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笔者在朋友圈问了这么一句:“智能手机到底是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还是钥匙而已?”虽然大家的看法都不一样,但是笔者并不愿意把手机视为控制的角色。
在智能硬件的现有阶段,绝大部分产品对手机的依赖性很高,没有一个配套的手机App都不好意思自称为智能硬件。而在智能家居领域,手机App的地位要高更多,因为多数产品的控制权基本交给了App。
按目前的情况来看,手机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地位只会越来越高,因为创业者都希望往里面添加控制程序,以实现远程监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智能家居行业的妥协,毕竟现在仅有手机可以黏在用户身上,顺便承载智能家居的“远程”理念。除掉手机,暂且还能找到替补对象不?
随着家里的智能硬件产品越来越多,手机的控制负荷必然会不断的加重。比如说智能灯泡来个App、智能路由器也来个App,WiFi插座也加个App。按照现有的形式,倘若要实现多个硬件产品的远程控制,恐怕要开打的App不止一个吧。坦白说,用手机操控家电,其实比最原始的方法要繁琐不少。以灯泡为例,本来一个按键(旋钮)就能胜任的工作,如果放到手机上,至少还得多加几步操作。随着手机上的App越来越多,控制之间的切换也在白白耗费用户的时间,体验真的非常不好。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智能家居创业者并没有在“智能”这个词语给予足够的重视,手机间接为“体验差”背黑锅。
在一次聚会里,几位行业朋友无意讨论起智能门锁这类产品。其中有一断描述让笔者至今印象深刻:“现在的什么智能门锁,都喜欢往里面加App,指纹识别甚至虹膜识别,操作起来的时候各种麻烦,堪称低能。所谓智能,肯定要做到最自然的方式,好比说小时候回到家门口喊一声,家里的人立马走过来开门,智能门锁就应该做到这种体验才对啊。”横看现有的大部分智能家居产品,依然没有往“自然”这个方向思考,恐怕称不上智能。
笔者一直认为,是因为创业者的“懒惰”,迫使手机要变成各种智能硬件的控制中心,从而增加了手机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频率。如果创业者愿意往“场景预设”这方面所花点功夫,其实能够把消费者从控制层面上释放出来。
为何这样说呢?现在智能家居产品都喜欢强调“远程控制”,比如说夏季到的时候,下班一族可以提前打开家里的空调,一回到家就享受一个舒服的环境。其实整个过程不必打开手机,一样可以实现同等效果:相关App完全可以基于GPS定位来判断用户与住处的距离,进而决定是否把家里部分电器开启。这种无声的控制,创业者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就算存在偏差,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让用户修正,让产品更加傻瓜和智能。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的话,笔者认为手机在智能家居领域,更应该充当“启动钥匙”的角色:以某些数据作为冷启动,借助预设和调整的方式自动实现用户想要的远程控制。比如说晚上快到家门口的时候,手机必定会自动连上WiFi,基于此把客厅灯打开,省去用户“按键”的步骤,把人从生活里面释放出来。
按道理来说,人去控制电器基本不会出错,而且最迎合实际需求。如果只是生硬的把“遥控器”转接到手机上,而不做一些优化,相关产品真的不应该称为“智能”,而是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