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交停车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到底在哪?
近日,北京市政府官网发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2015年工作措施》。这个措施提到了多项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其中几项政策格外引人注目。
一个是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委牵头提出新能源汽车免费停车等政策方案。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停车费可以减免,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用车成本。还有一个是市交通委、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提出新能源汽车减免过路费等政策方案,这个是免过路费,也是降低用车成本的措施。
此外,还有在社会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停车场、大型商超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区、电动汽车专业销售店、具备条件的加油站等区域加快建设快速充电桩,进一步加密城市充换电网络,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需求,并研究制定配套鼓励政策。
在本市各类科技、工业、环保、大学园区等公共区域,以及园区单位院内、市域内主要景区、市级政府机关等建设大客车充电设施。这个是增加充电设施,让电动车有地方充电。这些政策看起来都是好事,但是笔者还是想吐槽一下这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方式。
一、为什么要吐槽?
这次的新政和以前没有太大差别,停车费、过路费这点小钱相当于低额补贴。一辆车一个月的停车费几百元,过路费看区域,一般不会太多。相对于之前国家出台的最高曾经达到过12万元补贴,这点优惠只能算毛毛雨。
和前不久出台的免购置税政策比,这次变相补贴的力度也非常小。靠这种小恩小惠想普及新能源汽车,改善空气质量是做梦。这种政策出台本身的意图是好的,但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问题。
至于高速充电桩的建设,则是老话题了。高速充电桩价格昂贵,要求较高。对土地、电路规划、安全都有要求。而且这个东西从上海、深圳的经验看浪费严重。有电动车的没地方充电,有充电桩的地方没车去冲。完全是虚耗资源。
北京市继续发展,还给予补贴只能是又一种社会资源浪费的可悲重复。这种政策的出发点也许不错,但是完全没有抓住终点,费效比很差。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任何消费品都是有高中低档的,汽车是这样,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发展新能源汽车,清洁空气要搞清什么层次的新能源汽车是重点。 现在热炒的 特斯拉 Model S在美国的竞争对手是宝马M5,在中国因为税费和利润率定位稍低一点,但是也绝不是代步车的档次。
从实用性的角度,纯电动车因为电池的成本原因价格昂贵(纯电动车市内代步即使只要200公里续航,也要接近30—40千瓦时电池,出厂价最低也要8万元到12万元,而一辆代步车整车不过10万到20万),需要有充电桩的停车位(大城市一个固定停车位也要10万到20万),有里程焦虑(一旦电池耗光,充电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不适合长途出行,作为普通家用车并不适宜。 这种车不会多,对北京的空气也起不了什么作用,鼓励纯电动车,并且给他们配套昂贵的高速充电桩完全是浪费。
老百姓真正用得起的新能源汽车是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这种车只需要10千瓦时左右电池(2万成本),保持50公里续航,上下班就可以完全电动。 这种车不需要高速充电桩,廉价的低速充电装置甚至普通插座就可以充电,这种车才是城市应该发展的重点。
路线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 低价的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加上低成本的普及充电设施,才能把新能源汽车普及开,才能改进城市空气质量。而北京市此前恰恰没有把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列入新能源汽车目录。 路线错了,各种小措施无济于事。
三、地方利益和大局观
从技术层面,其实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路线方面,事实证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加低成本低速充电装置是最有生命力的。
去年,比亚迪秦卖了接近18000辆,是中国卖得最好的新能源汽车,在世界上也在前几名。不仅仅是比亚迪,广汽、上汽都推出了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而国际巨头因为有多年的技术储备,很轻松的就推出了 奥迪 A3-etron、宝马5系的插电系列。在车的技术上毫无问题。
在充电技术上,青岛的一家企业已经开发出低成本的低速充电方案,车位充电装置大小和普通车位档一样,不怕风雨撞击,并且已经在青岛市李沧区政府停车场试用。只要政策给力,大面积推广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所有公共停车位,小区停车位普及低成本的低速充电装置。完成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改善空气质量,节能环保(电动车用电都是夜间充电,这些电不用也就浪费了,因为发电厂不能停机,所以夜间电价便宜。)
按照现在的补贴,只要批量上去,一辆A级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控制在10万以内。几年的油费省出来之后,性价比非常高,没有理由不普及。几个高速充电桩的钱可以给一个小区布置上低速充电装置,选择低速充电方式,同样的钱普及率能提高百倍。只要普及开,消费者不会放着电不用用油。
但是,在实际执行中,因为各地的地方利益。车型补贴不一,充电装置五花八门。还有北京不认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上海要求车主自己找充电桩这种笑话。中央没有明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线,各种路线都在尝试,补贴政策没有突出重点。各地为了自己的利益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明确的路线和规模。这就造成了现在的乱象。
汽车也好,充电装置也是,都是工业品,批量决定价格。1万辆,10万辆,100万辆的单价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政策无重点,就没有批量,新能源汽车价格下不来,对补贴就有依赖性,恶性循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就会失去发展的时机。
所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瓶颈还是在决策和执行力,在中国的体制下,只有政府想明白了,行业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