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制造企业与创客:像风像雨又像雾
这周,笔者随几位 创客 朋友一起参观了几家制造企业,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当属某家大型 代工厂 ,这是笔者第一次进入这样大规模的厂区,因此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不得不说,在通过检查后进入厂区的一刹那,一股强烈的震撼扑面而来,这种震撼是短促而有力的,随后便被黑压压的人群和千篇一律的厂房所淹没。
当然,这是心中的“浪漫主义情怀”和现实环境产生强烈碰撞的结果,就像把“创客”和“大型制造企业”这两个概念摆在一起一样。“像风像雨又像雾”,这是参观结束后笔者脑子里蹦出的对二者结合的最直观感受。
像风:清风拂面
工厂是一个整体,在定式思维的驱动下,统一的制服、相似的颜色、精准的机械以及墙上精确的工作排班表都努力使每一个细节都不偏差。而相比之下创客则是充满天马行空创意的一群人,保持思维的活跃非常重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两者也找到了契合点:制造企业的高效率和丰富经验可以帮助硬件产品实现量产,迈向市场;而创客们的新鲜思维也能帮助制造企业抓住机遇,开辟新的市场。
举个例子,不少创客会在硬件上会遇到“开模难”的问题,而笔者参观的这家工厂的模具厂则显现出强大的实力。CNC、数字铣床、线切割、电化学蚀刻机… …这些设备不仅“个头大”,也非常先进,能够同时制作十几种效果不同的模具。另外,工厂在制作模具的技术也非常成熟,不管是在制作工艺还是在技术人员操作的熟练度上都让人我们这些参观者感到惊叹和羡慕。不过比较遗憾的是,目前工厂的生产规模正在萎缩,利用率只有约1/3。试想如果这些资源能够很好地和创客运动结合起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双赢的局面。
令人欣喜的是,以上的想法并不是空谈,这股“清风”在不少从业者的努力下终于吹了起来。目前该大型制造企业已经成立了一个 初创 服务平台,为初创提供从产品设计到大批量生产的一条龙服务,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工作场所。根据负责人的介绍,未来这个平台会发展成为为所有开放的制造平台。
像雨:何时见晴
不过,初创服务平台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大型制造企业与创客的未来就是艳阳高照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二者的天空上还飘着“小雨”。
午饭时,笔者曾和负责技术的管理人员进行了交流,在谈话中,对方对创客十分感兴趣,但也许是长期待在厂区里的缘故,他会下意识将创客和互联网思维联系起来,简单认为创客的成果就是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如果说技术管理人员不懂创客还情有可原,那么初创服务平台的负责人也不懂似乎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在和笔者一行人的聊天中,这位负责人给人感觉还是在用传统的工厂思维在运行平台,而整个平台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实际的操作方向。他们目前正在测试一款可穿戴手表,但这款手表不仅笨重而且功能单一,实际体验并不是很好,也许这也正代表了目前这个平台的某种困局。
像雾:拨开迷雾
在参观接近尾声时,一位创客朋友建议未来的创新大赛应该叫上熟悉制造业的业者做评委,因为他们会比投资人更好地评估产品,而在“1-100”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发挥出类似“教练”的作用。
目前制造工厂和创客间最大的壁垒也许就是信息的不对称,一方面制造工厂可能太过于封闭,另一方面创客也可能太过于理想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双方的主要工作应该集中在“融合”二字上:让天马行空的创客知道制造一样东西其实非常不容易,让过于封闭的制造业从业者也能接受新鲜的东西。制造业需要“走出来”,创客需要“走进去”,双方取长补短,各向前一步,才有可能拨开这层“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