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易信以流量换用户,运营商恐遭管道化

雷锋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继阿里宣布在部分省份送流量之后,易信宣布在更大范围内跟进,大有用户数不追上微信不罢休的节奏。

听着很过瘾,估计也会有很多用户因为吸引而去下载试用,短期效果会很明显。只是这事怎么想都只能是短期促销行为,无法长期推行。一方面阿里和网易家底再厚,也无法长期负担用户的流量费用;再者运营商也会担心,如果用户习惯了流量免费,未来的流量经营战略恐会落空。对运营商来说,还没抓住4G的未来,就先放弃了未来,自己表明了在未来流量业务中运营商也将只是管道。

 

 

人艰不拆的运营商流量经营之梦

       从语音通话向流量经营,是高速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家运营商的必经之路,也整体决定了未来的市场格局。来往和易信免流量带用户的行为带给运营商的喜大普奔还是人艰不拆? 早在运营商内部的多轮讨论中,一致做好运营的关键是提升单位流量的价值;单位流量价值将决定运营商未来的命运。不过,为了提升价值,运营商则需要双管齐下:一是降低单位流量的绝对成本;二是提升单位流量的相对收入。

结合这个思路运营商推出了一系列降低单位成本提升流量收入的举措,搜狐视频套餐、红微博套餐、微信沃的推出后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思路看起来已经梦想照进现实,来往和易信的零流量换用户将刚刚尝到一点点“流量经营”的运营商直接打回“管道”的原形。来往和易信饱尝用户激增的甜头,微信等OTT业务也必然是普大喜奔,而运营商面临的则是人艰不拆的“管道”结局。

 

送流量非有效商业模式

流量是送还是免,对用户来说只要不收钱,就没有区别。但事实上,送的流量最后总要有人埋单。综合目前的信息来看,估计来往和易信是与运营商谈了一个总体的优惠方案,确实要出一部分真金白银。

按运营商与应用服务商的过往合作经验来看,流量定向包月2G的费用应在5-10元之间。相比移动互联网购买用户的成本来算,来往宣布免费两个月,获得一个用户的成本极其划算。来往也给自己留了退路,先优惠两个月,未来是否继续免费,根据效果再看。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就是一个短期的促销行为,把新用户和他/她的伙伴们拉过来体验试用。争取用两个月的时间培养出用户的新习惯,这就是来往和易信的如意算盘。

这种临时促销行为显然是服务于拉新目标,无法持续,更无法成为有效的商业模式。

如果流量费用由来往和易信出,这笔费用会成为一笔难以持续的负担。阿里系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在放出免费流量的时候,明确规定“同一设备,同一手机号,同一淘宝ID只能领取一次”,你想换机、换号都不行。

如果流量费用由运营商负担,那就等同于运营商免费供应子弹,帮助来往和易信打击微信,那就牵涉到很敏感的话题:流量经营战略落空、不公平竞争、国有资产流失……随便哪一条都是硬伤,运营商根本伤不起。

 

运营商流量经营恐受冲击

来往和易信希望用免费流量来换取用户使用自家产品的习惯,却在无意中也培养出用户认为流量就应该免费的认知习惯,估计也会对运营商未来的流量经营战略产生不利影响。

电信从固话转向网络宽带,成功提升了用户这部分用户的人均消费,使其在移动通讯大发展的阶段,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当前,移动运营商同样面临从传统业务向数据业务转型,这个趋势已经被海外运营商所充分证实。

但移动网络的流量成本要远高于有线宽带的流量成本,因此移动运营商普遍采用包流量而非包时段的计费方式。运营商为了培养用户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习惯,给出诸多优惠措施,但这些优惠措施都旨在培养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消费习惯,而非免费习惯。

在用户需要为流量付费的时候,来往和易信试图借助“免费”这个利器,通过帮助用户消除“痛点”,来收买用户。当用户形成流量应该免费享用的习惯,运营商的流量经营战略也将彻底落空,沦为来往和易信们的廉价传输管道,这显然是运营商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来往、易信和微信之间的缠斗刚刚开始,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场。在这场争斗中,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互交织,敌友关系错综变幻。但最终,短期利益一定会让位于长期战略,用户也会通过比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所在。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