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销量的魅族,不虚伪,却也不再真诚
4月23日, 魅族 与迪信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在迪信通旗下3000家门店内销售魅族手机,并计划在年内完成1000个形象网点的建设,二者还共同签署了一年20亿元的销售协议。
至此,在魅族自有的1000多家门店,以及与苏宁合作的3000家授权专柜和运营商专柜的基础上,魅族的线下渠道再一次被垒上了一枚重量级的砝码,甚至单从渠道上来说,魅族已经完全不输一些老牌厂商了。
但说到底,也只不过是找了家知名物业,开了些专柜而已
但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苏宁或迪信通,其本身就是个大卖场,有资历的品牌来了谁都会表示欢迎,共同剪个彩什么的也是常见事,要是来者能自备较大影响力那就更好了——对魅族来说是这样,对其他品牌来说也同样如此,
而目前看来,魅族仅仅只是开柜而已,要是说与具有虚拟运营商资质的苏宁和迪信通开展一些深度上的合作倒还能吸睛一些,而在当下只不过仍旧是在补之前的短板罢了。
魅族的渠道在此之前非常狭窄,虽然它的线下实体店很早就在铺张,线上商店也一直同步运行,从兼顾性上看的确是国产手机厂商里比较好的,但弱处在于其流量很少,甚至是自己两项加在一起对比别人一项,比如 小米 的线上和OPPO的线下,也是毫无优势可言的。
而现在,魅族想要实实在在的扩张,指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了,往外走就是必由之路,只不过在国内浮躁的科技圈中,这一点包装包装,还真给魅族营销出了不少花样。
渠道和促销,一切为了销量
现在看来,魅族就像是动物冬眠一样,先在去年一口气把产品线的短板给补齐,然后疯狂下订单,以至于成为了供应链厂商的新财神爷,为的就是等着今年一年冲刺销量了。而大力扩展渠道,以及到处搞活动搞促销,则正是具体措施而已。
魅族为什么要冲量?这其实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因为它差的太多,或者说,它的名气与资历,都和它当前的规模太不匹配,黄章前不久还在提雷军去他办公室喝可乐的旧事,并放言要进入前三,足够体现他的不服气——也正是由着这一点,因此无论是魅族出于行业高压希望自立自强,还是真的受到与阿里那份对赌协议的压迫,都是必须不能怂的。
而魅族不止在后天上努力着,它甚至还为了销量放弃了一些天生的东西,在一些人看来,这是魅族洗尽铅华的必备过程,可对更多的人来说,魅族在变得不虚伪的同时,也同样不再真诚。
魅族的跃进,是以很多事情为代价的
事物都有正反面性,魅族推出魅蓝品牌,在销量大涨的同时,也让自己原先在中高端市场占据的影响力在一点一点流失,旗下高端旗舰MX4 Pro上市一百天即全线降价300元。作为横亘在1799和魅蓝Note的中间款,魅族MX4 Pro在发布和上市时机上都有些不够讨巧。
另外,魅族效率低下的问题在 融资 之后并没有被改善,反而继续发酵着,这一点无论是在硬件还是在软件上都有表现。首先是产能问题,业界有一句很公道的点评——没有产能的“性价比”,应该被读作“耍流氓”。而虽然魅族一直在对外讲述产能在提升,可时至今日,除了线下渠道被允许加价售卖的产品之外,魅族旗下特别是魅蓝的多款产品仍旧处于紧俏状态。
除了产能之外,还有扩张带来质量的下降。在315晚会之前的“中国质量万里行”公布的手机品牌投诉率上,魅族以990例位列第五——特别要注意的是其销量则不到600万台。相比之下,投诉量为1432例的 华为 去年年销量大概在7500万台左右,而投诉量1395例的小米年销量则为6100万台。
再看魅族引以为荣的Flyme,虽然其更新速度很快,但是却Bug不断,有些甚至能持续一整个版本周期都无法得到整改。前魅族高管马麟曾吐槽魅族经常是画个大饼然后发现自己做不来,最后只能匆忙抓个救命稻草来草草了事——也许,真正值得魅族重视的不是 MIUI 的所谓生态闭环之类的,而应是在其用户过亿的前提下,保证足够稳定的系统体验。
小结
无论是人类历史,还是科技圈的里程中,眼界高手腕低的大跃进其结果通常只剩下失败。魅族现在就像是一个被吹胀的气球,飞的高远是第一要务,其它东西则有点能拖则拖的味道,但必须明白的是,如果不把底下的口子扎好,难保这个气球不会跑气,而这一点,在当下趋利为主的魅族身上,其实已经是个足够明朗的隐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