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糊涂账——国产手机价格卡位战
近日,国产手机品牌中兴推出了旗下高端产品线 Grand S 系列的新设备 Grand S 2 ,这款搭载了高通骁龙 801 处理器和 1080P 屏幕等目前市面上最为强劲的一套硬件的智能手机售价仅为人民币 1699 元,可以说是当前市面上最具性价比的一款手机(作为参考,一向打着性价比旗帜的小米 3 在发布半年之后,其搭载高通骁龙 800 处理器售价仍为 1999 元)。
不过尴尬的是,同样来自于中兴旗下的互联网品牌 Nubia 一款配置相比较 Grand S 2 稍低一些的 Nubia Z5s 售价却为 1999 ,而作为 Nubia 品牌最新推出的旗舰机型 Nubia X6 ,除了与 Grand S 2 在屏幕大小和电池容量等地方有较小的差别之外,价格却从 2999 元的高位起步,这不仅让人感到有些乱象。
无独有偶,与中兴并列齐名的国产品牌华为旗下产品系列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以前不久独立出来的荣耀品牌为例,最先推出的荣耀 3X (1698元)和荣耀 3C (1G RAM 版本售价 798 元, 2G 版本售价 998 元)分别是华为用来狙击小米 3 和红米手机的武器,但在小米推出红米 Note 之后,华为立刻跟进推出荣耀 3X 畅玩版,该版本与荣耀 3X 几乎没有区别,售价却趋近荣耀 3C ,但荣耀 3X 却没有显示出要降价的迹象,这造成了大部分已经购买了荣耀 3X 和荣耀 3C 用户的不满。除此以外,华为最新推出的荣耀 X1 (1799元)拥有着更为出众的硬件配置,但售价却也仅高于荣耀 3X 100 元左右。
原因
与中兴不同,华为从一开始就把荣耀品牌定义为一个“全渠道”品牌,而不单单只是一个互联网手机品牌,这也就意味着,拥有着齐全的团队和渠道配备的荣耀将与华为原品牌展开对立竞争,比如前文提到的荣耀 X1 ,在各个方面都领先于华为旗下的 Asend Mate 2 ,但后者售价高达 2688 元,这种性价比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只不过就目前来看,荣耀品牌显然还没有完全达成“全渠道”的目标,仍旧有互联网期货的嫌疑。
而对于中兴和华为荣耀品牌自己的定位冲突,不外乎是公司体态过大,导致派系林立,彼此竞争甚至要高于品牌市场竞争,既无法完全脱离出一个互联网品牌,也无法避免产品线混乱冲突的局面,简而言之就是大公司病的体现。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体态相对较小的步步高和OPPO,以及产品数量有限的小米和魅族都不存在或不突出这个问题,虽然中兴副总裁曾学忠强调称 Grand S 2 的定价不是有意卡位,但事实上,这款产品在杀敌一千的同时也自损了八百,目前该款产品在某电商上的预约量已逼近千万,相比较起来 Nubia X6 仅有十几万的预约数量。
另外一点在于厂商旗下互联网品牌内部,因为受到来自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刺激,华为中兴等企业匆忙展开互联网品牌的布置和转型,这使得互联网品牌可能在企业内部有着较为领先的优先级,但因为互联网品牌的销售渠道大部分集中于线上电商,因此价格上就具备了压低的条件,虽然与自家其它产品撞车不是有意为之,但却也无法得到妥善解决,比较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品牌借助性价比放大了自身优势,相应造成传统品牌的优势(渠道、售后)降低,最终传统品牌要么加大营销力度选择走高位竞争,要么同样打性价比牌,结合渠道优势进行反击。目前看来华为选择的是前者,中兴选择的是后者。
简而言之这个问题的根本在于,传统企业想走互联网路线,但却没有互联网的基因,最终在有效打击竞争对手和降低自身影响的天平上无法取得平衡。
廉价是把双刃剑
罗永浩曾经说过,“国产货超过3000块卖起来很吃力的,这是第三世界国家生产商的共同悲哀,但不怪任何人。”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目前不断推出优秀的硬件产品朝着3000元以上市场迈进的众厂商们都值得业界的一句肯定和感谢,但在今年年初,这种冲劲出现了阻滞,厂商们纷纷调转了重心放在了千元机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与高端市场饱和、智能手机创新区间紧缩有关联,但恰恰是这种模式,在极大的增长了销量和市占的同时,也压缩了厂商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廉价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就体现在这一方面。
于是我们看到,千元机的市场的火爆更多只是满足了大批消费者的需求,但在品牌竞争力和文化提升方面带来的增长却极为有限,当有新的厂商加入战局,并提供更为优惠的价格的时候,消费者将会立即转投。而这种可预见的境况的悲哀在于,原本正是依靠性价比路线而获得快速壮大的小米将有可能利用自家生态系统的优势,在把厂商们纷纷拉入低价的龙潭虎穴之后,一跃成为中高端市场的标志性品牌。
综上所述,目前国产品牌大力主导的性价比路线,虽然造福了消费者,但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却是有所不利的,目前还不知道厂商们打算如何均衡这种局面,但可以确定的是,能够在性价比的竞争中活下来的,一定不会是最具性价比的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