技术滥用的批判,一潮高过一潮。

婚礼现场来宾不少,不少人知道袁菁在腾讯工作,也对中国互联网的这桩大事充满好奇。

这时,在自己的婚礼致辞上,袁菁站了出来,对大家直言不讳:“我现在在腾讯上班,我知道在腾讯和360这件事情上,大家有很多误解,但是我是很喜欢这家公司的。”

是时,座下袁菁的同事不少,他多年的搭档徐振华也在其中。听到此言,难免心中一热。

然而,2010年的袁菁和徐振华恐怕想不到,12年后,自己与腾讯——这个一同奋斗了近7年的公司,正站在无可挽回的对立面上。

一、1940万,买梦不贵

创立沐瞳科技,可能是徐振华这辈子做过最“贵”的决定。

早年间,徐振华也是中国游戏最早的一批探索者,进入鹅厂之前,他早在游戏圈打拼多年,还曾给诺基亚手机做过游戏。

彼时,徐振华加入腾讯已有五六年时间,他先是在北极光做出不少成绩,后又内部转战新成立的“五彩石”工作室。2013年上线的《部落守卫战》,徐振华就把月流水做到了五六千万。

在鹅厂混得风生水起,又为什么离职创业?

传说,年终奖没发够,是徐振华离开腾讯的诱因之一。

听一个当时在腾讯IEG的前员工说:2013-14年,腾讯IEG内部的激励制度出了点问题。一句话来讲,激励跟不上营收增长的速度。导致不管绩效如何,当年最终年终奖只给有的员工发了三个月不到的工资,引发许多人不满。

徐振华内心萌生退意,且创业的吸引力又太强。

2014年,手游风潮正起,黄金遍地,热钱乱飞。

当年有传闻,不少投资人团队,成天就待在腾讯园区附近,逢人便问“是不是腾讯游戏的”,如果愿意出来创业,如果愿意,他们可以投资——像极了今天在地铁口,发健身房小广告的模式。

在《轩辕传奇》项目组,徐振华有一位小兄弟,此人其貌不扬,常戴一副半框眼镜,笑起来的时候两颗虎牙闪闪发亮。他对游戏想法不少,却总是不得领导赏识。

几年后,他离职创业,在上海择了一处良址。取自神话中的人物,他给公司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莉莉丝。没过几年,他的名字——王信文——也在上海游戏圈彻底打响。不过这就是一个另外的故事了,我们回头再聊。

徐振华也想出来创业,而创业需要伙伴。徐振华第一个想到的,是和他同袍作战多年的袁菁。

袁菁02年入行,在盛大开始了他的游戏生涯。把《传奇世界》、《泡泡堂》等一众著名项目做大之后,他来到腾讯,在《自由幻想》、《轩辕传奇》、《部落守卫战》等项目和徐振华搭档多年,默契很深。

徐振华是天生的游戏策划,他脑洞大、点子多,时常显得有些冒进。袁菁则更收敛、更理性,懂得怎么拦着徐振华,补足他身上太过感性的部分。

这两个人在项目组人望不错,大手一挥,就有二十几个兄弟愿意追随他们创业的脚步。

两人知道,带组离职对公司影响巨大,于是也提前知会了HR和直属Leader,想着内部约定好离职和交接时间,就出走创业。

据坊间传闻,徐振华和袁菁找到了HR和Leader,并且大致达成了一个口头协议,属于你情我愿。

然而,徐振华和袁菁错在太急,两人等不及办完离职,就要去注册公司、为创业做准备。传言内部有人看了不爽,就把他们举报到了上层。

尽管,徐振华和袁菁带队离开已是“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但程序上,终归是徐在职开办公司,经营内容还与工作直接相关。捅到上面,所谓的“口头协议”,就成了“口说无凭”。

徐振华和袁菁则很不体面地,在当天被“赶”出了腾讯办公楼,理由是违反了劳动合同里的“竞业条款”。手里公司的期权,也被全数回收。

被驱离公司还并不算完,这竞业条款可谓是一颗绑在徐振华身上的“定时炸弹”,终于在沐瞳成立数年后爆炸。

2017年,腾讯将徐振华告上法庭,称徐违反竞业限制,在职期间开办公司,违反公司章程。

2018年6月,终审败诉,徐振华被判赔偿腾讯1940万元。

买卖不成仁义在,即使离开鹅厂不很体面,徐振华和袁菁也没忘了老东家,至少有生意还可以一起做。

据说,他们的第一款产品《Magic Rush》,还在Demo时期,就与腾讯签了一个代理协议,把这个手游的国内版交给腾讯首发。

“当时,袁菁和徐振华有了项目,几乎是第一反应就要交给腾讯代理。”一位接近沐瞳的圈里人,对雷峰网这么说道。

可惜,协议都签好了,后来又因为种种原因,最终合作没能达成,沐瞳和腾讯的裂痕也没能得到修补。在2018年的法庭上,徐振华方面还把这个没能成行的协议,当做呈堂证供,但最后也没得到采纳。

1940万,几乎等于不少打工人一辈子的净收入。想来如果井水不犯河水,鹅厂也不必下此狠手。

要说徐振华创业后,究竟哪得罪了腾讯,那便不得不提到他们火遍东南亚的Moba手游——《Mobile Legends: Bang Bang》,国内也俗称“无尽对决”。

二、《无尽对决》:大航海时代的外道超车

为什么《无尽对决》让沐瞳成为了出头鸟?

一句话说,《无尽对决》把腾讯一直以来想做,但没做成的事情办到了——

——让一款Moba手游火遍全球。

看着《王者荣耀》火遍大江南北,在腾讯的心目中,一个自然而然的想法油然而生:

既然全中国都在玩王者,那如果把它放到海外,那岂不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背负着“《王者荣耀》海外版”的期待,《Arena of Valor》(下称《AOV》)于2017年出海远行。

5年多时间过去,《AOV》却没能把国内手游王者的“荣耀”带往海外。

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AOV》IPhone端全球热销榜排名热点图(时间截至2022年6月22日)

《无尽对决》,与《王者荣耀》同属手游Moba游戏,则完成了当年《AOV》未竟的事业——在海外做成一款国民级的Moba手游 

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无尽对决》IPhone端全球畅销榜(时间截至2022年6月22日)

据媒体整理,截至今年2月,《无尽对决》上榜畅销Top20的国家分别达到了IOS渠道57个、Google Play渠道54个。

而《AOV》在亚洲地区的版本,上榜IOS畅销榜Top20的只有4个国家,上榜Google Play畅销Top2的也只有6个国家。而《AOV》在其他地区的版本数据则还更差一些。

一句话总结:在今天,《无尽对决》相比《AOV》,成绩领先了一个量级。

《AOV》,乃至《王者荣耀》,和《无尽对决》从产品角度相比,到底孰优孰劣,本文并不多做讨论。但在出海的策略角度,沐瞳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无尽对决》并非是沐瞳的第一款游戏,然而从他们的第一款游戏《Magic Rush》开始,他们就坚定地选择了出海。

为什么选择了出海?一位距离沐瞳很近的游戏企业高管,对雷峰网笑称:沐瞳早期不做国内做海外,主要是因为“喝不动”。

据他回忆,当年刚刚成立的沐瞳,在产品和运营领域都有不错的人才储备,而商务和市场的基因偏弱。

创始人徐振华和袁菁都不懂商务,而主要负责商务的创始人张冠群,则在《Magic Rush》还处于开发期时就离开了团队。

2014年左右,国内安卓渠道还比较零碎,每一种手机就有一个应用商店,要做国内,“如果有100家渠道,那么就得靠商务一家一家地喝酒喝个遍。”

徐振华和袁菁都更想把精力更多放在产品侧,毕竟喝酒并不是他们的强项。

反观海外,渠道方面已成定居——苹果谷歌二分天下,渠道角度更单纯。

恰好沐瞳的天使投资人——智明星通,是游戏出海第一批淘到了金子的人。

早在2009年,他们就让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地区的人民玩上了“偷菜”;2014年,他们又推出了引爆了全球游戏市场的SLG《列王的纷争》。

智明星通的案例给了沐瞳出海巨大的信心,沐瞳的两位创始人一合计:干脆绕开国内战场,在海外实现外道超车!

出海试水,《Magic Rush》反响不错,沐瞳的这条船在出海的航道上越走越稳,也越走越顺。

几年过去,LOL风头正盛,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关注Moba品类,沐瞳也是其中之一。

坊间传闻,一次开会,莉莉丝的王信文和张昊来沐瞳做客,几个人一起掏出手机,打开了当年网易的一款Moba手游——《乱斗西游》。

玩着玩着,张昊便大呼,“这游戏要火!”

一语成谶,《乱斗西游》虽然没火,但Moba手游确实火了。

当年,Moba手游开始在国内市场不断涌现,冲在前面的当属腾讯,旗下当家的《王者荣耀》和《全民超神》在国内市场打得龙争虎斗,把不少厂商的“Moba梦”卷死在了摇篮里。

国内市场卷不过,沐瞳便瞄准了当时还是真空地带的海外市场。

Moba手游开发是个技术活,沐瞳原先做SLG更多,对Moba的技术栈了解不深。当时沐瞳做的也算小有成绩,与其花时间从头研究放弃先机,不如花钱买团队,来个捷足先登。

据接近沐瞳的人士透露,这时,徐振华想起了一个叫郭晓彬的人物,此人曾是徐振华多年前的同事,后来辗转来到了完美世界开发游戏。

他的团队在Moba品类上积累不少,曾经在14年左右使用Unity,为完美世界开发过一款叫《第三把剑》的页游Moba,算是轻车熟路。

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见状,徐振华果断找到郭晓彬。二人本就是同袍同泽,加之,郭晓彬有技术,徐振华有全球视野,需求和专长恰好互补。

在徐振华的邀请下,郭便接受了沐瞳投资,带队离开完美世界,与沐瞳一起开始《无尽对决》的制作。

有猛将加入,项目开发势如破竹。16年3月左右立项,仅仅半年过去,《无尽对决》便在海外上线。

《无尽对决》的出海,沐瞳可以说经验储备相当丰富。

在不少不懂出海的人心中,“本地化”就是做好翻译,做好文化适配和审美适配。

能做好翻译和审美本就不易,然而,那些细节中藏着的坑,更是招招致命。

举个例子:彼时,当APP容量大于100兆,应用商店就会要求手机,只能通过连接Wifi来下载。

看起来是个小事,毕竟,等到有Wifi的地方再下载不就得了?

然而,即使现在在世界上,大量的国家还没有普及光纤,更别说Wifi的全覆盖。在东南亚,还有80%-85%的用户在使用4G。

如果不用Wifi,用户下载大游戏就很费劲。但游戏市场选择总是更多,不选你的,我还能选别家。

再说,在不少国家,大容量手机的普及也成问题,即使有Wifi,手机装不装得下,跑不跑得动,也成问题。

100Mb,是手游包体的一个大坎。而Moba游戏,动辄大小几个G,要把包体做到100Mb以下,谈何容易?

而Moba出海,问题更多。“以当时的《AOV》为例,其中许多字体,都是使用的贴图,”一个圈里人对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解释道,“这也就意味着,游戏每内嵌一种语言,就要增加成百上千张的贴图。”

要这么做,《AOV》的包体肯定小不了。

为了降低包体容量,沐瞳给《无尽对决》内置了增量下载、内置语言转换等功能;还甚至不惜主动下降美术素材的质量,以致于背上了一段时间“画面太差”的骂名。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沐瞳出海外道超车的秘诀,那就是:不计一切代价地保证用户体验。

这种策略,并不能简单归因于徐振华或袁菁的灵光一闪。沐瞳在海外运营多年,也是交了不少“学费”。个中机理,如果没有亲历,则很难能够悟出。

当年的腾讯和沐瞳,看似是在同一起点出发,而实际的起跑线,已经相较沐瞳落后的不少。

据一位腾讯前员工称,《王者荣耀》虽然是天美制作,然而海外版《AOV》的制作权并不在天美L1手中,而是被转交到了天美J6的手中 。

在这个过程中,天美L1只负责提供游戏的源码,和一些零散的素材。

打个比方,即使拿到了厨神的菜谱和材料,别的厨子也很难再现厨神的手艺。腾讯对《AOV》的想法,归根结底或许还是换皮思路。

不仅如此,《AOV》在发行策略上也存在漏洞。

腾讯不缺钱,面对海外大DAU产品市场,也自然舍得砸钱。某些国家地区,如越南、台湾等地,端游传统更好,更认线下活动。这让AOV在这些地区收效不错。而在更多地方,行业看到的是腾讯在买量、地推上的“事倍功半”——钱花了不少,但品牌力和品牌效应却不及预期。

在不同的区域,《AOV》是由3个不同的主体来负责发行的。东南亚和台湾交给了Garena,韩国交给了网石,而欧洲则还是由腾讯自己的部门掌控。

而单就Garena一家来说,东南亚地区还分为了泰国版本、越南版本、印尼版本。

这位鹅厂前员工对雷峰网说,版本过多、发行结构不清晰,让《AOV》的研发难度直线上升。本就不是原班人马,有限的人力就显得孤木难支,无法支撑3个不同利益方的研发。

一位深谙海外发行之道的圈里人对雷峰网说,《AOV》在发行土耳其之前,对土耳其市场充满了期望——人口大,经济也不错,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然而在发行推了资源之后,不少用户却找过来,反映翻译的文案根本看不懂。

东拼西凑的团队、难见成果的工作、占用大量精力的沟通环节,让《AOV》的开发团队从士气上先被击垮了。“在AOV上线大约两年以后,这个团队的状态就不太对了。”前面那位鹅厂前员工如是说。

反而沐瞳这边,以东南亚为核心,把《无尽对决》做的顺风顺水,电竞比赛也如火如荼,几乎有成为东南亚“国民游戏”的潜质。

有一年,袁菁前往印尼首都雅加达,坐镇当地电竞比赛的进行。到了会场,场面把他吓了一跳——作为比赛会场的大商场,上下六层楼的建筑,居然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

沐瞳与《无尽对决》:一次最刻骨铭心的“叛变”

印尼本就是热带气候,商场里人们摩肩接踵,更让人喘不上气来。而袁菁身处其中,虽然痛苦,但大受震撼。

当晚回到旅馆,袁菁便决定,把电竞工作在沐瞳的优先级,继续提升。

早些时候,雷峰网对中国的电竞行业有过一些浅析:做电竞,赚钱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据了解,国内不少电竞战队都处在亏损的边缘,营收能力令人担忧。

做电竞,首先战队得能赚到钱。在这种情况下,沐瞳加注电竞的逻辑是什么?

有一种说法:东南亚电竞,生态相较国内要健康不少。

一个在东南亚从事多年电竞工作的人,对雷峰网说,对东南亚的电竞行业,当地政府往往很少补贴;但在电竞商业化上,东南亚反而可能比国内还成熟,导向型更强。

比起中国选手动辄千万的身价,东南亚选手身价明显较低。同时,在收入体系上,转播权和赞助商仍然占据大头,ToB更重,B端用户也往往愿意花钱;而往往被认为“低迷”的C端消费,如门票、周边等,则被放在了靠后的收入优先级中。

“只要最终证明,年轻人或者多数人在看电竞比赛,赞助商和平台就愿意付费。”这位圈里人这么总结道。

据这位消息人士,沐瞳在进入东南亚时,电竞行业基本处于荒漠状态,做电竞比赛,甚至还要与时不时的大停电“斗争”。中国团队去了,几乎要给当地做启蒙,把电竞的“中国经验”介绍出去。

而今天,沐瞳在印尼的8个战队,目前都处盈利状态。

而在不少大厂体系下,强ROI导向的工作模式,很难容忍“高投入,慢回报”的电竞事业。组织内“以KPI论英雄”,想要安全升职的员工,也就自然难以“慢”下来。

能耐得下性子教育市场,“长期主义”帮助沐瞳创造了一个不错的用户生态。2020年,《无尽对决》全球月活突破了一个亿,在印尼和菲律宾的渗透率达到了总人口的10%-15%。

业内流传着一个段子:一个沐瞳海外的员工,他乘飞机在印尼落地,排队过海关,交了护照却被拦下了。

正担惊受怕,以为手续出了什么问题,坐在关卡里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一眼,对他说:“我们国家的人都玩你们的游戏。”

这位仁兄一低头,才发现自己身上的T恤,带着沐瞳的Logo。

三、卖身字节的背后

如果说《无尽对决》在海外风生水起,是沐瞳与腾讯攒下宿怨;那么加入字节,就无疑代表着徐振华、袁菁与原来的老东家彻底决裂,撕破颜面。

算得上是2021年游戏圈的大事件,沐瞳以40亿美元(坊间也有50亿、60亿的传闻)的身价,委身字节。这一举动被外界看来,是字节在游戏赛道军备竞赛上,下的又一桩重注。

一年过去,收购案也尘埃落定。雷峰网无意做“马后炮”,分析收购始末,然而在字节收购沐瞳的背后,有许多细节,耐人寻味,值得琢磨。

上一期大作·访,我们讲到阿里在游戏赛道上曾经的困境——空有发行实力,但没有自研产品的支持,没法将发行的优势最大化。

某种程度上,字节亦然。

在前沐瞳时期,字节手里当打的产品,不过是《消灭病毒》、《我功夫特牛》这样的小游戏。尽管凭借字节强大的渠道实力,这两款游戏都有过长时间的霸榜,但终究不是《三国志·战略版》这样,“有名有实”的大作。

将旗下“朝夕日历”改组为“朝夕光年“”专注游戏自研,又投资了北京的绿洲、杭州的江南、上海的墨鹍……这些年,字节在游戏赛道投资不少,但收效都差强人意。

沐瞳已经有了一款不错的产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海外还建立起了一块不错的生态,把电竞业务做得火热。如果某天,字节也要在国内做一款大DAU项目与腾讯抗衡,沐瞳的经验是必需的。

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布局点,字节正想下注,谁知腾讯也带着巨款上了牌桌。

坊间也有传闻,是腾讯意在收购沐瞳在先,已经有了大致的合作框架,字节半路杀出截胡,还替沐瞳给腾讯交了一笔违约金。

游戏圈一个投资人对雷峰网说:当年,鹅厂对待出走的员工和团队,采取的还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态度。

一个侧面是,当年从鹅厂出走的前员工,主要是腾讯的创始人之一——曾李青在投,腾讯官方则是很少投资从公司出走的员工:你从公司离职创业,公司还给你投资,那我堂堂鹅厂的面子往哪放?

当年,王信文离职创业时,腾讯也只是冷眼相待。彼时,“3Q大战”正走向白热化,中国互联网产业的两家巨头激战正酣,双方都想着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和痛点,狠狠地施以颜色。

从腾讯离开的莉莉丝,传说就受到了360很大的帮助。他们的第一款游戏《刀塔传奇》,在安卓区得到了360渠道的力推,成功以“黑马”之姿闯入赛道,把腾讯惊得大跌眼镜,也让作为渠道方的360大赚了一笔。

一次开会,“小马哥”就在会上问:为什么一个腾讯出去的兄弟,做出了一款我们没有的爆款游戏,我们连投都没有投,还让“那家公司”赚了这么多钱。

这一问,把好多人吓得一身冷汗。

这之后,鹅厂对待前员工创业的公司,态度才慢慢缓和。

不过说回来,腾讯真的需要沐瞳吗?这里我们尚且打一个问号。

往大了说,Moba品类还有多长的生命周期,腾讯心里也没底;往小了说,在海外,腾讯也有自己的摊子,买下沐瞳承揽海外业务,底下的兄弟怎么赚钱?

这么看,向沐瞳伸出橄榄枝,比起进攻,更像是腾讯的防御之举。为了不让死对头抢到这块战略要地,无论对自己是否有用,都必须先下手为强。

收购沐瞳,对于腾讯和字节,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而对于沐瞳,这件事也不只是“去腾讯,还是去字节”这么简单。

早在18、19年,看到《无尽对决》在海外初具成果,就有不少人开始对沐瞳来了兴趣。一时间,收购要约不断。

而靠近袁菁的人都知道,他对游戏有真正的“鸿鹄之志”。他懂游戏,也爱游戏,出身盛大也让他多少沾染了陈天桥的理想主义气质。

在左林右狸频道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姚晓光是袁菁在盛大的同期,而王信文曾是他的小弟。沐瞳尽管已经有了成绩,但前面两位的光芒太耀眼,袁菁还想再拼一拼。

而徐振华则不然,他不是一个“在一棵树上吊死”的人,头脑也更加灵活。性格上,徐振华可能更像唐彬森——在游戏圈做腻了,就去做汽水,照样快意潇洒。

三四年前,沐瞳就面临着套现的机会。倾慕者中还有小米的身影,收购失败后,小米还想着做Moba,于是转身投了朱雀网络,才有了后面的《小米超神》。

当年,徐振华可能已经有些想走,但袁菁想留。

据传,当时袁菁和徐振华曾经有过几次长谈,他说:“把这个公司卖了,我们下半辈子做什么呢?”

而21年的这次收购并不一样。

首先是数十亿的价格太诱人,这笔钱能买来徐振华的财务自由,也能买来他下一次创业的启动资金。

其次是腾讯和字节都许诺沐瞳能够独立运行,袁菁在游戏圈的梦想,也能够实现,甚至有可能借助腾讯或字节的力量扶摇直上。

但说了这么多,沐瞳最看重的,永远还是被收购后,《无尽对决》的命运。

这不仅仅出于沐瞳,对游戏项目开发的“洁癖”和专注——《无尽对决》是沐瞳的立身之本,如果收购反而不利《无尽对决》的发展,那么被弃如敝履,也只是时间问题。

前面也说到,腾讯对沐瞳的态度可能不够“专一”:《无尽对决》进了腾讯,还可能面临和《AOV》,甚至《王者荣耀》的竞争。IEG内部山头林立,早已不是秘密。

一句话来说,如果加入腾讯,《无尽对决》该如何与腾讯的“亲儿子”竞争?

而一位圈里人说,腾讯当年向沐瞳伸出橄榄枝,是与沐瞳打了太多年“累了”。而收购后,很可能会把《无尽对决》关停。

徐振华想走,或许不会过多在意;但这个结果,袁菁恐怕很难接受。

况且,腾讯海外强在自研,并非强在渠道。《无尽对决》不需要腾讯的自研力量干涉,需要的是海外渠道方面的进一步力推。

一位密切关注沐瞳收购案的投资人对雷峰网说,鹅厂与沐瞳对接时,给出自己海外运营实力的例证,还是《PUBG: Mobile》(今天《和平精英》的海外版)。然而,《PUBG: Mobile》在海外刚做起来时,沐瞳已经在海外不少区域站稳脚跟了。

而字节不同,TikTok在海外渠道强劲,也缺少自研产品。来了之后,《无尽对决》自然就是香饽饽,字节得放在手心里捧着。

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对于沐瞳来说,这个逻辑相当清晰。

一年过去,字节买沐瞳买得值吗?在这个时间点,恐怕许多人都没有答案。

21年初,资本又经历了一个高潮期,游戏投资热情也正是高涨。

而当时,没人能够预料到,在21年夏季突如其来的“版号寒冬”,以及22年再起祸端的新冠疫情。

到了今天,字节的紧缩还在继续,一轮又一轮的裁员,无不透露着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周期性衰退。

“字节用可能400亿人民币的价格,买入了一家年收入10亿人民币的公司。你说值不值?”一位资深战投这么对雷峰网说。

然而也有人说,10亿这个数字并不准确。沐瞳在东南亚的不少渗透,并非通过App商店——东南亚许多地区,用户充值使用的还是短信、电话充值等第三方渠道,苹果谷歌的渠道收入只占其中一部分。

据有些媒体估算,沐瞳实际的年收入可能不低于40亿人民币。

然而,东南亚市场还是太小,即使做到东南亚第一,沐瞳的收入相比腾讯、网易等传统大厂,还是难望项背。客单价低、消费力较差,是刻在东南亚市场上一时难以磨灭的烙印。

据消息,沐瞳旗下现还有数条开发线正在运行,继《无尽对决》之后,还有新产品正筹备上线。

有人说,字节买的是沐瞳的潜力,用较高的PE,换来的是生态、自研和用户覆盖能力。

而证明自己配得上数百亿的身价,可能是沐瞳在近期最需要完成的课题。

结语

选择了字节之后,沐瞳仍深陷法律漩涡当中,与拳头公司的新诉讼,一时又闹得满城风雨。

雷峰网无意妄议裁判过程,而这个结果,想必是徐振华和袁菁早就预见到了的。

卖身字节之后,徐振华离开了沐瞳和游戏赛道,第二次“落跑”。

第一次,徐振华是被“赶”出去的,很不体面;而第二次,徐振华则是踌躇满志,准备迈向新的挑战。

接近徐振华的人说:“徐振华当然还是在享受着他的财务自由,但他也在关注一些投资和创业项目,现在还没有成果,不好披露。”

徐振华离开,沐瞳继张冠群之后又少了一位创始人。张冠群走时,是沐瞳最难的时候,《Magic Rush》的营收还未见端倪,创始人的离开,让不少人也开始怀疑沐瞳未来的发展。

2021,沐瞳正是风光之时,徐振华出走也算可以放心。在起初,公司管理的内部条线本就主要是袁菁负责,徐振华主做研发,沐瞳内部的汇报机制因他离开变化不大。

袁菁还留在沐瞳,独力主导沐瞳的工作。在公司员工的眼里,他温和、务实、专注。每次在会上批评了别人,他总会跟上一句“大家别有压力”。

收购完成后,袁菁对工作投入度也没有降低,“在晚上、或在周末,他经常还在读书和研究项目,看不出他已经是一个‘亿万富翁’”一位接近袁菁的人士如是说。

离开腾讯的8年里,袁菁的角色更多从“职业经理人”,转型成了“CEO”。在制作上,袁菁更多会放权给制作人,自己则更多在公司管理层面下功夫,与HR团队交流甚密,意在为公司长远发展培养出一批人才。

被收购后一年过去,沐瞳的规模扩大了一倍还要多,然而正面、扁平的管理风格依然还在。沐瞳有一个一千多人的全员大群,群里可以从工位空调温度、聊到今天工作餐合不合胃口,“扁”得令人惊讶。

在一篇名为《当游戏公司老板纷纷40岁》的文章里,有人写道,徐振华“手握大把现金上岸,还能放心把事业交出去”,实在令人羡慕。

袁菁显然看到了这篇文章,在评论区回应:“并购后,许多人问我动力在哪里?我的答案是,我相信游戏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我还在路上。”

----------------------------------------------------------------------------------------------------------------------

“大作·访”是雷峰网新开设的一个系列选题,旨在通过分析赛道上现存的海内外游戏“大作”,一窥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前景,并通过采访,为读者传递最核心的第一手资料。

后续我们会推出更多大作评述,欢迎业界人士交流指教。本文作者董子博;微信号williamdong,添加请注明姓名和职务,谢谢。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