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科“软磨硬泡”沙龙,传统厂商眼中的智能路由
路由行业先后经历了商用路由、民用有线和无线路由、功能性路由的发展过程,其在去年,凭借智能路由的概念,在 IT 界掀起了一股智能路由的热潮,众多互联网和新兴硬件厂商都加入了战局。
但大半年过去了,仍未有一款产品能大批量上市,智能路由所占的比例依旧非常低。对比智能路由激起的想象和行业热情,其现实表现就显得有点“雷声大雨点小”了。
“智能家居控制中心、NAS 本地私有云、自动科学上网代理”,这些光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小激动的卖点,却好像无法激起广大用户的兴趣。让业界和媒体都不由得陷入沉思,难道是我们“打开的方式”不对?
首家进入智能路由领域的传统厂商
几个月前,在半路出家的互联网和新兴厂商,好像还找不着北的时候,磊科推出了自家的No1智能路由,这是首个由传统路由大厂推出的智能路由产品。其在刚结束首轮公测活动后,举行了名为《软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么炼成的》的系列线下沙龙活动。
这让磊科这个一直低调做硬件的厂商,在笔者心中的形象瞬间高大了许多。这俨然是给了大家一个聆听传统厂商意见的机会,而业界或许也该是时候,听听传统路由大厂对智能路由的意见和看法,并理一理思路了。
磊科的《软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么炼成的》系列活动的第一场沙龙,恰巧在深圳3W 咖啡举行,笔者有幸参加,并见识到了传统厂商对智能路由的看法。
磊科的此次沙龙,邀请到了 No1智能路由的合作伙伴迅雷亲临现场,并邀请了众多业界人员和媒体参加。
说到与迅雷的合作,或许关注下载器的读者还会记得它们12年合作推出的 NW762和765下载器,它们是第一款自带远程下载的路由器,开启了功能化路由的先河,并广受用户的青睐。
传统厂商眼中的智能路由
因篇幅有限,这里就先和大家分享一下磊科和迅雷的专家意见,及非常值得注意的几个点。
首先,沙龙主题非常精准,而且也让人印象深刻。正如其宣传资料所说:这是一场关于智能路由本身的沙龙,在这里不谈市场前景,不谈商业模式,不谈技术问题!因为有一个问题没搞明白之前,以上都是空谈。这个问题是:“什么是智能路由?”
现在的智能路由业界,基本都是主推高配低价、开源系统、拓展端口等卖点,但智能路由无非就是“路由(NAT 网关)+无线+智能应用”3个点组成。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如果基础的路由功能无法出色完成,建立于其上的智能应用根本无从谈起:
- 路由基础功能方面:磊科在引以为豪的 Qos 多方负载技术的基础上,出色地解决多终端多重任务的网络协调要求后,其再与互联网友商合作,主推简易化低门槛的交互界面,方便普通用户使用;
- 无线方面:依靠原有实力积累,其能根据时段和多设备情况,进行无线信号强度和穿墙力的优化,控制辐射和能耗;
- 智能应用方面:磊科12年就迅雷合作推出下载机,13年就和360、腾讯、阿里等厂商推出以安全为卖点的智能路由,努力将原有的独立功能集合起来,降低用户的功能成本。
为保障No1智能路由核心的上网功能的稳定,其NOS系统拥有二次开发的SDK,支持模块化的安装/卸载(有本地和服务器两种安装模式)。其应用层和拓展层是独立的,做到了驱动和应用分离,让基础功能不受拓展功能的影响,其还在筹备自己的开发者联盟。
此外,因其采取软硬厂商合作模式,和迅雷、微软等软件厂商的多次合作,帮助其解决了同类产品中的USB供电、读写速度等问题,技术和口碑上较有优势。
智能路由的软硬厂商合作模式
从苹果的成功开始,业界喧嚣尘上的“软硬结合”模式,其实是相当反社会潮流。毕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苹果一样的资金和实力,而且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是分工化和专门化。
由软硬件厂商合作才是真正靠谱的做法(参考微软当年和 PC 生产商合作,狂秒麦金塔的故事)。单靠新兴厂商或互联网厂商独立完成智能路由的普及工作,显然不现实。
故笔者更加看好磊科和迅雷这种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的深度合作模式。前者对路由原始的生态环节、整体产业链和市场有更精准的认识,后者则有丰富的软件交互经验,及相应的功能拓展认识。
当然,单凭一场沙龙,是无法完整阐述磊科这家有14年历史的硬件大厂的看法的。磊科的《软磨硬泡智能路由器是怎么炼成的》系列沙龙,还会在多地开展。
其还将与大家一起分享智能路由器该如何智能,如何在不同环节和设备中的产生联通性,如何通过各种拓展功能去真正的实现网络和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等问题。敬请大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