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锋评:智能硬件创业者,别选大众消费市场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智能设备和可穿戴设备这些词,从去年开始,就被各种炒来炒去,竟然还没炒焦。各种机构用各种数据,就为了说明这些领域大有可为。有说2014年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会超过150亿美元,还有说到2017年,销量将达7000万台。

这些数据,我个人是愿意相信的,但这些数字背后隐藏了更多的含义,可能很多即将步入这个领域创业,或者已经在创业路上的小伙伴们都没有弄清楚。

vigo_energy_gauge-425x225

 

现在只要提及智能可穿戴,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智能手表,手环,眼镜,能说出帽子等别的品类的,都为数不多。

智能手表也足够多了,但就目前来看,差别都不是很大,无非就是有人做独立终端,有人做手机配件,无它。国外有Pebble,Smart Watch,Galaxy Gear,Moto 360等,而国内也有inWatch,T-fire,Meta Watch,Z-Watch…

手表应该是源于计时器,根据维基百科的记载,19世纪中期,人们将这些计时器通过各种途径绑在手上,于是有了手表。世界上第一只手表在1868年由百达翡丽制造,但手表真正普及,却是到了20世纪初,主要是为了给飞行员解决掏怀表的麻烦。

说到底,手表这种产品,最初也是为特定人群(飞行员)做的,属于垂直细分,后来才渐渐发展成大众消费品。

iWatch

如果起步就是要做一个满足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产品,应该不是创业公司可以干的事情。当下做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的创业者,我相信大多数,都是在为自己或者网络蝗虫做产品。关于网络蝗虫,可以见雷锋网早先写过的一篇文章 《网络蝗虫变身记:硬件创业者的第一桶金or掘墓人》 。

经常有人提产品与平台,说产品做好了才能成为平台,然后又说其实平台也是一种产品。这种废话我们听多了,仔细想想,其实就是说创业得从一个小的切入点进去,做好之后再放大。

深圳这边还曾有过创业团队做智能衣服,尽管在智能这一块的技术很强,但在做衣服方面的技术实在是一般,于是产品出来没多久,渐渐没音了。衣服看起来是大众消费的品类,但是,这些产品为什么要智能?哪些人群会用到智能的部分?很多创业者没想清楚,更多的是为了智能而智能,于是有些掉沟里了。

从这个层面看,Google Glass其实还算是成功的,Google从来没说过这一产品是给普通用户的,稍微留意的读者就会知道,Google Glass刚推出的时候就说了是给开发者的,希望开发者这个群体围绕Glass开发出一些有意思或者有用的应用出来,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要不要将其作为大众消费品推广。

还有一些产品,看似已经是细分,但还是需要考虑清楚,比如空气检测和净化。小环境内(如汽车)的空气检测肯定是有用的,创业公司做也完全没问题,比如广州的团队Attkon就已经在做了。但大环境(如北京)的空气,检测出来也没用,毕竟这些事情更应该是国家和政府来解决的,跟创业公司八竿子都扯不上关系的,谁要是创业做这个,结果可能不会好到哪去。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