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acon摇周边进驻微信公众平台,开发独立APP还有意义?
去年年底,
微信
推出“周边摇一摇”(以下简称“周边”),一度被
iBeacon
领域玩家看做是“带
iBeacon
飞上蓝天”的一艘火箭,不仅因为这艘火箭拥有
6
亿多的用户,更是因为微信有占领线下商家资源的决心和打通
O2O
的庞大势力。曾经一度微信不发声,对“周边”未来发展并未指出一条明路,这也让很多
iBeacon
生态链上的合作者都在观望中,等待着根据微信下一步的动作找到适合自己的战略:是紧紧抱住微信的大腿,通过摇一摇将
Beacon
进驻到各行各业,还是坚持开放独立
APP
,真正意义上做属于自己的产品?
“周边”即将入驻微信公众平台
“周边”( zb.weixin.qq.com )平台一直以独立页面的方式存在,之前并未与微信公众平台( mp.weixin.qq.com )合并,对外宣称还尚处于公测阶段。最近,微信表示“周边”即将正式在公众平台上线,也将开发更多的设备 ID 供商户和开发者使用。
微信组建周边团队,并为 iBeacon 在摇一摇中开辟专门通道,明显是看中了 iBeacon 在线下宣传和连接 O2O 数据方面的独特优势。
首先,微信的线下中小商户(企业)众多,且已有微信订阅号或服务号,花费人力、财力和时间资本投入到加粉丝中,大多数积累了几十到几百万粉丝群,具有使用 iBeacon 的成本优势。而且,线下商家吸粉积极性有所下降, iBeacon 无异于一剂强心针,继续保持商户对微信的粘性。
其次, iBeacon 不是噱头,而是真正能为商户带来营销机会和提升客户服务的砝码。以前我们常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但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时代长河里肆意徜徉,顾客(用户)变得更加聪明:即使没有去过的餐厅,也能从点评里知道哪家最好吃,在最后结账的关头,还会团一个优惠券,但是商家只能用传统的“供销存”去了解顾客的喜好显然就有些落伍了。 尤其还有某宝、某猫和某东等的夹击,他们能利用互联网浏览痕迹的大数据进行用户偏好的分析,甚至可以预测下季度那种款式最好卖。但是线下商家就显得束手无策了。
而 iBeacon 能提供时间、空间和人的三维对接,帮助商户发现潜在的商机和营销趋势。举个简单例子,在类似 Zara 、 H&M 以及优衣库这样的服装零售超市,如何知道消费者的偏好? 如果只用销售数据说话就会漏掉一类:被顾客拿起来很多次去试穿,但是没有进入销售结算的数据表里,这里服装很可能找到原因、稍加改动,就能变成热销爆款。 iBeacon 真正能指导商家和品牌去了解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而这些可能连消费者自己都不甚了解。
最后, iBeacon 布设费用低,受到商家欢迎。微信采用推荐 iBeacon 厂家的方式,由专业的 iBeacon 生产商提供设备。很多商家甚至采取送 Beacon 硬件的方式在重点城市和重点行业进行推广。
独立 APP 还有必要和微信抢 iBeacon 吗?
现在看来在 2014 年初, iBeacon 还是一个很“高大上”的智能硬件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惊艳王牌,嵌入 iBeacon 的独立 APP 一上线就会引起热议,尤其是在线下实体行业中。目前,很多商户(如大型商业综合体)放弃了开发独立客户端嵌入 iBeacon 的想法,转而用微信公众号对接 iBeacon 。这样有利也有弊。
利是进入门槛和推广成本低,但是只能用到微信提供的摇周边功能,想用户推送信息,统计到的数据也非常有限,比如摇一摇人数、次数、活动点击人数和次数,无法形成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如果用独立 APP 则可以加入位置信息,对更加精确的位置提供路径导引、位置推送以及精确位置分析代表的内涵数据。
同时,微信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摇一摇”是一种主动获取信息的过程,在操作上有些生硬。而独立 APP 嵌入 iBeacon 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则可以采用被动获取的方式接收信息,比如在展馆参观时根据行进位置就能自动弹出展品介绍。
笔者认为,微信在推广 iBeacon 技术方面存在诸多优势,易于被市场认可,接入门槛低,但是后续的大数据统计方面过于依赖微信平台。不妨可以选择把微信作为营销推广的主战场,将 iBeacon 的基础功能迅速推进,在市场认可度提高之后,既可以选择以细分行业为主来开发新的客户端,或可与成熟 APP 联手,打造功能更加完善的 iBeacon 系列。大数据分析统计在 iBeacon 网络搭建之后会成为重中之重。目前看 iBeacon 只是完成了感知功能,核心的商业经营分析数据还要依赖大数据分析的能力。