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防“遇冷”的 2018
2018年,于安防行业而言,是圈外热闹、圈内失落的一年。
透过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15家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他们2018前三季度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第一季度累计增长35.92%、第二季度累计增长27.22%、第三季度累计增长24.14%,逐渐递减。
针对上述情况,有人提到,2018年传统安防上市企业业绩增长放缓,主要因为AI公司及跨界巨头的联合抢食所致。因此并不能通过老牌上市公司增速下滑断定整个安防市场遇冷。
但不少业内专家和行业高管向雷锋网透露,外界口中的头部AI独角兽抢单,更多体现在增量市场的竞争层面,但这部分份额对于上市安防企业原有业绩的影响较为有限。他们认为,不止是上市公司,2018年整个安防市场营收的增速确实在下滑。
从海康威视中报及年报来看,2018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整体营收达338.02亿元,同比增幅21.90%,小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另外,海外业务方面的毛利率在今年年中出现小幅回落并低于30%。
与此同时,大华股份2018年前三季度营收150.31亿,同比增长28.21%,增速同样低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海外业务方面的毛利率今年也低于30%。同时,净利润率为9.34%,同比减少1.56个百分点,环比减少3.45个百分点。ROE同比亦有小幅下降。
作为中国的安防双雄,这份成绩单稍显平淡无奇。
对于未来预期的不乐观还可以体现在股市上,今年10月19号,大盘跌破2500点,海康威视再次爆出23元的价格,这是继去年5月2号上证指数3147开盘,海康23.07开盘(复权价)一路飙升至44.06元之后的腰斩。
一来一回,海康的市值已从顶点的4000亿左右跌到如今的2500亿左右;而大华股份也从顶峰的800亿左右跌到如今的400亿左右。
内外受限
任何一个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增速都会放缓,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商业铁律。
而当下的安防市场在远未达到天花板之际,却遇到了整体增长疲软问题。因此, 这更多是一次偶然的“遇冷”,而非必然的“寒冬”。
那“偶然”的背后是什么?内部债务问题与外部贸易战。
今年上半年,雷锋网在北京走访了三十多家安防企业,其中部分企业高管向雷锋网 (公众号:雷锋网) 表示,主要增长压力来自相关部门的财政压力。
他们谈到,由于地方债务问题,很多项目都暂时停滞;即便成功拿下订单,后期如约结付账款也存一定问题。
2018年以来,地方债务隐忧再次浮上水面,数个平台公司出现违约,诸多地方债务融资项目难产,风险逐步暴露。
数据显示,目前多个省份的部分区县实际债务(加上隐形债务)至少是当地财力的2-3倍。其中某区的支付预算是10亿元,加上转移支付、政府基金、总财力大概30亿元左右,而它的实际债务大概是50亿元左右。
标普全球(S&P Global)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出,预计2017年中国“隐性”地方债务高达40万亿元人民币(合6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0%,这一比例已经触及了国际警戒线。
鉴于此,今年相关部门紧急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风险的意见》(中发〔2018〕27号)文件,表示将统计地方隐形债务,地方违规举债终身追责。
一来债务太多、再来举债追责。
强压之下,地方相关部门在巨大的行政支出和急迫的基础建设上左右为难,而在以PPP为主的大型平安城市项目建设上,地方政府更为谨慎。
今年三月份,某省便贴出一纸《关于暂停开发区2016年--2017年政府类项目的通知》,通知称,对2016年、2017年政府投资类所有续建及未开工建设项目一律停止施工。
文中要求,要从源头上杜绝新增政府债务。全区发展改革系统要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寅吃卯粮的工程,宁可发展慢一点、也决不违规举债,坚决刹住无序举债搞建设的风气,确保政府违规举债零增长。
早在去年11月,财政部便主导了一场对总投资17万亿元的万余个PPP进行集中清理,不合规的项目被清退,而清理期限是今年3月底。
有当地从业者提到,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经暂停PPP,改成EPC模式,即政府发包模式——由政府出资,找施工单位,政府有多少钱做多少事。
回顾历史,安防行业此前曾在2015-2016年遇到过一次‘小寒’,主要由于反腐与行业价格战所致。
安防建设通常附属于地铁、机场、能源等大型工程项目中,具备一定隐蔽性,也为一些灰色行为的滋生提供条件;另外,在招投标过程中,一些部门集方案制定者、资金安排者、招投标工作仲裁者等多角色于一身,他们拥有决策、执行、监督大权。
而反腐工作的加强,则对部分项目透明度有限的安防市场,起到了间接的“降火”作用。
至于安防行业著名的价格战则无需多言,上市之后,海康威视等企业在平定外忧之后,又快速发起‘价格战’解决内患。
他们利用足够大的资金杠杆大力发展安防渠道市场,卡住了分销市场的咽喉,然后通过“低价”策略搅浑市场,获取客户,价格战因素主要体现在行业的毛利率上。
相比2015-2016年的“小寒”,2018年中国安防发展“遇冷”,除了内部问题,还体现在经济周期性问题及外部问题上。
2008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格局开始了新一轮的更新,自由市场经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竞争所替代,每个国家都在强化自身力量,国际局势剑拔弩张。
对于安防行业来说,最大的压力是美国对芯片出口的限制。以海康威视为例,在芯片的采购方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相关芯片大多来自于英特尔与英伟达,基础芯片主要是来自于华为海思和TI。
这些年,受限于国内市场的逐步收紧,各大安防巨头较为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所占营收稳步提升,成为各大公司盈利能力是否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先看数据,无论是营收还是毛利率方面,2018年海康和大华的海外市场在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下滑。
对于一系列法案实施后该如何应对,海康威视等公司暂无对策,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于海康威视三季度的电话会议中没有做应答;有意思的是,对于15-16年的情况,海康则表示非常有信心能够恢复需求。
回应的巨大不同反应了一定的现实问题。
2019,会好吗?
在国际经济形势面临不确定性,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尚未得解决、国内宏观环境去杠杆的大背景下,面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安防市场会更好吗?
从外来看,贸易战对相关企业造成的实际短期影响较大,长期走向不可预测。
客观来说,美国在制裁海康、大华等安防企业上,没有强必要性,视频监控行业并非高科技战略产业,难以威胁到美国核心利益,如果后期全面制裁,美国芯片、硬盘厂商受影响更大。
再来,技术出口管制在美国有一套非常成熟的体系,体系里面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技术有分门别类的管控,安防企业用到的只是一些普通器件,不需要特别管制。
海康威视相关负责人表示,回到芯片本身,随着 SoC的发展,IP开源可以交易,SoC的开发变得比较容易, 带有AI引擎的SoC发展很快,现在基于SoC的AI芯片也在陆续推出,这些发展也可能会反过来制约美国的出口管制。
如果美国采取更加极端的策略,那么众多在产品的设计上会优先选择非美国的元器件,长期来看对美国更加不利。
另外,除了美国市场,海外其他市场有非常好的可塑性。
该负责人透露,看到中国的“平安城市”做得很成功,印度从四年前开始提出平安城市,去年开始落地,印度有很多社会的问题需要这类工具来加强治理。
印度也有很多需求需要我们去做产品的定制,比如珠宝行业,它的生产、加工的管理需要相机有特别的定制,所以需要厂商有单独的投入。
在俄罗斯市场可以看到,硬件制造的生态几乎不存在,但是软件方面非常强,比如 AI 用于人脸识别方面,俄罗斯的技术发展和中国活跃度相当,当地工程商、集成商运作大项目的能力较强,能应对复杂的项目挑战。
相关企业可以加大投入,把行业蛋糕做大,把那些不知道如何应用的,没有被充分开拓的市场更好地激发起来,用视频的手段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在他看来,美国的市场正在经历着一些变化,但世界的市场并非只有美国。其次在美国中国安防企业并不需要退出,我们依然能在美国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和空间。
从内来看,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体系。
这是TO G业务未来的主要增量。
雪亮工程是以城市、乡镇和农村三级综合治理为服务目的的安防体系。虽然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但我国视频监控数量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巨大差距,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
以千人拥有摄像头数量最多的北京举例,北京现在是千人59台,相当于美国平均水平的60%。广大二三线城市更低,千人拥有数量都在10台以下,相当于美国平均水平的10%不到。乡镇及村一级则近于零(数据来自中泰证券研究所)。
总结来看,海外市场足够大,中国的摄像头远远没有达到天花板,这不仅仅是国家的雪亮工程需要,更是百姓对于自身安全的需要;另外AI安防市场的增量还非常有限,多元化市场还亟待开发。
虽然大环境看好,但有一点还值得一提。
从竞争角度来看,海康威视等传统安防公司与华为等跨界巨头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多,同时AI独角兽们也将安防作为重点布局方向。在这轮博弈过程中,海康威视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会改变,但其自身创新业务还未成型,行业价格战也许会再一次打响,拼刺刀的时刻也可能很快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