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看好的VR+教育又迎来新玩家,大微VR发布K12VR教育产品
8月28日,由中唐科技打造的“大微VR”教育系列产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首发。
VR教育可以说是VR+垂直行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VR能够对空间关系和物体内部结构的完美呈现,如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生物的人体结构等;对特定场景的模拟,例如一些历史场景和危险场景;也对技能操纵的模拟,例如实验室等。
由于VR教育具有的这些优势,VR教育市场很被看好。高盛在《VR与AR报告: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中预测,2025年VR营收将达到800亿美元,并且教育行业会极大推动VR的发展。
目前VR硬件公司、教育机构、互联网公司都在试水VR教育,有专注K12教育的传统的VR超级教室方案,也有做网络教育的线上的VR课堂,大微又带来了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
大朋VR提供硬件支持
据了解“大微VR”教育产品系列包括了VR硬件设备、软件系统、VR课件资源以及教学应用方案。在今年4月,大朋E3发布时也宣布与中唐科技成为教育合作伙伴,提供硬件支持。雷锋网在现场体验了大朋和大微共同研发的大微VR一体机和他们的VR移动教学车。在大微的VR一体机上观看长征系列纪录片时,画质清晰,但是由于视频制作的镜头切换和推拉速度快,有一些眩晕。VR移动教学车看起来倒是很方便,可以给多台VR设备充电、清洁消毒。
大朋E3也出现在了现场,现场雷锋网体验了他们的一款游戏demo,在一个布置成魔法室的房间里,可以获得多种操作:3D绘画、物体漂浮、扔火球、变身巨人等。他们设想这个游戏场景可以改变成化学实验场景。
VR教育落实到课堂
在雷锋网看来,VR教育硬件只是基础,如何改善教育、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才是重中之重。中唐科技智慧教育部总监姚严彬女士曾是有十几年任课经验的老师,目前负责大微VR教学产品设计。她认为VR教育要关注的核心是学生如何学习、老师如何教学,基于此提出了中小学VR教育的“三步走”。
首先是“VR科普体验”,VR一开始一般是以信息科的科普形式进入到学校,老师学生们首先会去了解VR基本常识、感受VR沉浸式教学、学习相关科普知识。
第二步是“VR+学科教研活动”,将VR融入学科教学,成为学科实验工具。大微在16年尝试了很多人文类的教学内容,他们发现VR+学科的特点是多学科的融合。例如在讲解丝绸之路时会讲解张骞通西域这段历史过程,也会讲解到丝绸之路的地理知识,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规划。
第三步是“VR+创客”教育探索,从创意设计到全景拍摄、从后期制作到VR建模,让师生动手打造属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如果这款产品的内容只能由第三方提供,学校无法自主去创造内容,这款产品的寿命就不会长。第三步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可以创造教学资源。
与VR线上教育需要一直佩戴头盔不同,VR与传统教学的融合需要老师讲解与VR使用的配合。姚严彬讲解了三种模式,一种是VR沉浸体验式,第二种是探索互动,第三种是创客型。沉浸体验式VR使用时间为两个五分钟,探索互动为十分钟,创客型有动手时间有两个十分钟。
以上可以看做是大微在VR教学流程上的探索,他们也尝试为老师们使用VR教学减轻门槛,提供多种教学设计方案、配套教程教学大纲、配套学生教材、配套教室教案、配套教学PPT。姚严彬称这些方案历时两年,已经经过了43次的修改完善,她认为做教育产品教学思路和理念特别重要,且必须落实到课堂。
大微制作部总监李谦分享了大微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的心得。通过设计人员与教师的反复沟通,他们发现要在直观和准确之间产生平衡,要在科学性和想象力之间产生平衡。如果想象力过重,科教片就变成了科幻片,而如果科学性过重又会失去VR的生动和形象。
专注K12的VR教育如何发展
VR教育目前有很多不同的玩法,包括:一体化的TO B模式、VR硬件企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发模式、巨头单刀赴会VR教育、高校自主研发VR教学、直播+VR+教育为代表的网易模式、一体化的TO C模式。大微VR通过与大朋的战略合作解决了硬件开发问题,与高校合作研发VR教学资源,或是提供技术给高校自主研发。技术与内容都有。但是在雷锋网看来,K12教育或许更为重要的是获得高校资源。高校资源是有限的,谁能早一步与高校达成合作将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这一点上,姚严彬女士告诉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大微目前与北京多个初高中有合作,并承担了朝阳区老师的VR信息培训和上海黄浦区高校领导的VR教学培训。但是大微本身不做渠道,而是交给渠道代理商去做。
发布会上大微也与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语言大学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单位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