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doc首轮投资人王啸:拿下百倍收益,谁才是医疗AI风口的背后赢家?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医学影像AI第一股”鹰瞳Airdoc的上市,王啸又一次押对了。

作为前者的首轮投资人,鹰瞳11月5号上市之后,预计王啸将获得百倍投资收益,成为医疗AI乃至大AI圈里少有的一个大赢家。

王啸是谁?

作为百度早期创始团队的七剑客之一,王啸曾一手写过百度搜索引擎的早期代码。与其他几位创始人以及后续加入百度的王湛生、梁东、俞军等“明星”高管不同, 在关于百度的各种报道和传记书中,王啸总是被隐藏在背后。

而这也跟他的选择有关——百度十年历尽铅华,功成身退之际,他又独自从百度出走,从头开始做投资人。

2010年11月,王啸正式从百度离职,并在个人微博上宣告“2000年进互联网,2010年进移动互联网,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地方”。

在这十年里(2011-2021年)里,他一手从零将自己的九合创投发展为一个一线早期VC,最早发掘出36氪、青云科技、鹰瞳科技等多个明星项目。

互联网生涯20年的蓦然回首,雷锋网《医健AI掘金志》与王啸展开了一次对话,复盘这二十年来他做出多次选择,以及他所笃信的科技投资方法论。

一个最艰难的人生决定

早上9点半,九合创投的员工在会议室告诉我们,“啸哥正在骑自行车到公司的路上。”

这样的方式可能不像一个互联网大佬的作风,但在中关村这片6.2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这是王啸坚持20年的一个习惯——“如果是在北京,每周都有几天要骑自行车上下班。”

而他的20年中关村往事,则是从一篇招聘帖开始。

2000年,即将从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毕业的王啸,在高校的BBS论坛上看到一篇招聘帖“会Linux下的C语言编程”,备注是一家并不知名的公司,发帖的是刚刚决定回国创业的李彦宏。

这样阴差阳错的机会让他加入了百度,参与了百度在北大资源宾馆的那段创业时光。后来,很多人都觉得当时王啸的选择多少带有一些幸运色彩,这并不绝对。

王啸表示,“在近乎同时代,1999年,中国电信移动集团刚刚从邮电分家,到2000年,中国移动也才刚刚成立,如果当时选择了这类企业,可能就是不一样的人生了”。

谈起百度刚创业的时光,王啸的神情也变得很洋溢。

“那时候,团队编程简直到了很嗨的忘我境地,我经常一抬头发现天已经黑了,再一抬头,就到了清晨,真的忘却了时间。由于情绪亢奋、精神集中,忘记吃饭和喝水也是常事。甚至凌晨12点回到住处,电梯都关了,我们还觉得到家挺早的。”

他也开玩笑说:“那时候的中关村,也没有现在那么卷。”

随后几年,王啸始终都奋战在百度的一线,建立了百度的后台服务器系统架构,在那个百度崛起的时代,参与了多个中国第一代互联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见证了这些产品的诞生、火爆、平稳、乃至停服。

回望百度十年里面,2005年可能是王啸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那一年,百度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股价比发行价增长了85倍,这意味着当时不到30岁的王啸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

现在回想起那一刻“面对着公司办公室里上市直播的大屏,当时的心情真的挺激动的。”

所以,王啸也觉得离开百度曾是他人生中一个最艰难的决定。上市之后,百度和王啸的职业生涯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2005到2011这五年时间里,在业务上,百度无疑实现了腾飞,先后开发了超过21个产品线,其中过亿用户量的产品就有7、8个。

用圈里的观点认为,那个时候的互联网是属于百度的时代,百度每出一款产品就爆火一个。

与此同时,王啸也逐渐开始负责百度的系统运营、产品管理等工作,引导了百度工具栏、千千静听、百度Hi等一系列产品线的开发,完成了从团队里创业者,到熟谙全业务流程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百度十多年,我换过6、7个部门,销售也管过,业务也做过,创业者最关键的那些环节我基本都干了一圈。”

当一场演出即将展现出所有高潮的时候,背后一场新的变革也在酝酿。

在百度这段最高光的时刻,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也在开始萌芽和生长。在这段时间里,百度原CTO刘建国、原首席架构师周利民等元老都纷纷加入了这轮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大潮。

而在百度的众多元老中,王啸也已然成为百度内部留任时间最久的那一个,离开百度,彷佛成为他人生下一阶段的必然选择。

2010年11月,王啸正式从百度离职,并在个人微博上宣告“2000年进互联网,2010年进移动互联网,在恰当的时间进入恰当的地方。”

到了三十不惑的人生段,他拿着从百度变现的资本,跨界去做了天使投资人。

用王啸自己的话来说,做投资本来就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人生方向。“最开始跟着别人做,然后自己去创业,创业成功后去再去做投资人。只是在百度干了十年,某种程度上跨过了创业那一步。”

只是他没想到,做投资同样那么难。

“在九合成立的前几年,团队规模非常小,第一期资金都是和朋友凑起来的。也没什么品牌影响力,也没有成熟的方法论。”

这段时间,王啸就和团队背着包,每天一个咖啡馆一个咖啡馆的跑。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天使投资人”的Title见项目。

几年时间,他们光聊过的项目就超过了5000个。这些项目中,不乏刚萌芽时代的滴滴和字节跳动。

“我很早就判断今日头条这家公司很有价值,当时就跟别人说值得投,但当时自己的基金还很小,不到一个亿,挣点钱就不错了,预期要合理。所以,这些公司或多或少都有接触,但客观上没有机会出手。”

在合理预期目标下,这几年时间,王啸的九合创投第一手发掘出了36氪、青云QingCloud、下厨房、新片场等成功项目。

在这些项目中,一个最典型案例便是36氪,王啸最早接触创始人刘成城和他的团队的时候,对方还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满怀激情,但既缺乏经验,也缺乏资本市场的认可。

当和对方聊过一轮之后,王啸就感觉:“他们很有想法,但他们自己也没有下定决心,我当时感觉创投媒体的机遇可期,他们站在了入口,这件事绝对有机会。”

作为北邮的师兄,王啸在2011年初给了第一笔100万元人民币种子轮融资,第一个支持这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去创业。

而最终的回报也是值得的,2019年11月,36氪上市之后,依托这一个项目,王啸就收获超百倍的回报,甚至超过了当期基金规模,而对方也真的成为了服务创业者的重要入口,帮助了4000多家创业公司完成下一轮融资。

在九合最早的五年,正是依托一个个这样自己跑出来的案例,王啸和他的九合创投将第一期基金就从7000万做到了十几倍的账面回报。

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创投圈从此站稳了脚跟。在这一年,王啸也与沈南鹏、朱啸虎、徐小平等VC,一同出现在了2016《中国企业家》Top10的天使榜单。

做早期投资,更像是开盲盒

今年上半年,九合创投刚刚完成第四期最大一轮的人民币基金,以及自己的第一期美元基金募资。

算下来,九合管理规模已超过30亿元人民币,这相比十年前翻了30倍。

从最开始做投资,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里,王啸一直都把九合的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了早期。但迄今为止,他都没有感觉到投早期项目有丝毫的轻松感。

王啸表示,自己投的绝大多数早期项目,都是还只有两三个人,这个时候既没有数据,也很难估算出项目的商业价值,而且早期投资的失败率也非常高,投1000个项目,能走出几个IPO就很不错了,真的无异于一次大海捞针。

这也是很多投资人坚持认为“考察早期项目就是考察人”的主要原因。

在九合创投的早期,王啸最愿意和创业者八卦的就是,对方是哪里人、在哪上学、专业是什么、毕业后的前两份工作都做了什么?

在他看来:“就像第一份工作,对每个人的影响会非常重要,每个人的背景,会决定他对这件事的理解方式,每个人想法和决策,都和过去的经历和过往有关系,从这些零碎的信息里,能够考察出对方的认知和执行能力,可以得到创业背后的初心和动力是什么。”

以登陆港股的医疗AI企业鹰瞳Airdoc为例。

王啸发现,CEO张大磊本身就是医疗背景(曾在第二军医大学学医),对医疗行业认知高于其他创业者,对于怎么拿证,医疗行业可发掘的价值点是什么,什么可以做,做哪些事更有价值都很了解。

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他还发现张大磊“特别能吸取别人意见”,总把姿态放得相对比较低,不像有些创始人很刚愎自用,而这在科技企业格外受用。

“医学影像AI说到底,还是一家科技企业,而科技创业最重要资源就是人,靠的是工程师,靠的是算法,创始人如果不能和这些高智商的人平等交流,去服务他们,他们会很难愿意跟你共事。”

虽然这套衡量人的理论,被王啸用于很多次早期投资,但他认为还有一些更隐含的因素无法察觉,例如投资人往往也不知道,对方是真想做这件事,还是想骗钱跑路。

所以,如今的早期投资,王啸更愿意相信投资逻辑和方法论。

例如他愿意考量项目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甚至用长达几个小时的时间和创始人讨论项目背后的社会价值是什么?

他认为:“项目本身能解决一个比较有价值的社会问题,公司才会有商业价值。例如让10亿人中十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被更早发现,加大发现的可能性,肯定是有社会价值的事情。而这种社会价值一旦被证实,其商业价值就会被奖赏,即使现在不,将来也一定会。 ”

“科技肯定对社会有推动作用,而且要把推动作用转换成合理的商业价值。” 

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也并非完全是1:1匹配,例如迄今为止,在某些上百亿美金的行业,王啸觉得他还没有找到社会价值,所以这种项目他一直没有投。

一位曾与王啸在百度共事的经纬中国投资人表示,“在VC圈,王啸一直都是一个极其讲逻辑的‘技术派’投资人。”

王啸自己也认可了这个说法:“我投资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科技类,因为科技发展非常有规律性,没有任何是凭空而出,所有都是基于以前的技术再发展,现在移动互联网起来了,下一波产业互联网一定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积累的大数据,云计算,数据分析等能力,去解决产业里面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自动驾驶,Airdoc的糖网AI筛查,依托这样的趋势,用一些看人,看业务、看方向的方法论做支撑,就应该大概率会赢,后面只是赢大赢小的问题。” 

因此,王啸在考察项目时,总是和创业者一同讨论产品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一年的KPI是什么,甚至可以帮助创业者算出一个团队开发一个ios,两个安卓、两个后段是产品多少钱、运营+一年推广需要花费多少等具体费用。 

据美食达人创始人沈海槐回忆,第一次见王啸留下的印象是,这哥们儿是圈里人,跟他以往所接触的一些“把商业模式、经营数据、团队背景都问个底朝天”的投资人不同,很多想法不用多说,就能彼此心知肚明。 

他自己表示:“这部分经验应该就来自于自己的娘家——百度,虽然离开百度之后,自己没有去创业,但像这样的沙盘,他做投资十年,几乎对每个项目都要自己去演习一遍。”

写在最后

在一次媒体专访中,王啸曾表示过:“选择做投资其实是‘偷懒’了。”而其他曾与王啸共事的前百度高管也表示过:“啸哥,其实是一个比较佛的人。”

但事实证明,过去二十年来,他彷佛每一次都在为自己的选择拼劲全力,并收获那个最好的结果;也许这份王啸的这份佛系,更多应该是理工思维和不急躁。

当身边的人都在急匆匆去抓住移动互联网创业风口的时候,他选择了最后一个离开百度; 

当进入人生壮年,同龄人都在为了事业来回奔波的时候,他总能抽出时间,去陪团队一起踢球、K歌和打王者,同时还能带来远高于业内的早期回报。 

“原来的很多事就是玩,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依托,就像打高尔夫,我觉得精神依托不能只在于玩,而是还要干正经事。但如果把大量精力投入无效、内卷的东西上,其实没有意义,不如想想什么事情更有价值,花更多时间做类似的事情,面向未来去创造价值,不是更有意义么。” 雷峰网 (公众号:雷峰网) 雷峰网

雷峰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详情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