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VS互联网:家电市场的混沌期如何度过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松下 走了。2015年2月,松下关闭了在华的最后一家彩电工厂,山东济南的300多名员工在这个春节后将彻底失业。松下临行时留下了一句话:本公司已不再是家电企业。未来的松下,将从B2C主动向B2B转型,汽车电子、住宅解决方案、商务解决方案将是其未来发展的重点。

所谓的“主动转型”一说,其中有一些尴尬的隐情:2013年,松下在电视业务的亏损高达5000亿日元,营业亏损465亿日元,松下在中国电视市场的份额不到2%。

与松下的溃退相对的另一种景观是,同样的一个盘子,互联网企业却对此格外热衷, 小米乐视等企业打着颠覆客厅的旗号纷纷入局。传统厂商的冰冷和互联网企业的火热,让很多人对这个市场越来越看不清楚了,它究竟是一个急需挣脱的陷阱,还是一块诱人的蛋糕?

家电市场进入混沌期

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对家电市场的看法南辕北辙,这其实代表着家电市场进入到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混沌期。

传统电视生产商反应冷淡的原因,我以为有以下三点:

曾经的技术优势荡然无存。 日系企业已经没有了过去的技术优势,智能芯片的高度集成让硬件生产走向了常规化路径,门槛在不断地降低。


多玩家肉搏。 生产门槛的降低,催生了一系列新生代生产商,竞争压力开始加大,而市场需求却并未因此被充分激活,买家反而掌握了市场话语权。肉搏战对传统企业来说是巨大的消耗。


价格战PK令传统企业难以支撑。 传统企业面临的主要是来自互联网企业的挑衅,互联网企业的基因决定了,硬件生产并不会是他们的主要盈利点,甚至有着长期不盈利的准备,于是将价格一压再压,这让完全依靠硬件利润生产的传统企业难以继续跟进,只能弃牌。

互联网企业热情的原因,也有以下三点原因:

革命者心态。 互联网企业在明知家电市场可腾挪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依然强势进场,是因为互联网企业认为自己是革命者,其目的是要利用多元的手段,换掉人们客厅里的传统电视;


电视是构建 智能家居 产业链的关键一环。 互联网企业的如意算盘犹如司马昭之心,智能家居离不开电视,在具体还不确定到底哪个产品才是入口的前提下,索性先做出一批来再说;


业余玩票,并不以此为生。 无论是小米还是乐视,主营业务都不在电视产品上,生产电视更多是出于一种投资和孵化心态,既然没有盈利的压力,玩玩也没有什么不可。

基因决定了各自的长板短板

事实上对传统电视生产企业来说,仍然有一定的市场优势:

技术根基深厚。传统企业无需经历互联网企业的技术磨合、产能爬坡,高度成熟的生产技术和渠道把控能力,是互联网企业一时难以超越的;

有持续的品牌效应和口碑保证。传统电视企业普遍有着多年的品牌积淀,市场认知程度高,有口碑保证;

同时,传统企业在智能时代,也暴露出生态化不足,缺乏软件与内容支撑的产品劣势。

而反观互联网电视,优势有以下三点:

价格低廉。这一点毋庸赘述,互联网电视俨然已经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互联网基因令其可以压缩硬件生产和渠道成本,把价格定在冰点。

有内容生态的建设。尽管目前还没有强势的互联网电视内容生产,但相信很快这个局面会得到改变。

在营销端,更接近目标人群。传统企业的陈旧营销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时代潮流,互联网企业在这一点上反而生机勃发,广泛运用新媒体,令其在营销端有着领先优势。

同时,互联网电视的劣势也十分明显,比如互联网电视产品线不够丰富,普遍是单款,用户缺乏选择的空间,这样将很难迅速增加互联网电视的市场份额。

混沌期的变数,如何聚合

互联网企业与白色家电的合作已经有了先例,比如小米美的 魅族 海尔,我认为对黑色家电也是一样。一种良好的电视生产机制,不应该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各自为战,而多应该考虑彼此优势互补的可能性。我以为,互联网企业应该从台前转向幕后,与传统企业合作,为其提供优质内容、操作系统,解决交互问题,并借此构建智能家居生态。这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的谈判条件,毕竟对互联网企业来说,电视只是一个前端工具,醉翁之意不在酒。

最后啰嗦几句:目前的智能电视确确实实还停留在一个孵化阶段,白热化的竞争还远没有到来。谁能够先行完成聚合,谁就有了甩开对手的加速剂,各位玩家不如早作打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