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脉遭微博釜底抽薪,小应用难有出头日?
和前不久的“今日头条”风波一样,职场通讯社交应用“脉脉”也在刚刚拿到B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摊上了事。而对着这款这款被成为“工作版微信”的脉脉磨刀霍霍的,则是社交网络巨头新浪微博。
事情最早源于脉脉CEO林凡在8月15日下午16:52发布的一篇微博,指责新浪微博给脉脉开出条件,如果要继续使用API接口,就必须上交登陆用户的数据,不然只有停掉接口。而面对这种“威胁”,脉脉的选择是关闭微博登陆。林凡的长微博中还提及,在脉脉诞生并引发关注以后,新浪方面曾表达了投资意向,但脉脉并未同意,于是新浪开始扶植嫡系应用(指微博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的微招聘),并在脉脉B轮融资落定时对其下手。 随后,微博开放平台发布微博称: “第三方应用“脉脉”通过恶意抓取行为获得并使用了未经微博用户授权的档案数据,违反微博开放平台的开发者协议,现在停止其使用微博开放平台的所有接口,特此声明!”
自此,脉脉与微博正式决裂。很显然的是,作为相对弱势的第三方开发者,脉脉发展之初借助于新浪微博这个入口奠定了不少基础,而也正是因此, 对微博的过度依赖也让难以自由的掌握命运,一旦巨头窥见市场潜力,要么拿钱吞并你,要么就自己做,而后者基本不会再给开发者留生路,这是整个行业的规则问题,像之前的蘑菇街、美丽说与淘宝之争就是典型的参照 。脉脉声称新浪希望对其进行投资被拒也是导致最终刀光剑影的原因之一,虽然对此脉脉没有拿出实证,但胜在将整个事件的缘由都阐述的很清楚,反观微博就相对被动和模糊,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新浪微博的质疑——开放数据接口是微博的自主行为,如果要杜绝第三方应用抓取,当初就不应该进行开放。而且如果谈及对用户数据进行保护,这个时机(指脉脉发展到今天)也的确过于晚了些,特别是考虑到新浪本身在这个领域就有所部署,对脉脉的违规行为毫无察觉更是绝对不可能的。
当然也有声音认为,脉脉拿到巨额投资后有意与新浪方面叫板,并希望借机摆脱微博的钳制,但考虑到脉脉可能会因为切断微博登陆而导致一部分浅层用户离弃应用,更重要的是,在丢失了微博这一层的关系链之后,用户的职场人脉范围也将遭遇影响,因此恐怕将会为脉脉前景再添一笔难以预测的问号。
谈谈脉脉本身
提到脉脉,就不得不提国外的著名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但脉脉相比后者在范围和平台上都弱小的多。脉脉的创始人林凡曾有过搜狗和大街网的工作经历,结合了这两家公司的经验与思路,林凡和他的团队于2013年10月上线推出了脉脉,通过对通讯录和微博好友的导入,加以算法匹配出你的人脉关系。和Linkedin一样,脉脉倚仗的也不是强关系社交,而是重点发展弱关系拓展,因为后者更适合商务社交。同时,脉脉基于移动互联网,主要针对的也是互联网人群,不像Linkedin一样是基于西方主流的邮件文化和通讯关系上的。
脉脉的A轮投资拿到了数百万美元,B轮拿到了高达2000万美元,但这仍旧不能确定它就是一款有前途的产品。 事实上,虽然脉脉希望做一款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会需要的产品,但一个问题是,借着它找到工作的人,会停止使用脉脉,而没能找到工作的人,也会停止使用脉脉。 指望依靠用户的频繁跳槽和不断重复的应聘来维持平台活力和软件粘性显然是不现实的,而尽管脉脉现在也通过允许用户以匿名八卦的形式来丰富平台中UGC内容,并在与微博分道扬镳后寻求与腾讯的合作,但这仍然不能减轻行业对其接下来是否好走的质疑。与此同时,脉脉也为行业内不少借着开放平台发展的第三方应用提出了警醒, 在与大平台进行合作的同时,更应当理性的保证自己的独立性,绝不能过度依赖前者 ,以免有一天遭遇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