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放纵”时代,虚拟现实设备也有隐私问题
你愿意体验另外一个人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吗?由于天生的好奇心的驱使,我想肯定会有人给出肯定的答案。但如果颠倒一下,让另外一个人来体验你的生活呢?很多人的答案是“不”,让他们退缩的原因无非是两个字:隐私。因为一旦这样,你的一举一动,甚至一颦一笑都会完全暴露给别人,而这种隐秘的丧失,还会涉及到你身边的人。
雷锋网昨天对一位名叫Mark Farid的科学家进行了报道,他正计划 利用一个叫做Seeing-I的虚拟现实艺术装置 ,连续28天体验另一个人的生活,这个项目的目的是想要弄清楚长时间过着另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会改变一个人的身份认知。将一个人的全部生活细节全部呈现在另一个人面前时,另一个人是否会产生人份认知错位尚暂且无从知晓,分享者再无任何隐秘却是注定的。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Mark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他的“另一个人”。
不过,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的作用就是去蔽,这也是他们的思维和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艺术策展人岳路平在听说这个项目后,就直言它很酷。
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回归到日常生活,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硬件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信息被分享了出去:微博显示所在位置、朋友圈分享合照信息、手环记录并上传运动和睡眠信息、智能 血压 计检测健康指数然后建立数据库... ...可以肯定的是,将来这种数据的获取会越来越多,因为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其他人的好奇甚至超越了对太空的好奇,那么这种分享的底线究竟在哪里呢?
国内虚拟现实设备开发团队蚁视科技的创始人覃政认为,公开场合获取到的所有图像信息,从技术角度来说都有大数据意义,都应该被获取,这也是未来图像云和视频云终端所需大数据的入口。但是,个人的生活细节,应该被用户选择性分享,就像现在拿手机分享照片一样。至于信息的安全性,则是云服务商的职责。用户主动选择是否分享给公众,这个是底线,至于其他的,都可以开放。
另外,覃政表示蚁视很快就会利用自身开发的设备做一些类似的行为分享,因为这是趋势,对于让计算机了解这个世界,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很有必要。
趋势是一回事,如何保护数据所有权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岳路平的眼里,各种隐私被无意暴露主要是因为人们 至今 都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数据是一种“新石油”、“新资产” 甚至 是“新货币”,所以就不觉得数据权很重要。针对这类资产,是否要有新的监管、新的银行、新的审计,以此来避免数据泄露和数据攻击?这就是MIT媒体实验室Alex Pentland提出的“数据新政”:对于数据,你应该享有像你的身体、财产一样的权力。
但是,就像私有财产权的建立经历了很长时间,数据所有权的建立也将旷日持久,大型公司和极端开源主义者都可能会抵制立法。现在还是个“数据放纵“的时代,到处都无节操滥用数据的现象,要想保护自己的隐私,每个人目前只能”独善其数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